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集萃

返回 > 网站首页

《四季养生谚语》11:春捂秋冻,吃了端午粽,再把棉衣送
作者:  发布时间:2018/02/16  已读:1993 次  文章来源:

《四季养生谚语》11:

 

春捂秋冻,吃了端午粽,再把棉衣送


许沈华

 

【作者简介】许沈华,中国科普作家、研究员,现任浙江省肿瘤研究所顾问,从事肿瘤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在国内首先建成人大肠癌体外细胞系并深入进行生物学特性研究。1996年获国务院颁发“政府特殊津贴”的荣誉,获得浙江省政府科技成果奖9项,出版的科普读物有:《癌症浅谈》、《认识基因》、《肺癌可防可治》、《四季养生谚语》等6本。1997年获浙江省和全国巾帼建功标兵称号,1998年获全国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

 

【解评】 春天气候多变,乍暖还寒,人体皮表疏松,对外邪抵抗能力减弱,所以“春捂”既是顺应阳气生发的养生需要,也是应对“春寒入骨”、预防疾病的自我保健,特别要注意穿衣时“下厚上薄”。“下厚”以利于春阳之气升发,避免寒从脚生、寒邪侵腿;“上薄”以防阳气升发太过。捂着的衣衫,随着气温回升再慢慢减下来,天气湿冷时要多注意保暖,天气热时最好也随身准备外套,以应对气温骤降。尤其是抵抗力弱的老人,“老怕春寒”,受寒后伤肺,易引发感冒、哮喘等疾病。老话说:“春冬保身暖,免得伤风寒”,所以要等吃了端午粽,再把棉衣送。

青年人也不要以为自己身体好,迫不及待早早脱棉袄,穿上时尚的短裙、短裤,要牢记“二月休把棉衣撇,三月还有梨花雪”。姥姥常说,年轻人“要风度、不要温度,膝盖受春寒,到老走路难”。所以要牢记:“天气渐热衣服减,勿忘春捂抗风寒。腰腿最怕着春寒,适当保暖免病患。穿衣切莫薄透露,伤筋害骨找愁烦”。

【温馨提示】春天该“捂”,但也要把握好“度”,对健康爱动的孩子,阳气很旺盛,不宜捂得太厉害,以免出一身汗后更容易着凉。对体弱多病、老是感冒的孩子要多捂一捂是对的,衡量穿得够不够,应以不出汗为度,同时又保持手脚暖和。当气温达到15℃,并且相对稳定后可不再捂;当昼夜温差大于8℃就要继续捂;春捂持续时间1~2周,气温回升后得再捂1周,体弱者或老人需要再捂2周。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科普文化交流委员会 主办  
金华市科普作家协会  义乌市科普作家协会 协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