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义乌市场30周年专稿之二 |
打假治劣——
世纪之交的义乌市场保卫战
·应元亮
·内容提要
·缘 起
·临难不避 赴京争取舆论支持
·重拳出击 铁腕打假保市场
·群防群治 构筑市场“防火墙”
市场,是义乌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和
命脉,是命根子、钱袋子,是义乌人多年
辛勤耕耘的硕果,是义乌人民共同的宝贵
财富。
“三十而立”,实属不易。义乌市场能
有今天的繁荣,是长期不懈坚持打假治劣,
“质量立市、信誉兴市”的结果。
义乌市场,确实需要全体义乌人民弥
足珍惜,精心呵护!
打假治劣——
世纪之交的义乌市场保卫战
·应元亮
内容提要
义乌市场起步早,规模大,发展快,知名度高,是全国乃至世界最大的小商品集散地。
这里,流通活跃,生意兴隆,使全国甚至世界各地的商业精英慕名而来,同时一些不法商贩也混入其间。
上世纪末本世纪初,一些心术不正、见钱眼开、见利忘义、唯利是图的不法分子,利用义乌市场,进行制假售假、走私贩私、盗版侵权,坑害客商和消费者,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损害了义乌市场的声誉。
一时间,骂声四起。尤其是别有用心的不良媒体,扩大宣传,恶意中伤,给义乌市场抹黑。当时,义乌市场曾被骂成:“藏污纳垢的垃圾场”、“盗版侵权的保护伞”、“走私贩私的防空洞”、“制假售假的集散地”……
义乌市场,经受着一场严峻的考验。
面对国内外强大的舆论压力,义乌人不气馁、不倒地,沉着冷静、正视问题、深刻反思、自我觉悟、改正缺失。“铁腕打假治劣”,苦练内功。
义乌人终于赶在2001年第二季度,史无前列的“全国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前,捷足先登“动真格铁腕打假,强管理净化市场”。硬是将开始骂义乌市场的四句话,改写成后来的四句话——“信用监管的实验场、知识产权的保护伞、工贸联动的双龙洞和国际贸易的集散地”。义乌市场,不但没有在全国整顿中倒下,反而成为中国市场建设的一面旗帜。
2011年3月,国务院正式批准《义乌市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总体方案》,成为我国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之后的第10个“特区”。
缘 起
2000年6月5日,美国《商务周刊》刊登《中国的盗版瘟疫 造假的不仅仅是一些小商贩,国有企业也在造假之列》一文。
文章称,“在一个几个足球场大小,多洞门的建筑里,成千上万的小贩在贩卖包括衣服、剃须刀和清洁剂的各种物品。这就是坐落在离上海坐火车5个小时路程的一个灰尘弥漫的城市——义乌的一个巨大批发市场。每天,几乎有二十万经销商要在这里采购两千吨的商品”。
“义乌有一个更可疑的特点:它是中国的制假中心,这里的商人以制假发家致富。在一个阴湿的下午,一个谨慎的摊主往四周看了看后,抽出了一盒假冒‘吉列’刀片。她的批发价是:65美分10盒,每盒6片。而在北京,真‘吉列’10盒装零售(价)为9.6美元。这位摊主十分机警。因为两星期前,‘吉列’代理商及地方政府官员突击(清查)了市场,没收了4.8万只(支)劣制(质)‘派克’笔和4百万片‘吉列’刀片。”
【美国《外交》杂志3-4月一期文章】题:中国的造假贩假问题(作者 美国上诉法院法官助手安德鲁·洛温斯廷)。该文称,“小商品集散地义乌是中国批发假货的最大市场之一。”
文章写道,“俄亥俄州立大学法学教授丹尼尔·周指出,围绕中国制造贩卖假货出现的一种前所未有的情况是其令人震惊的销售规模”。周在中国杭州花了两年时间进行调研后,在华盛顿大学出版的《法律》季刊上撰文介绍中国制假业是如何演变成一个完全一体化和多样化的行业的。周说,仅1998年一年,美国海关就扣压了来自中国的、价值2900万美元的假货(据说,其中70%左右来自义乌),比前一年增长了近一倍。中国是其商品被美国海关扣压最多的国家之一。
广东的《南风窗》杂志,独家策划《中国:“纯洁风暴”刮起》系列报道。该刊记者李颖采写的《打假:真正的“战争”》一文的《冒牌货的天堂》一节,开头写道:“一位QBPC(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优质品牌保护委员会)的工作人员说,要了解中国的‘假货经济’,浙江义乌是一个最好的样板,因为这里是‘冒牌货的天堂’”。
接着说:“义乌的‘中国小商品城’号称是中国出名、规模最大的小商品市场,但在QBPC成员看来,这个万商云集的市场其实是中国规模最大,最重要的假冒商品销售中心。”
“假冒伪劣使义乌批发市场日渐繁荣。”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在2000年所做的一份针对国内数百家知名企业的调查显示,至少有34.76%的企业被假冒产品侵权。”这份报告估算,“1998年我国市场上充斥的假冒商品大约有1329.27亿元,造成国家税收损失250亿(元)。”“假冒商品的销售量有可能大大高于走私数额”。“全国每年因假冒问题而造成的损失达数千亿。”
这些文字,触目惊心。
一度时期,义乌市场被“制假售假”、“盗版侵权”、“走私贩私”、“偷税漏税”等一顶顶帽子压得透不过气来。曾被国家有关部门列入清理整顿重点。
2000年11月初,国务院发出《关于开展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违法犯罪活动联合行动的通知》,在全国范围开展一场严厉打假联合行动。
临难不避 赴京争取媒体舆论支持
对此,市委市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决心群策群力,因势利导,把铁腕打假治劣作为实现现代化商贸名城的一个重要举措来抓。并响亮提出义乌市场“打假治劣促繁荣”,“大打大繁荣,小打小繁荣,规范更繁荣”,大力推进“质量立市,信誉兴市”。
政府抽调精兵强将,兵分两路。一路人马,加大市场正面宣传力度,进行舆论引导,并积极争取上级新闻媒体的舆论支持;另一路,动真格打假治劣,开展突击行动,重拳出击,净化市场,规范市场经营秩序。
2000年12月初,在陈秀仙同志(时任分管副市长)主持的“市政府打假治劣、整顿市场协调会”上,本人临难受命,借于12月19日我市将举行“市场打假宣判处理大会”之机,赴京活动,千方百计争取中央新闻媒体的舆论支持。
12月16日,我与市工商局办公室的宋连义同志,直奔北京。先到《人民日报》社,找经济部的领导和梁衡副总编,又到《经济日报》社找相关领导,汇报义乌市场“铁腕打假治劣促繁荣”的情况和做法,并盛邀他们派记者来义乌参加“市场打假宣判处理大会”。
开始时,他们告诉我,前不久国务院有关部门刚发了一个有关“义乌等集贸市场制假售假的情况通报”,要在中央新闻媒体正面宣传报道义乌市场,难度很大。后来,通过一系列的真情沟通和交流,梁衡副总编被我们的精神所感动,当场打电话给人民日报社驻浙记者站,指派记者参加12月19日在义乌举行的“市场打假宣判处理大会”。2000年12月20日,《人民日报》在重要版面重要位置刊发了——《谁砸市场牌子 就砸谁的饭碗 义乌严惩制假售假者》的消息。
然后,我们又找到人民日报社经济部主任,争取到2000字 的通讯版面。并于12月22日《人民日报》9版,刊出长篇通讯《铁腕打假换来市场繁荣——义乌依法严惩制假售假者纪事》。
在《经济日报》社,通过老朋友找到社会部主任,落实了“义乌市场繁荣不忘打假,打假促进繁荣”的报道版面。2001年1月3日,《经济日报》第11版社会新闻版,刊出长篇通讯——《打假 大打大繁荣 小打小繁荣 不打不繁荣 义乌市场为何九年不倒》,有力地抨弹了不良媒体的恶意中伤,有效地维护了义乌市场的美誉度和知名度。
与此同时,浙江省和金华市的新闻媒体也纷纷正面宣传报道了“义乌市场”。
重拳出击 铁腕打假保市场
眼睛里岂能容沙?
面对市场的严峻形势,市委市政府果断决策:下最大决心,化最大力气,深入开展市场打假治劣行动。并鲜明地提出:“谁砸市场牌子,就先砸谁的‘饭碗’”。
市政府一声令下,全市统一行动,全力以赴,全面发动。公检法司、工商、卫生、文化、广电、技术监督等职能部门一齐上阵,联手出击,一场声势浩大的义乌市场保卫战打响了!
为使假冒伪劣商品在市场无处藏身,市政府专门成立了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的打假治劣领导小组,专门设立了打假治劣举报网络和奖励基金。
中国小商品城工商管理处,还组织100多名协查员,整天在市场内巡查值勤。一旦发现哪个摊位店铺售卖假冒伪劣或侵权的商品,就取消它的经营权,收回摊(商)位。特别是,市委提出建设现代化商贸名城的战略目标后,市场经营户为抵制假冒伪劣商品,优化经营环境,提高市场档次积极献计献策,并自发组织,共同向制假售假行为宣战。
市工商、公安等职能部门联手出击,当年开展了查处劣质文教用品、仿冒名牌产品、非法出版物、假冒注册商标等30多次专项打假治劣行动。进行拉网式检查,做到有假就打,真抓实打,该罚就罚,该捕就捕,该判就判,决不搞地方保护主义。
2000年4月,市公安局经侦大队接到群众举报,查获温岭人王学富制售假“中华”、“两面针”牙膏软管。办案人员深挖不放,一查到底,又将制假售假的陈和品、何庆平、周松登抓获归案。经营假冒上海“三枪”内衣的季永全,被执法人员查获后,还暗中将5300箱假冒的“三枪”内衣非法转移。侦查人员夜以继日,发动群众内查外调,控制监视居所,秘密进行侦查,终于将被转移的假冒“三枪”内衣如数追回。犯罪嫌疑人季永全被判处有期徒刑,同时还处罚金10万元。
打防结合,有假必打,打假必坚。市工商、公安、技术监督、文化等职能部门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联合打假、集中整治行动。对重点案件,如涉及副食品、饮料、低压电器、燃气用具、化妆品等影响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或对知名企业、产品、商标进行假冒的案件,坚持“从重、从快、从严”查处,予以严厉打击。
当年9月,市公安局经侦大队接到群众举报,有人在宾王市场兜售假冒名牌洗涤品。经侦大队立即组织人员进行布控,当场抓获犯罪嫌疑人吴少武、黄长潮、黄衍雄。经进一步查证,这伙不法之徒通过广东至义乌托运处,从广东潮阳市胪岗镇发往义乌假冒“舒肤佳”、“夏士莲”等各类名牌洗发水、香皂4000余箱,违法销售额达50万元,三名犯罪嫌疑人同时落入法网。
2000年12月19日上午,我市在中国小商品城宾王市场迎宾小广场,召开声势浩大的打假专项斗争宣判处理大会,5名制假售假的犯罪分子分别被判处2年至4年零6个月的有期徒刑,处罚金5千元至1万元。另有9名造假售假和假冒注册商标的犯罪嫌疑人,被依法逮捕和刑拘。
据统计,2000年义乌市共查获制假售假案件2190件,捣毁制假窝点207个,总标值达2951万元,罚没款总额827.96万元,涉案人员中有30人刑拘、27人被依法逮捕、15人判刑,依法严惩了一批制假售假的元凶。
在打假公开宣判处理大会上,副市长陈秀仙说,我市召开这次公开宣判处理大会,是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开展严厉打击制假售假犯罪活动通知》的精神,树立“质量立市、信誉兴市”,努力提高市场美誉度的信心。宣判大会,既震慑了造假售假犯罪分子,也为推动我市产品质量上台阶、净化市场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陈秀仙希望广大市场经营者,通过处理大会引以为戒,自觉抵制假冒伪劣商品。同时,也警告少数还在顶风作案的违法犯罪分子赶快悬崖勒马,否则必将受到法律的严惩。
群防群治 构筑市场安全“防火墙”
市场管理部门认为,欲杜绝假冒伪劣商品,“打”是一个方面,但更重要的是“防”。这与治水一样,从预防入手,堵疏结合,群防群治,才能构筑义乌市场安全的“防火墙”。
我市首先从预防入手,建立和完善市场打假治劣的防范机制,加强市场内重点商品的监控和防范。一是在市场内建立名牌产品展示区和假冒伪劣商品曝光台。二是在市场内积极推行“厂摊挂钩、定点定摊、挂牌经营”的营销机制,不断完善总代理、总经销、专营专卖制度,接受厂家和消费者的监督。三是在交易中全面推行使用简易信誉卡式合同,并普遍签订责任书。对经营燃气灶、热水器、压力锅、副食品、化妆品、消毒杀虫类商品的摊位,列入市场重点管理范围。经营者必须向工商部门提供生产企业营业执照、产品合格证、检测报告、生产许可证等证明文件,并实行严格管理(建立档案,标明价格,挂牌经营)。同时,在中国小商品城内开展“守法经营”,“文明摊位”、“消费者信得过”评比活动。
其次,他们在与摊主签订《不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责任书》的基础上,推出了旨在向客商明确展示摊主经营行为可信程度的“挂牌经营制”。
红牌,表示厂摊挂钩或厂家直销,客商可放心大胆购买;黄牌,表示摊主有违规行为,处于警告中,客商可望牌却步;白牌,表示该摊违规行为严重,已处于停业整顿之中。
“三牌”一挂,客商一目了然。众客商叫好,售假者胆寒。上百个挂上黄牌或白牌的摊位,生意锐减,甚至难以为继,有的干脆灰溜溜地离开了市场。
市场管理部门在铁腕打假实践中深刻认识到,要断假源,必须培养人们的现代品牌意识,打假扶优并举。为此,实施了“创牌工程”。他们主动帮助企业拟定商标名称、联系单位、查询注册资料,带动一大批有经营头脑的个体私营业主争创自己牌子,很快在全市掀起一个注册创牌热潮。
在义乌市场中,“厂摊挂钩,定点定摊,挂牌经营”的制度得以有效推行,不断完善总经销、总代理、专营专卖制度,接受厂家、消费者的监督,有效防止假冒伪劣商品流入市场。两大市场上百个摊(商)位实行了厂摊联销,名优产品“亮牌经营”摊位达几千个。义乌市场举办“名优新特小商品博览会”,全国一大批参展名品生产厂家与市场经营户结亲,引进名优新品近万种。从此,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名牌厂家纷纷来义乌市场落户,或设特约经销点,或设立企业直销处。
此外,我市还通过信用证,党员挂牌经营以及提供公平公正的行政、司法服务,打造义乌市场品牌,规范市场交易秩序,改善市场经营环境。
党员挂牌经营,就是发挥共产党员在市场经营中的先进模范作用,带动市场信用制度建设。“我是共产党员,我要诚实守信”的党员红牌和摊位号牌一同挂在醒目的门框上,公开接受客商的诚信监督。
信用是道德概念,信用证制度则是规范经营者行为的约束性制度。在党员挂牌经营的同时,逐步推广信用证制度。就是从这个摊位进货,给一张信用卡,承诺如果发生质量问题,允许退货。用信用制度诚信经营,市场的美誉度就上来了。
与此同时,政府提倡信用,司法机关保护信用,公平、公正执法、保护市场交易秩序。当时就提出,“外地客商在市场上被骗,如果到义乌告状,市场司法部门、行政机关优先受理”,确保公平交易。
第三,在政府及职能部门积极开展打假的同时,充分发动群众、消费者和企业为打假出力,让群众参与,请群众监督。我市建立、健全了打假举报网络,仅在市场内就配备了百余名保护名优产品联络员。工商、技术监督等部门推行驻场与巡查相结合的监管新模式,进一步强化执法检查,同时公布并发挥“96315”、“96316”、“12315”的作用,从消费者群众中获取最大的支持。我市工商部门还选择在义乌市场销售额较大的名牌产品企业,组成保护名牌产品企业联合会,并作出了侵犯联合会企业权益案件优先查处、依法处罚、可以电话请调执法人员到场等三点承诺。该联合会成员企业已发展到146家,覆盖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广东宝洁、福建恒安、浙江雅戈尔、娃哈哈等全国几十家知名品牌产品的合法权益得到了有效地保护。
2000年10月初,中国小商品城的5000多名党员和文明经营户联合发出“坚决抵制制假、售假,杜绝经营假冒伪劣商品,争创客商放心摊位,维护市场声誉”的倡议,自觉向制假售假行为宣战。
义乌市工商局坚持以提升义乌市场的形象和声誉为己任,还创立了一套“打防管控”体系。
市工商局“打防管控”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可进而释义为16个字,即“打于露头、防于未发、管于入市、控于未萌”。从4个字到16个字,在这寥寥数字背后,却是有一整套严密配合的机制体系作为支撑并发挥着监管和保护义乌市场知识产权的重大功效。
“打于露头”,体现的是市工商局对知识产权侵权行为打击的坚决态度与高压态势。市工商局通过日常巡查、专项执法、联合维权、重点领域重点监管等系列方式手段,对出现在义乌市场上的商标侵权行为进行全面、精确打击,保障市场秩序的健康平稳。市工商局商标侵权案件查处数量与侵权移送案件数量均处于全国前列。
“防于未发”是指通过教育培训,提高市场主体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实现他律与自律的结合。针对部分经营者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强、相应的法律法规知识不了解的情况,市工商局首开全国先河,开设了中国小商品城个体工商户培训学校,免费为广大市场经营者进行知识产权相关法律法规培训。此外,市工商局通过与经营主体签订《不制假售假责任书》、借势大型活动开展知识产权宣传教育等方式手段使市场主体自觉构筑不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的自律防线。
“管于入市”是指通过一些科学合理的设置,在侵权商品与流通市场之间筑起一道“防火墙”与“过滤网”。在该项体系建设中,市工商局先后创新出“1311”商品准入制度,品牌数据库,知名品牌明示制,总经销、总代理、特约经销挂牌制等方法方式,有效地遏制了商标侵权案件的发生。
在“控于未萌”这项工作上,市工商局先后建立了两套围绕不同侵权对象的举报投诉中心,即“12315”和“12312”。此外,为提高维权应急事件的处置能力,市工商局专门建立了一支快速反应应急队伍,随时准备处置突发事件。与此同时,该局积极培育职业线人,建立起一支分布于市场内的由120多人组成的职业线人队伍。这些措施的实施,构成了一套全方位的针对侵权行为特别是隐性侵权行为的监管机制。
以上这套市工商局在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中创建的“打防管控”体系切实保障了义乌市场经营秩序,有力地促进了义乌中国小商品城的持续繁荣,增添了国内外客商对义乌市场的信心与信任,并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义乌在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上的鲜明立场。
义乌市场在追求持续繁荣的过程中,不断致力于打假治劣,营造了健康、文明、有序的市场环境;不断增色的市场环境又促进了市场档次的提升,换来了市场更大的繁荣。
现在,义乌市场经营近2万种品牌商品,其中如老人头、皮尔卡丹、花花公子、华伦天奴、索尼、卡西欧等国际知名品牌203只,中国驰名商标500只左右,省著名商标700只左右。飞利浦、松下、三星、康佳、长虹等国内外一些知名企业纷纷看好义乌市场,有6400多家品牌企业在中国小商品城设立总代理和总经销。义乌本地企业自创名牌的积极性也大大提高。我市注册商标以年均300多件的速度增加。至2012年6月,全市拥有注册商标总数43360只,其中拥有“新光”、“浪莎”、“梦娜”、“红叶”、“能达利”等中国驰名商标84只(司法认定驰名商标68只),97只浙江省著名商标,金华市著名商标253只。名牌(优质)商品销售额在义乌市场年成交额中占16%左右,高、中档商品已占市场商品份额的66%以上。
(2012年7月6日)
联系电话:13806795596 (政府网短号 6955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