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景芳的《北京折叠》延伸阅读
2016年8月21日上午9时,第74届雨果奖颁奖典礼在美国堪萨斯城举行,80后女作家郝景芳凭借《北京折叠》摘得中短篇小说奖。是继刘慈欣之后,中国科幻第二次荣获雨果奖。对此有业内人士表示,国内科幻文学的水平被普遍认为已经达到了“国际水准”。
《北京折叠》是科幻作家郝景芳创作的中短篇小说。该小说创造了一个更极端的类似情景,书里的北京不知年月,空间分为三层,不同的人占据了不同的空间,也按照不同的比例,分配着每个 48 小时周期。大地的一面是第一空间,五百万人口,生存时间是从清晨六点到第二天清晨六点。空间休眠,大地翻转。翻转后的另一面是第二空间和第三空间。第二空间生活着两千五百万人口,生存时间是从次日清晨六点到夜晚十点,第三空间生活着五千万人,生存时间是从十点到清晨六点,然后回到第一空间。时间经过了精心规划和最优分配,小心翼翼隔离,五百万人享用二十四小时,七千五百万人享用另外二十四小时。在第三空间,垃圾工老刀一顿早饭要花一百元,老刀一个月工资一万元,而他希望能让自己捡来的孩子糖糖,上一月一万五学费的幼儿园,为了这个花费,他宁愿冒险去其他空间送信。
《北京折叠》获得雨果奖之前,曾在《科幻世界》压了8个月之后被拒稿,一篇被国内顶级科幻杂志扫地出门的作品,竟捧回世界最权威的被誉为科幻界诺贝尔奖的“雨果奖”。
郝景芳,天津人,2006 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2006-2008 年就读于清华大学天体物理中心,现为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在读博士生。她曾于2002年夺得过第四届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从大学时期便开始创作科幻小说,曾以《谷神的飞翔》获2007年首届九州奖暨第二届原创之星征文大赛一等奖,凭借《祖母家的夏天》获2007年《科幻世界》科幻小说银河奖读者提名奖,出版过科幻长篇小说《流浪玛厄斯》和《回到卡戎》。2017年底,出版了新书《人之彼岸》,其中有六篇小说和两篇科普散文,书名里的“彼岸”,是说人工智能。
郝景芳讲述《北京折叠》的创作契机称:“创作的契机就是生活所见。以前我住在北京城乡结合部,有时候会和楼下的人聊天,聊他们远方的孩子,聊他们生病的隐忧,然后再几个小时之后又进入另一个世界。我会觉得北京是几个不同空间叠加在一起,就进行了更夸张的衍生……我所关心的真正内容不是政治,而是在这样一个世界中,人如何思维和生存。”
自《三体》获雨果奖以来,《北京折叠》再获此大奖。科幻迷为之大呼过瘾。《北京折叠》与《三体》角度不同,既没有恢弘的星战场景,也没有光年级别的跨越。虽然写的是未来,写实的手法,让人感受到的就如立足于现代的北京郊区、CDB。既是折叠的北京,也象折叠的上海、广州,也有可能是折叠的纽约、东京、里约……,地球中各个角落的人,都身同感受,引发了共鸣。《三体》与《北京折叠》的共同优秀之处,都有着深深的人文情怀。
《三体》、《北京折叠》都源于理工男、理工女之手,让理工科同学有一点小自豪。刘慈欣毕业于华北水利水电学院,郝景芳是80后,毕业于清华物理系,他们的作品有着惊人之处,在作品中融入着深刻的社会问题,让人共鸣、感慨。他们的人文情怀,绝妙的构思,是作品成功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