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少人知道,红楼梦里三次写中秋节的暗喻!
来源:2017-10-03 品读红楼梦
《红楼梦》里的中秋之夜,是书中的大关节所在。正如秦可卿所说,“水满则溢,月满则亏”,在看似热闹的中秋夜宴中,曹雪芹以月作喻,以乐景写悲情,让人隐约看到“衰”“散”“悲”“辱”的序幕已经拉开。
红学家周汝昌曾经说过:“如果你想要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特点,最好的——既最有趣味又最为捷便(具体、真切、生动)的办法就是读通了《红楼梦》。”
在曹雪芹的笔下,我们看到古人如何生活,如何穿衣吃饭,如何言笑逢迎,如何礼数相接,如何思想感发,如何举止行为。他们的喜悦,他们的悲伤,他们的情趣,他们的遭遇,他们的命运,他们的荷担,他们的心灵……都可以在曹雪芹的笔下找到最真最美的写照!自然,中华文化中的传统节日也是被作者多次描写,甚至成为很多情节特定的背景及隐喻。
《红楼梦》中写到中秋节,有三次之多,不知大家在阅读时是否留心过。在这三次对中秋节的描写中,我们了解了古人过中秋时有哪些习俗,看到了作者在其中有哪些隐喻呢?
第一次,就出现在第一回。中秋之夜,甄士隐踏着月色去邀请贾雨村酌酒赏月,贾雨村当时正在吟诗,甄士隐听了,便夸赞贾雨村“真抱负不浅也!”接下来,贾雨村和甄士隐两人对饮。
贾雨村趁着酒兴,又吟出一首中秋诗:
时逢三五便团圆,满把晴光护玉栏。
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
对这首诗,《红楼梦》的批阅者脂砚斋有这样的批注:“这首诗非本旨,不过欲出雨村,不得不有者。用中秋诗起,用中秋诗收,又用起诗社于秋日。所叹者三春也,却用三秋作关键。”批注说出了《红楼梦》的结构是以中秋起,以中秋收,而“三秋”是关键。一个中秋节,成了《红楼梦》全书结构的关键所在。
《红楼梦》中第二次写中秋节是在第十一回。当时,因为贾敬寿辰,王夫人等到宁国府表示祝贺,并探问秦可卿的病情。贾珍的夫人尤氏说:“(秦可卿)这个病得的也奇,上月中秋还跟着老太太,太太们玩了半夜,回家来好好的。到了二十后,一日比一日觉懒,也懒怠吃东西,这将近有半个多月了。”这个中秋是怎么过的,小说没有详细去写,只在尤氏的话语中知贾母、王夫人等玩到半夜,而秦可卿就是在过完中秋节后得的病。
《红楼梦》中第三次写中秋节的是在第七十五回。“开夜宴异兆发悲音,赏中秋新词得佳谶”,写到了中秋节馈赠月饼、西瓜等物品:“次日起来,就有人回,西瓜、月饼都预备全了,只待分派送人,贾珍吩咐佩凤:‘你请你奶奶看着送罢,我还有别的事呢!’佩凤答应去了,回了尤氏。尤氏只得一一分派遣人送去。”第七十五回还写到了中秋祭月的风俗。当时,月亮上来后,“园之正门俱已大开,挂着羊角大灯。嘉荫堂前月台上,焚着斗香,秉着风烛,陈献着瓜果月饼等物。邢夫人等皆在里面久候。真是月明灯彩,人气香烟,晶艳氤氲,不可名状。地下铺着拜毯锦褥。贾母盥手上香拜毕,于是大家皆拜过。”字里行间洋溢着中秋节的浓郁气氛。
另外,《红楼梦》里还写到了中秋节的家宴。贾府的家宴设在凸碧堂内,能到的家里人都到了,而且“桌椅形式皆是圆的。特取团圆之意。”贾母还“命折一枝桂花来,命一媳妇在屏后击鼓传花。花在手中,饮酒一杯,罚说笑话一个”,十分热闹。
《红楼梦》中的中秋节不仅要赏月,还要欣赏音乐。中秋之夜,酒饭过后,“贾母因见月至中天,比先越发精彩可爱,因说:‘如此好月,不可不闻笛’。因命人将十番上女孩子传来。”所谓“十番”,是当时江南地区流行的民乐。
接下来在《红楼梦》第七十六回“凸碧堂品笛感凄清,凹晶馆联诗悲寂寞”中,仍写的是这个中秋,写得格外清雅。中秋之夜,史湘云与林黛玉在一起联诗。中秋佳节,林黛玉有寄人篱下之感,心怀忧伤,自去俯栏垂泪。史湘云宽慰她:“你是个明白人,何必作此形象自苦。我也和你一样,我就不似你这样心窄。何况你又多病,还不自己保养。”“只见天上一轮皓月,池中一轮水月,上下争辉,如置身于晶宫鲛室之内。微风一过,粼粼然池面皱碧铺纹,真令人神清气净。”已是深夜,月色格外动人。就是在这个夜晚,她们联句写出了“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的警句。
中秋之夜,金风送爽,玉露生凉,丹桂香飘。这样的时刻原本是充满欢快情调的,而此时的中秋节既美好、清亮、恬静,又隐隐透露着人世的忧伤和悲凉。
《红楼梦》里的中秋之夜,是书中的大关节所在。正如秦可卿所说,“水满则溢,月满则亏”,在看似热闹的中秋夜宴中,曹雪芹以月作喻,以乐景写悲情,让人隐约看到“衰”“散”“悲”“辱”的序幕已经拉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