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豪寄情义乌古道
王曙光
立秋,意味着秋天的到来。不少驴友和旅游爱好者将背起行囊,踏足义乌的悠悠古道,览尽故乡的秀丽风光。可你是否知道,义乌有几大古道?历史上的大文豪缘何寄情于此,写下了如此优美的诗篇?
瞧一瞧,义乌慈溪古道别致的景物。
权威部门提供的数字说,义乌拥有十大古道,诸如慈溪古道、戚家岭古道、八岭坑古道、里西岗到大畈古道等等。这些古代四通八达,蜿蜒曲折,不少静卧在深山密林中,通往或穿越毗邻的县市就有兰溪、诸暨、东阳、武义、浦江、永康等地。踏寻这些刻满岁月痕迹的古道,我们发现有许多文人雅士曾踏足义乌,写下不少流传千古的美丽诗文。
义南古道,从倍磊码头,穿越吴溪、乔亭、古月桥、蜿蜒东去。在这条鹅软石铺砌的路面上,大诗人李白且行且吟,留下《清溪半夜闻笛》诗作。他在诗里写道:
羌笛梅花引,吴溪陇水情。
寒山秋浦月,肠断玉关声。
据我考证,李白诗中咏吟的清溪村应是义南的吴溪之畔,毗邻义南古道边。细读《全唐诗·李白卷》,我们从这位诗人路途行吟的大量诗作中可推断,唐天宝四年他因谗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后,便浪迹天涯,长期飘游于齐鲁幽吴越等地。是年,李白从新安江赴金华登临八咏楼,又沿着义南古道经义乌过东阳黄田畈,后入新昌去嵊州、天台等地。循着这条闻名遐迩的古唐诗之路,李白诗兴泉涌,佳作迭出。
走出杭金古道古驿站剑门亭,风景煞是好看。
义乌古道沿线的山岭,或因险峻,或因秀美,或因其为县界象征,激发着诗人们创作的灵感,留下诗文的历代名人,可以列出一大串:(唐)李白、元稹、张籍、骆宾王,(南宋)陆游、辛弃疾、朱熹,(北宋)王安石、苏东坡,(清代)李渔等等。
淳熙六年(1179),南宋爱国诗人陆游(1125—1210)在入闽赴任途中,踏着义乌蜿蜒的古道,兴致勃勃游览绣湖之滨。有感于绣湖八景,他特作《题绣川驿》一首:
绣川池阁记曾游,落日栏边特地愁。
白首即今行万里,淡烟依旧送孤舟。
归心久负鲈鱼鲙,春色初回杜若洲。
会买一蓑来钓雨,凭谁先为谢沙鸥。
行走在义乌的悠长古道,只见群峰环列,翠绿重叠,景致煞是好看。唐宝历元年(825),冤贬在同州的“元才子”元稹移任浙东观察使兼越州刺史。在这期间,他曾踩着义乌云黄山麓古道,游览了双林寺,留下三首七言。
唐代诗人张籍也来过斜廊逶迤的双林寺,《送稽亭山僧》的诗写得娓娓动人:
师住稽亭高处寺,斜廊曲阁倚云开。
山门十里松间入,泉涧三重洞里来。
名岳寻游今已遍,家城礼谒便应回。
旧房到日闲吟后,林正还登说法台。
踏入云黄山麓古道的还有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的王安石。他退出官场后隐居金陵,曾与金陵定云寺的赞元为友。赞元乃傅大士之远孙。当年,他携赞元游云黄山麓古道,写了一诗:
山蔽吴天密,江蟠楚地深。
浮云堆白玉,落日泻黄金。
渺渺随行旅,纷纷换岁阴。
强将诗咏物,收拾济时心。
古代文人作诗,并不只为体现个人修养,还是仕宦交谊的手段。可以设想,当他们置身于如此美妙的山川,却慵坐在竹轿之中,前人和今人歌颂古道胜景的诗句难免不一篇篇浮上心头。这时,惟一能做的事情,恐怕就是努力在这批诗歌的后面,添上属于自己的一两首了。
地处义乌城西街道的伏龙山,以圣寿禅寺的人文景观为最胜。这里的古道用石板砌成,四尺见宽,曲折而悠长。记得5年前的初春,我沿着弯弯曲曲的1.5公里古道行走,见幽幽古道、亭桥相连之奇景,也学着大文豪们摇头晃耳,诗兴大发,吟诵起嘉庆《义乌县志》卷二中的《伏龙山》“县西北三十里,五云源”的句子……
行走伏龙山,踏寻悠长的古道,风光和风情无限。
据记载,“明朝开国文臣”宋濂当年曾来到圣寿寺,拜访一代高僧千岩禅师。在寺内,在林间,在古道旁,两人寄情山水,讲经论道,甚是投缘。后来,宋濂为感念大师的恩泽,曾题写《学士亭记》,传为一时佳话。
遥望当年,山峦起伏的伏龙山,成为了骆宾王先祖骆雍临的栖息地。这位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物,在此耕樵读书,吟诗作画,繁衍孕育了命运多舛的“初唐四杰”之一骆宾王,写下了流传千古的《咏鹅》、《讨武曌檄》。
幽幽的古道,碧绿的山水,承载了多少文人雅士生生不息的梦想,饱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容。
注:文中部分素材,选自本人2012年11月出版的散文集《闲话义乌》(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