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晓峰不思归
潘爱娟
在距义乌城区30多公里的地方,有那么一个村庄,四周青山环绕,村旁古木参天,修竹叠翠。这里空气清新,民风淳朴,它就是位于义乌最南端的晓峰村。
晓峰村最早源于南宋绍兴五年(1135),原名为隆垣村,意为子孙兴盛、村落永固。当年先人们来到这里,看到群山环抱,碧水畅流,风和日丽,犹如世外桃源。且山与山之间有大片的平地,可建房落户,开垦种植,于是决定在此定居。他们上山开荒,下溪疏流,筑土为墙,垒石成房,男耕女织,繁衍生息,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清乾隆年间改村名为深坞坑,建国后更名为晓峰村,寓意“晓日东升、峰峦叠翠”的蓬勃美丽景象。晓峰村百分之八十以上村民为胡姓,明成化年间从永康迁徙于此,另有朱、毛、陈、宋、傳、王、潘等姓氏。
从义乌市区出发,经赤岸过柏峰水库,在库尾的右手侧,有一高大气派的石门,上书“晓峰村”,往里就是直通晓峰的水泥路。沿着盘山公路慢速前行,窗外群山满目皆绿,山间林密叶茂,溪涧流水潺潺。一路上,神奇的自然景观,秀美的山水风光,让人惊叹不已。
车子经过一个长长的缓坡后进入村口,人没下车,浓浓的桂花香就扑鼻而来。秋天是桂花飘香的季节,桂花有“独占三秋压众芳”之誉。有道是:“秋花之香者,莫能如桂。”在这个小山村里,农家房前屋后几乎都栽有桂花树,微风吹过,连空气里都透着桂花的清香。这里没有城市的车水马龙,也没有城市的人声喧沸,有的只是蓝蓝的天空洁白的云朵。在这个村庄驻足的刹那间,我的心被一股神奇的力量吸引了,仿佛不经意地来到了一个虚幻的世界。
晓峰村属义乌南部边缘山区,距赤岸镇12公里。东至赤岸镇盆塘、鱼曹头等村;南与永康交界;西邻深塘、三角毛店,最高山峰四天坪海拔847米,村外有一棵800年的红豆杉。门前的小溪,从村头一直绕到村尾。村落沿着小溪两边分布,泥房砖房石房,高低相错,依势而建,掩映于房前屋后的碧树翠竹之间。小溪里,石斑鱼从容淡定地游着,溪边成熟的柿子如一盏盏小黄灯笼挂在枝头。村民们在这个远离城市的义南深山大坞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以袅袅炊烟迎接着清晨黄昏,过着淡泊宁静的生活。
在村中央,有一幢四合院式的泥砖房“十四间”,始建于清朝末年,距今已有一百多年。这里曾是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县政府办公点,当年国民政府县长章松年就居住在靠南面前两间。“十四间”二楼外墙上方有一个圆洞,正对着从南岭下来的通村主路,作瞭望放哨用。1942年10月,这个村庄曾受到日军的狂轰乱炸。在这场战斗中,县政府10余名警员牺牲,村里3名无辜百姓被杀,抗日志士的鲜血染红了村后的绿山岗。世事沧桑,老屋犹在。抗日志士英勇奋战以及深坞坑人民抗日卫家乡的精神,值得后人永远铭记。
时光如梭,70多年过去,昔日的晓峰已经大变样了。在国庆来临之际,这个穿越近千年时光的古村落,村道两旁、墙头屋檐插满了鲜艳的五星红旗。临溪的石板上坐着一位垂钓的老者,还有一对正在择菜的夫妻,他们是那样的安静,静得可以让我听见鱼儿游动的声音。陪同我们的村书记说,在晓峰,可以听风,听雨,听蝉欢鸟鸣,听花开花落。这里每一天的空气都是那样的清新纯净。春天来了,和煦的春风在山岭间柔柔地飘过,吹开了坡谷间的花花草草,花儿是那样的鲜丽,草儿是那样的茂密,树叶是那样的碧绿,鸟儿是那样的欢快。这里的每一根草,每一片叶,每一朵花,每一只鸟,都是那样的随性自在。在这里,你可以大口地呼吸,吸入清爽新鲜的空气,吐出久积肺腑的浊气和杂念,让生命充满健康和活力,让心身得到彻底的洗礼。
走进晓峰,犹如走进一个隐秘的世外桃源,走进人类原始古朴的状态。置身在层层绿影之间,我不知道外面是清凉的初秋还是炎炎的夏日。晓峰的村民是幸福的,他们祖祖辈辈守着山林,守着老屋,吃着山里的粗茶淡饭,在天井里看云卷云舒,平和地迎接每一天,过好每一天,无论外面的世界怎样躁动,依然不为所动。但是今天,他们很快就要离开这片800多年前先人择居的风水宝地,搬到镇上居住。他们的心里一定是无限的牵挂和万般的不舍,毕竟这里有他们的根,有他们熟悉的山水土地,有“最好的天空,最美的景色”相伴。但愿这片远离嘈杂的尘土,能够完整地保留下来,永远保持这一份宁静与纯洁,直到地老,直到天荒。
——来源:2017年11月01日《义乌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