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集萃

返回 > 网站首页

我的想法(二)
作者:  发布时间:2017/04/01  已读:557 次  文章来源:

我的想法(二)

 

云溪之子 

我理解,道就是规律,道就是哲学,道就是宇宙总法则。它来源于无。你有怎样的知识、阅历、秉赋,就能够悟出怎样的道。

我们不能主宰命运,我们只能顺势而为。一个人如此,一个地球如此,整个宇宙也是如此,这就是无时不在,但又不可触摸的“道”。

 

这几天我看了莫言的一些讲演,终于明白为什么他的作品能够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首先,在内容上无比真实,敢于将自己看到的想到的无比深刻地反映到作品上来,没有什么顾忌,因而也曾招来许多人的批评,认为他的作品模糊了阶级界限,是替那些过去的反动者翻案;其次,在表现形式上勇于探索,有自己鲜明的个性,并且总是试图超越以前的作品,因而是无比新鲜的;第三,他的小说具有很好的故事性,语言具有本土性,具有很強的表现力;第四,他的小说有奇异的想象力,能将过去与未来,人间与地狱,人与兽联在一起,而且一切情节都显得那么真实,有人称他的作品是魔幻现实主义。在中国当代作家中,还没有一个作家能够达到这样的高度与深度,尽管有许多人不服。

我能行。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小瞧自己的能量。马云现在是商界的风云人物,网络世界的精英,而当初起家时才十多个人,资金也十分缺乏,但他们有理想、有目标,并孜孜以求。我们不能小瞧婴儿的力量,因为他(她)是不断生长的,我们不要羡慕功成名就的老人,因为他(她)正在走在衰落。联系到我现在的单位科协,编制才5人,所有工作人员10几人,看起来人是少些,但也不是不能干出大事来,有理想、有目标、有行动,就一定能干出不凡的业绩来!

三岁看到老。我们不能忽视遗传的力量。记得国学大师季羡林曾经说:一个人学习成绩的好坏,在同等条件下,天资因素占百分之九十以上。这是非常科学的,也是讲了真话。但客观上说,世界上特别聪明的人很少,特别笨的人也很少,大多数人属于中间状态。所以,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还是靠后天的努力。我们在校园里经常会看到所谓的爱因斯坦名言:一个人的成功,一分天资加九十九分的努力!这作为一种励志语录是可以的,但并不科学完整,这也造成了许多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的家长的烦恼。学习成绩不好,父母的遗传是一个重要原因。明智的父母应该是,顺其自然,不必苛求。

同样一个问题,不同的人看法绝然不同。比如旧村改造,没有住房的人很想进行旧村改造,有的儿子大了没有房子做新房。而房子多的想旧村改造,最好能够保持住原貌,能够记得住“乡愁”,有种儿时的记忆。在 对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上,看法尤其不同。有人认为,莫言的小说乏善可陈,就是因为揭露了阴暗面,迎合了西方国家的畸形心理,加上他的作品大量翻译介绍给西方读者 ,让更多的西方人了解他,而评诺奖主要是西方人。而我却持不同的观点,莫言的小说具有鲜明的个性,揭露问题深刻,具有丰富的想象力,故事性也强,他的作品得诺贝尔奖是中国的荣耀。事实上,世界上没有绝对的真理。应该允许这种争论。

有一件事情我至今忍俊不止:有一次我出外旅游,那天中餐我们喝了不少啤酒,吃罢我们又去新的景点游玩。开了一会儿,我有了尿意,忍着。又过了一会,尿意更浓,这时多么希望有人提出停车,下车拉尿,但环顾左右,无人提出。后来我实在忍不住了,叫前面的驾驶员停车,结果几乎一车人全纷纷抢着下车,连女孩也不例外。这是一种从众心理。从众心理是人类的普遍心理。有个法国学者写过一本书曰《乌合之众》,对这种社会心理作了深刻的剖析。法国大革命时期,平时文质彬彬的学者会变成杀人不眨眼的刽子手。我国文化大革命时期,学生们会对尊敬的老师大打出手,就是这种从众心理在作祟,因为不如此,你就会被孤立。

余华写过许多小说,印象最深的是《活着》,人更多的时候是为了生存,那怕多么艰难,多么曲辱,好死不如赖活着。莫言为了纪念敬爱的母亲,写了《丰乳肥臀》,里面的母亲为了生存,不断地同其他男人野合,生下一连串异父同母的女儿、儿子,这是对中国许许多多母亲的浓缩,有人觉得荒唐,我却在这看似荒唐的故事情节中读出了真实与辛酸。我们不用去装扮高雅,在特定的环境和条件下,我们也会这样。所有的人在这世界上,是多么地无奈!

叶公好龙。我们当中有许多人曾高呼改革,但一旦真正进行改革,触及自己的利益,便都成了改革的反对派。好比打仗,我们总希望大家都往前冲,自己躲在枪炮后面,坐享胜利的成果,世上哪有这等好事?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作出了八项规定,政府机关的许多特权没有了,有许多人感到当公务员没有花头,提出辞职,或提前退休,离开公务员队伍。这是改革要达到的目的。说白了,改革就是利益的再调整,如果皆大欢喜,那不叫改革。

不要轻言自己是个孝顺的人,我就做不到。中国的文字十分传神,孝顺是由孝与顺两部分组成,孝易顺难。孝更多地体现在礼节上、财物的奉献上,而顺更多地体现在,一旦孝敬者与被孝敬者在思想、观念等问题上产生矛盾,孝敬者是顺从还是抵抗?我从实践中领会到,其实长辈对晚辈更需要的是顺而不是孝,是精神层面而不是物质层面。许多扛着孝顺大旗的人其实并没有真正做到,往往你以为是为长辈考虑,强加给他们的东西,是他们最感痛苦、最无奈的东西,有的他们悄悄忍受了,有的会作剧烈的反抗。要做一个真正孝顺的人,就必须要设身处地地为他们着想,要考虑到他们的年龄、经历、情感及方方面面的问题。必须彻底地抛弃自己的私心杂念,有时要做自己情感的叛徒。这是多么艰难的事情!

我们不要悲天悯人,不要把自己看成是世界上最可怜的人,远不是如此!我特别喜欢史铁生的小说,具有一种人文精神,而他的后半生基本上是在轮椅上度过的。美国科学家史蒂芬·霍金,写出过轰动全球的科普作品《时间简史》、《果壳中的宇宙》,他是一个高度残疾人,最近,他发表了一篇呼吁国际社会关注非洲刚果儿童生存状况的文章,是通过用眼珠转动的方法写出来的,每分钟只能写几个字。是什么力量使他活下去?是什么力量促使他搞研究?他的生命是如此㶷丽多姿。作为一个健康人,与他们比,你还有什么理由不感到自己幸福、幸运的?

我们可以回忆过去,但永远不要陷于过去的泥潭。回忆都是美好的,但时过境迁后,过去的己象流水般逝去,不值得珍惜。我们更多的应该面向未来。你曾经学习、工作、生活过的地方,虽然存有固定的山水和建筑物,但人己经变了,人家根本不认识你。有一次我到某个曾经工作过七八年的镇,虽然山水依旧,但已物是人非,多数人根本不知道你做过什么,仿佛来自不同的星球。因此我们最好的处置办法就是,忘记过去,去结交新的朋友,开创新的局面!

不要试图搞清家事,这是一团纠扯不清的乱麻,有道是清官难断家务事。父母对待每个子女不可能一视同仁,这是人的感情使然。外界人很难评论一个家庭的是是非非 ,许多事情只有他们自己知道。夫妻关系更是复杂,一对看起来很恩爱的夫妻,一夜之间就有可能崩盘,看起来不和谐的夫妻,可能是关系十分稳定。有谁能说得淸这其中的道理呢?同理,体现在恋爱中,双方是否合适,只有双方自己知道,犹如鞋子合不合适,只有脚知道,因此,父母不要过分地干渉儿女的婚姻,因为这不会有好结果!

什么叫政治,就是将自己的队伍搞得大大的,把敌人的队伍搞得小小的。什么叫能力,就是在没有条件的情况下,能够办成事,干成大事。我到市科协工作,一开始觉得非常不好,但一段时间下来后,感到很好 ,就是因为它有无限的创作空间,因为领导不期待你什么,你可以随心所欲,创新的前提是自由,所以在科协可以有大作为。因此我联想到,组织部门给你一个什么位置不重要,关键是要有创新精神。义乌总工会在陈有德手上可以干得风生水起,他本人得到过总书记的接见,关键也在于他能抓住机遇,创新发展。

前几天我听台湾国学大师曾仕强讲《道德经的玄妙》,课后有人请教随机应变与投机取巧的区别,他说,区别就在于一公一私。随机应变为公,投机取巧为私。斯言妙矣!又前段时间,市里开会,要求领导干部敢于担责、善于担责,并把这当作群众路线教育的一个方面内容,因为现在敢于、善于承担责任的领导太少了,许多人满足于做太平官,信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电影“焦裕禄”中有个故事情节,焦裕禄为了拯救许多基层干部,用修招待所的一万元,去购买高价粮,这在当时是严重地破坏国家“统购统销”政策。有人向上举报后,地委专员下来调查,发现,这些粮食全部发放给基层干部,焦裕禄及县委一班人并未享受,最终感动了地委专员,称他为“兰考县的好书记”。假如这批粮食,哪怕焦裕禄分到了一斤,结果又会是怎样呢?

我们不能主宰命运,我们只能顺势而为。一个人如此,一个地球如此,整个宇宙也是如此,这就是无时不在,但又不可触摸的“道”。势和为都很重要,势就是大势,总的趋势,这是不可变的,为就是根据这个总趋势,寻找个人的定位和努力的方向,这也十分重要。常言道: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的。机会就是一个势,它有一定的规律性,但又不确定在某月某日,如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纵论天下大势,能否成就霸业,还要靠为,没有刘备的广招贤才,顺势而为,也就不可能成就三分天下有其一的霸业!

曽仕强说:道是无时不在的宇宙总法则,老子被西方人称为“科学之父”!一切的宗教,诸如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都仅仅是通往道的一只手而已。我们许多人往往逐末舎本。老子的道不同于后世创立的道教。我们可以看一切宗教的典籍,但不可成为一个教徒,因为这是没有意义的!我理解,道就是规律,道就是哲学,道就是宇宙总法则。它来源于无。你有怎样的知识、阅历、秉赋,就能够悟出怎样的道。西方有位哲学家说:存在即合理。一个制度、一种社会现象,之所以存在并运行,总有其合理性。但它又不是永远不变,永远如此的,而是在不断的变化之中,这就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性,它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眼看着母亲一天天老去,耳朵不灵了,脑子反映迟钝了,并且爱唠叨,喜欢同我顶杆,我说东,她偏喜欢说西。我们好心好意每个礼拜回去一趟,买点好吃的,菜呀水果呀,还有牛肉羊肉,自己种的菜,她总是说吃不完,一定叫我们拿回去,有时候弄得我很尴尬。其实他们平时也就是一两个蔬菜,父親每天都吃白切肉,因为这便宜呀!等我们回去了,她又在会陪面前吹牛皮:儿子媳妇怎么孝敬,买了什么东西,等等,甚至将我们买的水果送给邻居。许多时候我很不高兴,但事后想想,这就是老人,他们害怕孤独,特别害怕失去存在感,千方百计用语言和行动证明自己的存在。我们以后可能也会这样。所以,要理解要忍耐,这也是做子女必须的!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科普文化交流委员会 主办  
金华市科普作家协会  义乌市科普作家协会 协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