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集萃

返回 > 网站首页

王曙光:今天,你行走湖清门了吗?
作者:  发布时间:2017/08/30  已读:2767 次  文章来源:

 

老城街巷: 今天,你行走湖清门了吗?

 

王曙光

 

秋高气爽,穿过义乌湖清门商业步行街,走向“义乌之心”城市生活广场。一路行来,街道宽敞,卫生整洁,高档的商品和品牌琳琅满目。此时此刻,我不由得吟诵起意蕴深情的古诗《湖清门》:

西北高楼雄古都,远吞云影入平湖。

人夸草木明如锦,我识山川聚可图。

鲁颂释丁天作泮,越谣跋巳水传觚。

却缘婺女金针妙,绣谱难将巧手摹。

据载,明崇祯十一年(1638),义乌知县熊人霖任职后重建了老城七座城门(朝阳门、卿云门、文明门、迎恩门、湖清门、通惠门、拱辰门)和城楼,尔后就写了七首城门诗(为《七门诗》),这首《湖清门》即为其中的一首。

熊人霖当时所描绘的湖清门胜景,非能工巧匠所能描摹,它留下了高楼雄峙、倒映平湖的景色,曾为“古都”的沧桑陈迹。

观览了以下的嘉庆义乌县志的图录,不知你领悟到了什么。

义乌古代有城门而无城垣,在明代嘉靖以前连城门也仅有东西南北四座。南宋以后,江南经济有所发展,义乌县的对外交往随之多了起来,一邑四门,进出自然不便。明朝时代,义乌因无城池屡受倭寇侵扰,邑民深受其害。嘉靖三十四年(1555),知县曹司贤始用石料修筑门楼。明崇祯十一年(1638),知县熊人霖任职后便重建了七座城门。

义乌旧城西北部,古代是湖水迂曲、湖面广袤的绣川湖。湖清门面对绣川湖,寄托着人们美好的祝愿。它的旧址在朱店街北端,市交通局东北与新马路交接部。工人西路建成后,这里造了房子。昔日出湖清门是通往前洪、万村等地的古道。

回望义乌古城的历史:湖清门西部,近代形成一块高出湖面的平地。1927年,此地建了县立民众教育馆,并入民国初年成立的县立通俗图书馆和县立通俗讲演所。讲演所讲的内容多以“打倒列强”、“禁烟禁赌”、新闻时事和政府法令等为主。抗日战争前期,民众教育馆宣传抗日救亡、杀敌御侮很是活跃。

义乌沦为敌占区时讲演所停办,抗战胜利恢复,却形同虚设。新中国成立后,民众教育馆改建为县文化馆,兴办民众冬学,改造旧艺人,接着运用各种文艺形式推动县委中心工作。后又分出图书馆和博物馆。湖清门旧址建了古籍藏书楼和“三馆”职工宿舍楼。1981年,“三馆”迁至大安寺塔旁边湖心桥新址。古籍藏书楼,则在九十年代市图书馆在南门街新建新馆后才迁出。

诵读熊人霖的诗作,我觉得它朴实无华,尤为《湖清门》诗第五句“鲁颂释丁天作泮”,喻示能看见建于南宋的学宫孔庙,赞美其是环境优美的学习胜地,兼指湖清门是个出人才的地方。

湖清门内确实出过英才,明代正德年间的进士李鹤鸣就是湖清门人。他是明代嘉靖皇帝的老师,又被称为顾问,两人关系极好,任职期间勤于政事,不避权贵,曾升任大理事右丞,后因不容于时,辞职回家。告别时,嘉靖亲自送至午门,并答应给其在家乡仿照一座宫殿。而湖清门的李大宗祠就是纪念他的。湖清门还有一位学识渊博、著述宏富、曾任知府的“湖清门陈”的陈姓人陈熙晋,在义乌历史上也有重要地位。

湖清门南的湖清门街,因湖清门而得名。它南起县前街与朱店街交接,自县前街至义乌服装厂段,约50米;北接新马路,全长220米,宽8米。1982年地名调整时将湖清门街并入朱店街,即朱店街1—70号门牌的地段。民国时期湖清门街增加了店铺作坊,经销中小学教科书和文艺书籍的大成书店也在这条街上。1949年后设稠城粮管所、信用社、城阳供销社百货店、五金店和农具店。

社会发展过程中,湖清门担任过多种不同的角色。1954年义乌开始经营公路客运,那时只通东阳与浦江,故设客运站于义东路,称东站。1959年客运路线增加,在湖清门文化馆北部建了稠城站。1979年车站路南今义乌剧院对面建成义乌客运西站,东西两站同时营运。后稠城站撤销,改建为交通局。

义乌旧县城既是政治文化中心又是商业经济中心。除了街面上的店铺作坊,还有四乡农民和小商小贩利用空旷土地作场地,定期摆摊经营的集市贸易的古代“墟市”。义乌人称这种市集为“市”或“市口”。民国时期摊贩渐次增多,城内的集市场地太小难以容纳,发展到沿街摆设。集市日期人们习惯称“市日”。旧城的市日古代是农历逢三、六、九日,与佛堂的一、四、七日和苏溪的二、五、八日叉开。抗战胜利后,商品交流频率增快,佛堂把集市日期改为农历逢单,即一、三、五、七、九日之后,县城相应改为农历逢双,即二、四、六、八、十日。沿街摆摊的市场也作了专业分工,湖清门街成为“山货市场”。

所谓山货,是指用竹木等材料做的农具和用具,如谷萝菜篮、扫帚畚箕、砧板锅盖、锄耙犁轭等等。这类山货店后来改称杂货店,农民还是习惯称为山货店,连第一、二代的小商品市场也称为“山货市场”。

老义乌人会清晰记得:“文革”结束,被禁锢多年的义乌敲糖帮,为了生存大胆走出一条别人没走过的鸡毛换糖和小商品贸易之路。1979年初,廿三里、福田两地的十几副货郎担在县前街歇担设摊,出售小玩具和针头线脑等小百货以及家庭工副业产品。廿三里、稠城集市上出现了自发性、季节性小商品交易。至下半年,设摊糖担增至100多副。次年秋,县前街市场移地北门街,经营者迅速增加,米筛摊、门板摊、钢丝床摊也相继出现。

1982年8月25日,稠城镇市场整顿领导小组发布《关于加强小百货商场管理的通告(第一号)》,正式认可稠城小百货市场于9月5日开业。地址就设在湖清门,第一代小商品市场由此诞生(下图便是市场一角)。

5FFBEE7F%40A9F17B54.CE3CA559_recompress.jpg

当年这里摊位增至705个,小商贩800多人,多时购销人数近万,继而向新马路北段延伸,占地达4252平方米。这个第一代小商品市场的惊人发展速度,拉开了义乌经济高速发展的序幕,以其特有的崭新态势,引起举世瞩目。

1984年初,义乌县委县政府制定“兴商建县”的战略决策,把市场建设摆在义乌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地位,把商贸业作为主导产业。同年年底,第二代小商品市场在新马路北端太祖田畈正式落成开业,第一代湖清门小商品市场内2000个摊位,随之迁入营业,从此改变了以往“螺蛳壳里做道场”的状况。但湖清门街上仍保留修理钟表、拉链、电筒,钉鞋,配钥匙,刻图章等以修理为主的常年摊位,成了修理业专业街,多的时候有100多个摊位。街面上除了原有的粮管所、信用社、供销社的门市部以外,又多了几家白铁工艺铺和小吃店。小商品市场兴起,集市贸易衰退。

时光荏苒,随着建设浙江中部现代化中等城市号角的吹响,义乌适时进行旧城改造,城市建设步伐明显加快。人们早已忘记湖清门到底走过了多少岁月,但它已经完成了人类手工生产时代以“城”表示县治形象的历史使命。

改造后的湖清门街地段,展示在人们面前的是商业步行街,高档的商品和品牌琳琅满目,街道形象大大提升。新建筑群将再现熊人霖所题《湖清门》诗中首句“西北高楼雄古都”的景象。“我识山川聚可图”——正是义乌山水钟灵毓秀、宏图可待的豪言预识。

675EE93B%4028B33F20.BC3EA559_recompress.jpg

   

    注:为挖掘义乌本土文化,我耗时一年,主编完成了《稠城华章》(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一书。本文记叙湖清门的变迁,是继南门街、朝阳门、新马路之后的作品,之后还将推出“朱店街”、“荷花芯”、“西门街”等老城街巷的系列文章。本文与翁本忠先生合作,在此遥祝他在天堂安康。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科普文化交流委员会 主办  
金华市科普作家协会  义乌市科普作家协会 协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