知 了
骆有云
倚仗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炎炎夏天,最能领略的美妙音乐莫过于蝉鸣。
古代文人在夏日的蝉歌声里。喜欢咏蝉抒发感情:虞世南“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乃自命清高。骆宾王“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是患难时渴求清白。李商隐“本以难高饱,徒劳恨费声”,乃是牢骚之语。同是咏蝉之作,却各有境界,各不相同也!
蝉,又名“知了”。知了是歌唱家,日近中午或夕阳西下时,正是它引吭高歌的时候,给旷远的山林原野增添了无尽的生机与乐趣,显得更加清幽迷人。
家乡的知了有两种:一种个小,青色,它的歌声特别优美动听;另一种个大,黑褐色,因为颜色像牛屎,便称它为“牛屎蝉”,它的歌唱总停留在吊嗓学唱时的初级阶段,“吱吱……”发出一串长音,并不出色。
知了的发声器在腹腔,只有雄性的知了才能歌唱,也许用它来展示自己的风采,谈情说爱,繁衍后代。
知了是乡下孩子最喜欢的玩物,尽管它们并不招惹过谁,但孩子们总千方百计地设法捕捉它,占为己有。
知了有5只眼,而且又都是复眼,像全息摄像一样,对侵犯它的外敌,总是明察秋豪,一目了然。所以,当年我们捕捉它时,尽管小心翼翼,往往十拿九空,很难捕捉。
偶尔捉到一只,便如获至宝,用根细线拴住它,让它吱吱叫着飞飞,不过它总是无法脱逃一根细线的束缚。有时候,我们也会用一只空火柴盒把它笼养起来,知了在火柴盒里扑棱,吱吱哀鸣,显得无可奈何。
知了壳又叫蝉蜕,可以入药,乡下中药铺的老中医便发布求购信息。伙伴们十分高兴,以为找到一条赚钱致富的好门路。经过一番大规模的清剿搜索,我们也终于收集到一大包知了壳。老中医带着老花眼镜,认真地帮我们计数复核。十只知了壳一分钱,我们每次都能换来二三毛零化钱。
我们欢欣鼓舞,簇拥着去小书摊买上一册连环画,几个小光葫芦脑壳便攒成一堆,津津有味地一睹为快。
前些日子,我应邀参加一个饭局,饭桌上居然有一盘油炸的知了,我不敢也不忍心下箸,因为那里有我童年的美好回忆,耳畔仿佛又响起一片知了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