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尽千年水故事
——朱庆平《义乌江▪水的记忆》读后
沈文华
浙江省义乌市,2017年中国县域经济排名第7位。义乌令世人瞩目的是“世界的超市”。义乌自公元前222年置县,迄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独特的地理环境及丰厚的历史底蕴,形成了独特的义乌地方文化。义乌市在建设国际商贸名城的进程中,挖掘整理历史文化遗产,吸收借鉴先哲遗留的丰硕成果,编纂出版上百本的《义乌丛书》,大手笔打造区域文化高地。《义乌江▪水的记忆》是该丛书之一(2018年1月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朱庆平,原《义乌商报》总编辑、义乌市文联主席,现任义乌市政协提案委主任。他怀着对家乡的挚爱,热情地投入到地方文化的挖掘整理工作中,在两年左右的时间里,利用业余时间撰写出版了这本37万字的《义乌江▪水的记忆》。
这是一本融合了文学性的史料性专著。由于作者有着20多年的新闻和文学工作的经验,使得在史料的提炼方面,带上了新闻的眼光,不仅写出了史实的厚重,也写出了新鲜与趣味。如引言“起航”部分,著名画家张充仁的画《义乌沙滩上的一片捣衣声》是首次被发现,非常具有新闻价值。如第四章对南江的探讨,根据一系列的史料推断出南江七八百年前的走向,也具有研究价值和新闻价值。再如文学性,写亿年前的恐龙,栖息在义乌江边,使得那些弱小的动物“一代代聆听着惊天动地的嘶吼声,胆颤心惊地照顾着下一代,看不到出头之日。”书中许多地方引用了民间故事、谚语民谣、诗歌等作为章节的开头,引出对历史的陈述,读起来让人轻松、愉快,也从另一方面印证了义乌历史文化的多元和丰厚。更有一些名家名人诗歌,以“沿河诗抄”的小栏目,作为插图的形式穿插于各个章节的历史题材之间,延伸了对历史史实的单纯解读,拓宽了读者的阅读视角,是一种很有意义的尝试。作为地方文化,有些出彩的史实,每个人都会利用,怎样在大家耳熟能详的材料中写出新意,这个一个不容易的问题,但作者都很好地解决了。
水是一种很有智慧的物质。全书八章三十节,从远古开始写起,用诗一样的语言,写了渡口、码头、桥梁、航运、农业、渔业、水灾、文化、园林等方方面面,天堑如何变通途、扬帆起航映晨晖、鱼米之乡棹歌回、一波才动万波随,等等这些标题,就让人有一种阅读的欲望。全书以义乌江为轴线,以时间为经线,写尽千年之水,纵横交错,川流不息。在作者的笔下,义乌江两岸的人民,世世代代,在此耕耘劳作,繁衍生息,改造山河,创造了灿烂的历史文化。全书凸现了千百年来,义乌始终在传承着文明,演绎着辉煌,从而使义乌这座小城艳光四射,魅力无限。
水的智慧还体现在它的流动和气度。水总是在流动中寻找出路,无论有多少的艰难险阻,它总是越走越宽;无论是多么蜿蜒曲折,它总是奔流入海。自唐代之后,义乌学风渐盛,一直有“小邹鲁”之称。自宋以来,县学、社学、书院及私塾等讲学机构多有设立。在作者笔下,从文人学者到书家画师,从能工巧匠到杏林名家,以义乌之水醮墨绘就了博大精深的义乌文化之帜。第七章,作者用15个小节,着重描述了义乌丰厚的文化。如“神童的千古之谜”、“与王侯的缘分”、“水口钓鱼矶”、“林山寺的愤怒”、“不屈的史家王袆”、“戚继光的荣耀”、“狄仁杰金山破案”等等。江水逝而不返,淘尽了英雄,留下了无数文化胜迹和如峰的圣典,也在优雅千年的儒风中诞生了许多英杰人物。
水的最大智慧是它的随性。义乌的水,滋润辽阔的大地,宽广温柔地流淌。作者在书中分小节写了“我家住在水边上”、“久旱识得农家苦”、“十年河东,十年河西”、“船来船往是谴绻”等,以文学的笔触,描述义乌江的春秋故事、爱恨情愁、聚散离合。全书图文并茂,穿插了近200幅老照片、航拍照片、卫星地图等,使读者能全面清晰形象的了解义乌江的历史与现状。为写作此书,作者查阅参考了近百种县志、交通志、水利志、宗谱及其他资料,并赴周边县市档案馆寻找相关史料,一有空闲就沿江采风。义乌江无私地哺育着两岸的万物,从而使万物生机勃勃,风景如画。这就是义乌水的大智慧,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
水,用方器盛它,它就是方的,用圆器装它,它就是圆的。所以,水在任何地方都能融洽相处。因此,水才成为海洋,才有了这广阔的胸膛。在书中,作者用很大的篇幅记述了义乌江流域的商业经济发展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以揭示推动城市经济和社会进步的内在动力。
全书紧扣义乌精神,深刻地阐述了“勤耕好学,刚正勇为,诚信包容”的内在气质,揭示了义乌民风“博纳兼容,义利并重”和义乌民俗“崇文,尚武,善贾”的内在根源。无论在义乌江或在婺江、兰江、衢江或富春江,义乌经商者“上善若水”之随性和韧性,勤奋创业,海纳百川,以智慧赢得天下。这也是“水的记忆”课题写作成功的缘由吧。
——来源:中国国际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