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集萃

返回 > 网站首页

探幽揽胜祝公岩
作者:骆有云  发布时间:2012/10/19  已读:2293 次  文章来源:骆有云

    从华溪村北取道二华里,穿过一处百米隧道,便到了祝公岩。在嶙峋突兀的岩洞上方,原刻有“竺阳洞”三个大字,相传为古时高僧留下的遗迹,但岁月变迁,早已无从寻考,故祝公岩又称“竺阳洞”。

洞口岩壁上有明万历义乌知县周士英题写的“云山石室”,竺阳洞主虞国奇所书的“漱石枕流”,及清乾隆年间鹤州虞思绶所书的“云飞”、“禅岩”等石刻,传递着岁月沧桑的历史印痕。此外,洞口还留存周士英、虞德烨题写的两方古碑,碑额均为《祝公岩记》,其文采风流,抚碑细读,别有一番情趣意韵。其周士英题写的碑记中云:“出县郭之东可三十五里,其地盖有祝公岩云。或曰,祝公古隐丈人之流,莫详其出处,故弗著……俯而瞰其石,突出似矶,似臼、似鼻、似口、似耳、似斧劈者、似剑锷者、似虬龙鳞起、若啮人趾者……上有大洞,状若石楼,两旁若梯,嵌空玲珑,由石罅环行,蹒跚而上数百尺,叩其中,峥峥若鼓磬声……”

祝公岩三面环山,岩洞坐东朝西,洞前松篁交翠,藤萝虬结,流泉叮咚,鸟语花香,清幽迷人。其间两岩突兀,如翩翩双蝶,人称“双飞蝴蝶”。相传,梁山伯与祝英台魂灵化蝶,遍及江南,为此地美景所陶醉,流连忘返,遂化为“双飞蝴蝶”,在此逗留。双飞蝴蝶又称“双飞石”,突兀耸立,高丈数,方十围,石上多为藤萝青苔所包裹。

祝公岩为丹霞地貌,从下而上者为三层石窟寺,里洞、外洞、边洞和巷弄,洞中有洞,大洞套小洞,洞洞相连,洞内多变幻,结构奇巧。最大的主洞约有三五间房子大小,可容纳数百人。洞内檐壁上塑有云头罗汉佛像数十尊,游人不绝,香火兴旺。上面两层呈带状石洞,以小洞居多,且宽窄不一,有的需猫腰才能出入,山体两侧曲径相通。山巅最大的石洞,名曰“石鼓洞”,其石叩之有声。然数十年来,其石却无端地叩之无声,众皆迷惘怅然,不知其究竟。洞内有卧佛偃然,长13米,高2米,右手支撑着头部,慈眉善目,神态安详,天地悠悠容人宁静,与世无争超然物外,透出一片禅意的空灵与洒脱。

游祝公岩,大家都要去摸摸石臼,说会给人带来好运气。相传旧时祝公岩香火鼎盛,有僧舍百间,僧客数百人。洞有一石臼,每日舂米,即出白米,无论其膳食者之多寡,皆可果腹饱餐矣。说来也怪,每顿炊事,仅够食用,却不见一饭剩余。后来,一位游方和尚嫌其石臼浅小,遂自作聪明凿石拓之,然弄巧成拙,石臼的灵验顿失,再也无法舂出白米来。大家便扼腕叹息,很怪那和尚的贪心和多事。

在石臼旁有一石,光滑平整,犹如卧床而得名。石枕岩隙中有清泉涌溢流淌。竺阳洞主虞国奇乃当地之名士,他原意是题写“枕石漱流”,结果却阴差阳错,写成了“枕流漱石”。经旁人提醒,虞国奇才知笔误出错。他碍于面子,又不肯认错,遂自圆其说道:“枕头有水能净耳,石旁有水可洁容。老话讲得好,祸从口出,那满嘴漱石,也只得明辨慎思,少说为佳了。”于是将错就错,让人凿岩刻石,传诸于后世。真名士自风流,也算是文坛的一段佳话了。

沿祝公岩往西,不远处便是前几年依山而建的圆通宝寺,巍峨庄严,香烟缭绕,梵音盈耳,圆通寺里说圆通,那又该是怎样的一番情趣意趣禅趣?此外,祝公岩还有怪石嵯峨的老虎崖,深不见底的老虎洞等诸多景点,亦是鬼斧神工,自然天成,这奇妙的自然景观与丰赡的人文景观融成一体,相得益彰,妙趣横生。祝公岩为华溪武岩山山麓之胜景,其“竺阳夕照”诗云:

石室秋嵌天一方,

竺公曾此话行藏。

九还丹诀绵昏晓,

一缕仙心寄缈茫。

五恺筵樽锦步障,

谢元佩托紫罗囊。

何如骚客摩崖字,

飞动乾坤傲八荒。

天地钟神秀,探幽揽胜祝公岩。美景岂在险远之地?

(骆有云)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科普文化交流委员会 主办  
金华市科普作家协会  义乌市科普作家协会 协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