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交流

返回 > 网站首页

留住乡愁:打谷场
作者:  发布时间:2017/07/28  已读:682 次  文章来源:

留住乡愁:打谷场

 

作者:周其运

 

农忙时节,家乡人把拖着长长的穗子、带着秸秆的金黄稻麦用稻草绳捆扎得结结实实,用两边带着长铁尖的修长木担,一边扎一捆从田间挑到打谷场。

打谷场里,一捆捆稻麦穗堆积如山,家家户户间留着不甚宽敞的缝隙,既在稠密中书写着丰收景象,又在彼此分离间泾渭分明。

这期间,每一项工作都既繁琐又沉重,考验的是体力和耐力,也是经验与智慧;记录着故乡人平静而充实的生活,延续的却是劳动人民勤劳而善良的品格。

开始打谷了,人口少的家庭把稻麦穗均匀铺开,套上牛拖着石磙围着谷场转圈;人口多的家庭则围着脱谷机排成一排,力气大的使劲摇动柴油机,在轰隆作响中紧张有序地分工合作、流水作业。

有人从垛上取稻麦穗,有人解草绳,有人传递,有人朝机器里塞穗子……待分离的稻麦与秸秆从机器的另一端凌乱无章地堆在地上时,便有人持着扬叉和木掀叉走秸杆,铲走谷粒。

众人一起上阵短暂地忙碌喧嚣过后,打谷场安静了下来,留下的人有条不紊地叉走稻麦秸杆,摆放整齐后重新捆绑堆放。

接下来还要把谷粒反复扬起,用筛子不停地筛动,留下干干净净、颗粒饱满的谷粒,倒入准备好的麻袋中,再一袋袋或倒入谷仓,或存放到家中的闲置房间里。

需要时,可以用箩筐挑起,让机器打成大米白面养家糊口,剩下的麸皮也丢不得,要挑回去和野菜一起熬成猪饲料,喂肥家里那几口大肥猪。

记忆中家乡的打谷场,始终是一幅温馨的劳动画面,是美丽乡愁中的特殊符号——似乎只有在那里,家乡人才会感受到收获后的满足,也才生活得更真实、更有价值。

——原创 2017-07-05 周其运 留住乡愁订阅号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科普文化交流委员会 主办  
金华市科普作家协会  义乌市科普作家协会 协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