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交流

返回 > 网站首页

龚应恬:游金华山,难以忘怀的“精神盛宴”
作者:  发布时间:2017/05/05  已读:668 次  文章来源:

 

游金华山:难以忘怀的“精神盛宴”

 

作者:龚应恬

来源:2017-05-04 商鼓文化

 

金华山,古称长山或常山,它位于浙江金华市城北。

据有关文献记载,自汉代以来,金华山的开发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我跟人说过,小时候,见的最大的官是村支书,最美的女人是我妈,最香的肉叫火腿,最壮观的风景是两个洞,这两个洞就叫双龙洞。前两样“最”在我家里,后两样“最”在我家乡,前后之“最”,构成了我童年的全部骄傲。

成年后,走过诸多地方,见过各色人等,也尝过种种佳肴美味,领略过各类旖旎风光,但是唯童年之“最”最不能忘,这好比一个人的口音,那是想忘也无法忘的,它与你的呼吸相关,在你的一生中永远耿耿于怀。

感谢每天往返于北京和义乌的航班,使我这个义乌在京游子在盛夏酷暑中重游了老家浙江凉都——金华双龙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有童年、有骄傲的人才有家乡;有家乡、有情感的人喜欢把家乡以外的生活统称之为漂泊;根,很多人用这样一个汉字来概括自己的出生地。今天,我这个在北京、在世界的许多角落漂泊已经20多年的人要回家了,回到根上去,去体会久违了的那份骄傲。一千多公里,其实并不远,以前很少回老家,理由很多,但站得住的理由没有,如果非找出一条来,那就是自己的平庸,近乡情怯,两手空空让自己总是愧对父老和家乡。

这次是因为老朋友要主编《浙中游》杂志,一再邀请,遂勾起诸多遥远的记忆,热血涌动,情感萦绕,也顾不得那么多了,一只旅行包,一瓶矿泉水,一位老友相伴,一起游起了久别了的金华山。

718日是周末,傍晚,我从北京首都国际机场起飞,不到两个小时的时间就到了浙江腹地航空港义乌,久别相见,苦于夜短。在老家老友老屋里美美地眯上一小会儿便已是天亮。第二天是周六,一大早我们便驱车前往金华,50多公里的行程,宽阔的公路,一个小时多点儿也就到了山脚下。

眼前清山绿水之间屹立的便是金华山双龙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地。看着那块金黄色的牌子,一下子印证了我的狭隘,它早已不只是我个人的骄傲,甚至不止于我家乡的骄傲了,它早已是国家的一份名片。

金华山,古称长山或常山,它位于浙江金华市城北。据有关文献记载,自汉代以来,金华山的开发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东汉时金华山就被称为“江东名山”,兴世称“五岳”的华山、泰山齐名排列。从梁武帝萧衍,到明太祖朱元璋,有十六位古代帝王游历过这儿。我的一千四百年前的老乡、唐初四杰之一的骆宾王则留下过多处踏青遗迹。到了现代,许多领导人都曾到过金华山。历代文化名人,则为金华山留下了大量诗文书画和摩崖石刻,也留下了诸多传说和民间故事,也正是这些传说和故事,使得金华山在世人的眼里更加地神秘和迷人。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我们和唐代诗人杜甫有一样的愿望,先登游金华山最高景点朝真洞。这里丛林密密、峰峦迭迭,徐霞客夸道:“朝真以一隙天光为奇;冰壶以万斛珠帘为异;而双龙则外有二门,中悬重幄,水陆兼奇,幽明凑异者也”。这段文字贴切地写出了朝真洞和其它两洞的特色。

朝真洞在最高处,海拔约700米,洞口向西,洞门高敞,前临万仞深壑,背依青山翠峰。相传有得道真人居于此,故万山来朝。洞前四望,可见芙蓉峰、鹿田峰等群山如俯首朝拜,气象森然。洞口有“三十六洞天”5个大字,洞中钟乳高悬,石笋遍地。其中有“观音大士像”一景十分著名。洞中有洞,穴里藏穴,曲折起伏,奇妙无穷。有花瓶洞、螺丝洞、石弄洞、石棋盘等名胜。最上方有“天窗”一隙,透进一线阳光,宛如半月,即是“一线天”奇景。

朝真洞下200米处是冰壶洞。洞口朝天,口小腹大,深可50米左右,形似巨大的茶壶,又因凉爽非常、寒气袭人而称之“冰壶”。此洞中有国内外罕见的地下瀑布。瀑布高挂洞壁,悬空而下20多余米。瀑下无潭,瀑水直撞在岩石上,碎玉珠玑满洞飞舞,水声重叠若万军擂鼓,在洞中振人肺腑。从洞底仰望洞口,彩虹闪闪,如帘在窗。郭沫若极称此洞,认为是海内外唯一的奇观。

冰壶洞下是双龙洞,这也是我童年里记忆最深的地方。记忆里洞口有潭,潭上有船,洞口紧贴水面,游客只有平躺在船上才能被人送入洞中。有民间传说称,当年毛主席游双龙,曾有人担心主席腹大不可出入洞口,如若果然,这不等于扫了主席的兴?为难之中幸遇当天潭水神奇下泄,水位适当,主席大人圆满成游。民间版本不足为信,但传说更添双龙飘渺和传奇。

事实上,双龙洞分内外两洞,有钟乳悬于洞口,状若龙头,因此得名。外洞高大明亮,面积1200平方米,有石桌石凳,一湾清流。四壁石质腻洁,纹理如肌,宋代书法家吴琳有手书留壁上。双龙洞最为奇趣的地方便是我刚才说的外洞与内洞之间,有一块巨大的岩石覆盖于清泉之上,要入内洞,必须用小船钻石而过,这次我估侧了一下,岩底与水面有1尺左右距离。人仰卧在船底,小船从岩底穿引而入时,眼前一片漆黑,如大山迎面压来,稍一动,岩石会擦着鼻子。这就是“千尺横梁压水底,轻舟仰卧入回溪”的奇异景致。

如此说来,当年有关民间传说还是想象得很贴切的。如今的双龙洞内保存完好,有国内罕见的“水石奇观”,内洞有2000多平方米,岩洞曲折深邃,洞壁上有处处黄色钟乳、青色钟乳各从东西两面蜿蜒而来,极似黄龙与青龙的鳞片。所以以龙命名并不为过,另外,洞内还有奇形怪状的石笋、石台、纵横交错,以“仙人挂衣”“银楼钟鼓”“雪山仙田”“龙宫”“雄狮”等景观最为引人驻足。所以有人称双龙洞为“藏宝洞”,也并非过份。

离双龙洞不远的就是2000年新开发并于2001年对外开放的溶洞——二仙洞。二仙洞发育于距今2.8亿年前的石灰岩地层当中,属于地下河侵蚀的多层溶洞系统。整个洞厅面积有4000多平方米,天然游道500米,整个洞内最具有特色的景点有“千年峡谷”“万年石花”“石花春晓”“群羊迎客”“和尚守塔”“初起角尺”“龙涎石乳”“二仙梯田”“大仙之母”“金华佛手”“仙龟悟善”“轩辕宝伞”“众仙赴会”“水晶宫殿”“大仙花生”“七龙瀑”等。

其中,天门石室系二仙洞核心景点,其内景观丰富、鬼斧神工、气象万千,曾被武林界奉为“天门仙迹”。这一部分的风景是我童年记忆里没有的,一路游来,尤其让人尽兴,大自然的奇思妙想,让你流连忘返。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金华山并不算高,但神仙文化节的兴盛使它驰名于海内外。相传,神农时雨师赤松子、秦初方士安期生,均于此修炼登真,至今留有“赤松山”“赤松涧”“安期里”等地名和有关他们的传说。唐代金华山被列入道教“三十六洞天”,道教香火随之兴旺,成为名冠江南的道教名山和道教圣地。尤其是黄初平经东晋著名道教理论家葛洪写进《神仙传》之后,形成了古今中外以黄大仙为主要祀奉对象的道教文化现象更是令人瞩目。

黄大仙,原名黄初平,晋代丹溪也就是现在的金华人,十五岁时外出牧羊,遇一道士指引,于金华山石室修炼,得道成仙后,扬善惩恶、济困扶贫,为百姓做了很多善事,被后人尊为“财神”“平安神”,名声远播海内外。

黄大仙的遗迹几乎遍布金华山的各个景点,如赤松山、炼丹山、卧羊山、圣石山、徐公湖、清水谭、丹井、活龙潭、羊石、石棋盘、遇仙石、斗鸡岩、背孩石、撞仙石等。

如今,祭祀黄大仙的宫观已遍布香港、台湾、美国、澳大利亚等华人华侨聚居的国家和地区,朝拜黄大仙的香火十分旺盛。尤其在香港,对这位有恩于他们的神仙更是敬仰有余。说到有恩,指的是上世纪初横扫港岛的一次大瘟疫,时逢乱世,缺医少药,有说是港人专门派员前来金华山向黄大仙求助,终于躲过劫难。求得的神贴今天我们已不得见,但获得的那份精神支撑是可以想象的,大难过后大恩不忘,如此之后,黄大仙也在香港成了供奉香火最旺的大仙,海外有海,山外有山,有华人的地方黄大仙一路善施,“黄大仙”渐成了一位侨仙。

听完老友上述介绍,我们顶着烈日,迫不及待地来到了“黄大仙祖宫”。

黄大仙祖宫位于金华山双龙风景区鹿田湖东侧山腰,海拔562米,坐北朝南,枕山襟湖,气势恢宏,终年云雾缭绕,呈现道教特有的神秘气氛。祖宫祀奉蜚声海内外的中国道仙黄初平,因原有“江南道观之冠”之誉的赤松宫于1966年湮于水库,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改址于此重建,于19969月纪念黄大仙诞辰1668周年盛典之际建成。祖宫占地7.9公顷,呈七进阶布局,再现了千余年来享誉“江南道观之冠”的赤松宫的雄姿和盛貌。俯仰之间,所有游客都能感受到这份工程之宏大与匠心。

游完黄大仙祖宫,老友边走边介绍说,据史料记载,历代文人墨客如刘仲卿、李白、王安石、苏轼、陆游、徐霞客、郁达夫等因钟情奇特山水人文,在金华山留下了2000多篇诗词佳作,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记金华的双龙洞》被载入全国语文教材以来,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2004年春天视察双龙洞时也亲笔题写了“双龙胜景”四个大字。古往今来,老景新传,墨迹文章,我想仅这些,就已经很说明许多问题了。

金华山双龙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不仅有丰富的人文景观,而且自然山水也极富特色,“双龙卧舟”“冰壶飞瀑”“朝真赏石”自古为天下三绝;山水双龙、人文双龙、红色双龙、生态双龙构成了华东地区著名的旅游休闲度假目的地和浙中凉都。看来,借着酷暑一游,老友也是用心良苦。

一天的游览行程,坡上坡下虽有些疲惫,但心情却自如轻松,下午6点半我们就下塌于双龙景区宾馆用晚餐了。这个宾馆位于双龙洞右侧,冬暖夏凉,夏季气温比山下低6-8度,几个溶洞里的温度更是低凉,在十度左右。和我们同行的两位年轻姑娘,竟因溶洞内温度太低,早早地跑出了洞外。这让我体会到了“别有洞天”的另一层意思,凉都之称,看来真是名不虚传。

我们在景区宾馆住了一晚上,第二天一大早老友就跑到离宾馆不远的鹿湖水上乐园游泳去了,天天晨泳是老友多年来养成的习惯,据他自己讲,即使冬天零下四五度也从不例外。看着老友击水湖中,放眼如画景观,品着家乡新茶,更依着黄大仙的仙气,我也渐渐有了亦醉亦仙的感觉,游子之累竟在这一刻之间烟消云散。

站在如歌如诗的金华山上,我追问自己,莫不会还是因为童年、因为小时候的那份骄傲,而放大了母亲的美,放大的家乡的美?也许,也许我不该这么问自己,也许谁也不该怀疑我的这份情感,因为,母亲之美儿子最清楚,家乡之美游子心里最有底。

也许你还有疑问,也许你已有兴趣,那就请你也踏着诸多先人的脚印也来金华山走一走吧,我保证,你在感受这里无限风光的同时,更能享受到古人和仙人共同为你摆下的精神盛宴。

周日中午,我们结束了游金华山的行程,下午5点老友相送,我在义乌机场登机返程。仅两个小时的空中飞行,我又回到了匆忙的京城,但金华山之美却在我眼前久久不能退去……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科普文化交流委员会 主办  
金华市科普作家协会  义乌市科普作家协会 协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