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马线上看文明
●何建农
3月5日,义乌中小学开学第一天。上午7点50分,青口小学学生小祝吃完早饭,便在爸爸陪同下前往学校。可就在距离校门口仅10米左右的斑马线上,父子俩被一辆疾驰而过的面包车撞倒在地……
此类惨剧在斑马线上时有上演。据媒体报道:近三年来,全国在斑马线上发生机动车与行人的交通事故共1.4万起,造成3898人死亡。从事故原因分析,主要是由于交通参与者交通安全意识淡薄,违反法律法规通行导致的。具体而言,一是机动车行经斑马线未按规定停车让行,二是行人闯红灯,三是交通管理的理念落后。百度搜索发现,中国的车祸死亡率已经连续10多年保持世界第一,我们以世界3%的汽车保有量,制造了全球16%的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
斑马线上的文明,是一个城市文明的重要窗口。礼让斑马线体现的是尊重、尊敬意识,即尊重自己、尊敬他人的人格与生命。中华文明以讲究礼仪为重要标志,以“敬”为核心价值,注重自尊、自重、自严、有序。古人云:“敬为入德之门。”“不知礼,无以立。”礼让斑马线“让”的既是“礼”和“敬”,也是体现一个人的品德与人格。无论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行人之间谁让谁,只有心怀礼仪、诚敬,对他人有所尊敬,才能做到宽怀礼让、谦敬待人、不争不抢。
礼让斑马线体现的是遵从、遵守意识,即遵从社会规则,遵守交通法规,遵循公共道德,心中有所敬畏。只有对“斑马线规则”遵守、服从、敬畏,才会对社会规则、公共道德有所敬仰,有所敬重,才能心里装着社会规则、交通法规、人格尊严,积极为社会和谐、公共安全、文明城市建设贡献力量。
礼让互爱、文明守序是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与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12个词中,“文明”、“友善”均在其列,可见其位置的重要与分量。其实,涵养马路文明,不逾矩、不抢行应是人与人、人与车、车与车打交道时,无须提醒和强调之自在人心的一种高度自觉,它展现着社会的公序良俗、文明程度乃至和谐程度,代言着城市的形象,是张随处可感可触可体验的名片。
斑马线上礼让不礼让反映出来的不仅仅是司机的问题,其实也是整个社会的问题。在斑马线前没有礼让折射出人们个人主义凸显、自私膨胀的心态。社会发展得太快,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是许多人思想意识却没有完全跟上。在我们买上汽车,享受快节奏生活的同时,却没有认真地学习、谨记以及不断学习“在路上”的规则和制度。社会的发展就像一个寻找未知世界的行者,脚步一直在匆忙的赶路,却没有给大脑时间去了解前方的变化,从而在行进的过程中必定会遇到问题。
斑马线是安全线、生命线、文明线。一方面,我们每位驾驶员在通过斑马线时,都要做到停车礼让行人;另一方面,行人遇到停车礼让的司机,要为他的文明行为点赞并在经过斑马线时,快速有序通过,尊重礼让驾驶员宝贵行车时间。
还有一点,就是要进一步改革中国的交通管理理念和体系。交通管理和企业管理一样,本质上是一门科学,我们中国企业可以引进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为什么交通管理不能引进别人先进的经验和做法?斑马线上,科学管理、文明执法也很重要。
礼让,是一种道德的体现,价值的追求,也是衡量文明的标准。让我们的文明城市建设,从礼让斑马线开始,形成“车让人、人让车、车让车”的文明交通环境。
(作者系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常务理事兼科普文化交流专委会主任委员)
——原载:《义乌商报》20180312第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