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集萃

返回 > 网站首页

让文创之花开遍乌伤大地
作者:  发布时间:2016/11/18  已读:955 次  文章来源:

让文创之花开遍乌伤大地

滕世助

    文化创意产业,是一种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产生的以创造力为核心的新兴产业,推崇创新、个人创造力、强调文化的支持与推动力的新兴的理念和实践。文化创意产业主要包括广播影视、动漫、音像、传媒、视觉艺术、表演艺术、工艺与设计、雕塑、环境艺术等方面的创意群体。创意引领、跨界融合,加强创意设计,打破行业壁垒,促进文化资源和消费及科技的融合发展,是当前我国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进程中政府工作的重要任务。李克强总理在义乌调研期间也作出了“加快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指示。

为了不断促进义乌“经济文化化、文化经济化、经济文化一体化”的科学发展与产品转型升级,进一步抢抓城市转型发展新机遇,利用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市政协组织人员先后对杭州、宁波、合肥、芜湖、歙县等地文化建设开展情况及发展模式进行实地考察,并对义乌文创产业发展经验与存在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

一、现状分析

(一)国内外文创产业发展现状

文化创意产业是发达国家经济转型过程中的重要产物,由于附加值高、发展可持续,越来越为各国所重视,增长速度远高于整体国民经济增速,已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动力。约翰•霍金斯在《创意经济》一书中指出,全世界创意经济每天创造220亿美元,并以5%的速度递增。一些国家增长的速度更快,美国达14%,英国为12%。文化创意产业的产值已经达到欧盟总产值的2.6%。

2006年,我国出台的《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首次出现“创意产业”的字眼,此后,全国各地政府纷纷推出扶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拉开了我国创意产业发展的序幕。当前,我国创意产业已在全国各主要城市普遍兴起,形成以龙头城市为先锋、大中城市为主力、中小城市快速跟进的整体格局。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文化产业增加值由2008 年的7,630 亿元增长至2012 年的18,071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24.1%。

(二)我市文化创意产业基本情况。

    近年来,义乌市通过大力实施文化强市战略,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有了一定的成效。据初步测算,目前全市共有各类文化企业3772余家(不含个体经营户),从业人员约30万。初步形成了美术和工艺产业、收藏观赏石产业、印刷包装产业、文化休闲旅游产业四大文化产业集群。各门类的文化产业已具备一定基础,并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近些年义乌市引进设计机构88家、设计人才460名、其中中高级职称人才40名。建成浙江省特色工业设计基地1个,省级特色工业设计示范基地优秀企业3家,工业设计成果转化产值达3亿元以上。积极开展特色设计科技项目实施,目前已实施省级特色工业设计项目5项,2014年组织的6项省级特色工业设计项目正在申报中。举办义乌文交会,建设义乌创意园、义乌工业设计中心、华鸿控股集团、佛堂古镇文化产业项目等项目和平台,充分发挥文化创意的优势,推动了与义乌本地传统制造业等融合发展。

但是,我市的文创产业也明显存在产业发展规划滞后、产业扶持政策缺失、产业发展总体水平不高、产业资源要素投入不足、文化改革发展有待深化等突出问题。

二、对策与建议

为贯彻落实市委十三届七次全会作出了加快推进城市转型发展的决定与规划建设“三大新区”战略部署,着力打造创新设计、休闲旅游之都,实现我市文化创意、休闲旅游产业再上新台阶,从而带动第三产业迅猛发展,转变我市经济结构单一的格局,让城市转型、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更多人群,特提出以下建议:

(一)义乌文创项目初步设想

1.打造老厂房、老库房改造创意业态。目前我市城市缺乏文化休闲氛围,缺少真正可以放松休闲的区域。市中心的地段许多旧社区亟待改造,旧厂房、旧仓库利用率不高,产出附加值较低。从考察来看,北京、杭州等地把旧厂房、旧仓库整合成文化创意休闲园区的成功经验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希望市政府能够抓紧出台相关文化产业扶持政策,引导、支持“变旧为宝”文化创意业态的发展方向,加大支持力度。

2.打造重点文化企业、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基地)业态。扶持骨干文化企业,培育中小文化创意企业,打造文化品牌,完善细化落实义乌市文化创意产业扶持政策。深化工业设计中心内涵建设,争取做强做精,提高文化用品业文化附加值。以义乌文化创意园、工业设计中心为主线,加快建设文化创意中心,培育文化创意设计企业集聚,打造国际小商品设计中心。科创园文化产业群引进,形成新的文化与科技结合的产业园区。

3.打造丹溪文化创意业态。创意开发赤岸并打造中华养生文化产业园区。专门成立丹溪中医养生文化研究机构与义乌丹溪中医院,打造义乌丹溪中医养生文化产业的金名片。创建国家级或省级丹溪中医养生文化旅游示范基地,大力打造丹溪中医药文化生态产业链,有力扶持并培育成长一家集农、工、科、贸为一体的综合性国家级丹溪中医中草药的高新科技企业。举办中国中医中草药交易博览会、丹溪学派国际论坛、国际养生文化节。加快申遗朱丹溪中医及学派的国家级及省级非物质文化。

4.打造古镇、古村、古街等文化休闲旅游创意业态。以“佛禅文化”和“古镇文化”为特色,加快佛堂文化产业整体规划进程。将佛堂古镇开发与双林寺建设有机整合,推出“古镇佛教”文化产业新项目,充分挖掘佛堂区域内禅宗文化、古民居文化、古镇文化、古村落文化的内涵,倾力打造我市文化创意产业新地标。各镇街统一规划古建筑、古街等文化休闲旅游项目,做大做强。

5.打造民间博物馆、美术馆、纪念馆等业态。充分发挥目前已投入使用的义乌古玩收藏品市场的示范效应及民间收藏人士的资源优势。各镇街要因地制宜建造一批小而精、方便群众与游客游览的民间博物馆、美术馆、纪念馆等。如赤岸镇可以传承丹溪中医养生文化为品牌战略,积极筹建 “义乌丹溪中医药文化博物馆”;廿三里可筹建拨浪鼓文化博物馆等,形成馆展经济业态,带动相关旅游、餐饮、农副产品等产业的发展。

6.打造公园、绿地、街道等雕塑景观业态。义乌名人辈出,也有独具特色的文化内涵。可在各公园、绿地等建造一批骆宾王、朱丹溪、宗泽等名人及拨浪鼓、白鹅等文化形象的雕像。学习借鉴芜湖雨耕山雕塑公园周边文化创意产业园的成功经验,在福田湿地公园通过打造文化休闲旅游产品,采用6D技术展示我市拨浪鼓文化、市场变迁、市场运转等特色文化,进一步充实公园的文创内涵,增加人气,与现已初具规模的国际商贸城购物旅游中心相得益彰,使文化休闲与购物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同步兴旺。举办全国性的雕塑比赛,我市提供场地、奖金等,将获奖作品留下,充实我市公园、绿地、街道的景观资源。

(二)保障措施

1.政府统筹规划、形成合理布局。

根据国内外文化产业发展趋势和义乌实际,出台《义乌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规划要兼顾专业技术与地缘情结,一以贯之,从重点行业、功能布局、配套政策方面指导文创产业发展。成立专门机构,如将佛堂文化旅游管委会升格为市文化旅游管委会,统一协调统筹产业发展。对上述6种业态的发展布局要在全市范围统筹安排,避免过于集中格调单一,又要避免分布过散无法形成规模。明确发展目标,各类文创业态要由初级阶段向规模化、集约化、品牌化方向发展。

2.制定配套政策、鼓励民间参与。

文创产业为创意人群发展创造力提供了根本的文化环境。制定《文化产业行业目录》和《义乌市文化创意产业投资指导》,明确划分各个文化产业门类,鼓励、允许、限制和禁止投资的项目,进一步放开市场准入条件和领域,吸引民营资本和海外资本进入文创产业。凡列入文化产业行业的企业,经条件审核,土地优先列入土地供应计划。财政投文创业态发展专项资金,通过贴息、补贴、奖励、政府采购等方式,扶持重点文化企业和文化产业项目。各个部门出台相关扶持文创业态优惠政策,内容涉及税收、费用减免,融资担保、研发机构补助、房租补贴、人才引进和物业管理等各方面。

积极争取国家有关项目经费,积极鼓励利用民间资本兴办文化创意产业。与我市文化类民办企业的发展相结合,扶持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培育一大批机制灵活、适应市场的民营骨干文化企业。

3.举办相关活动、整合各方资源。

通过举办中国(义乌)文化产品交易会等国家级展会平台,拓展文化产品的交易平台,推动文化产业的跨越发展,通过融合资源、汇聚文化产品、交流文化创意,把文交会打造成经贸合作的重要平台和国际性的文化交流盛会,深化文交会转型升级,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政策奖励、个性服务、增值业务等形式引入社会力量办展,探索完善市场化办展机制。积极争取举办各类相关的文创大会、论坛、全国性甚至国际性比赛(竞赛)等活动,不断提升我市在全国乃至全球文创业界的知名度与吸引力,吸引各方资源进(涌)入我市。

4.借力推进项目、培养引进人才。

积极与国内外领先的文创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如中国城建集团、海湾智库集团等,共同开发建设上述6种业态,并不断创新包装文创项目。积极参与战略伙伴在国内及海外的投资项目,作为义乌市场“走出去”的重要举措。采取“实体市场由合作伙伴建设,我市负责招商引资并参与管理”的模式,充分发挥我市的市场管理经验、商户客户优势,进一步带动我市文创产业走出去。同时,依托战略伙伴的影响力,加大宣传,提升义乌在海内外的知名度,吸引更多的海内外游客到义乌购物、旅游、休闲、感受义乌文化,真正实现我市与战略伙伴的强强联合,进一步促进市场转型升级发展。

利用浙江大学、浙江师范大学、义乌工商学院的高校资源优势,建设政府的智囊团,鼓励开展文创产业发展方向性调研,制定文化产业政策和发展战略;直接从高校和研究单位引进有创造型、创新型人才,吸纳储备各类专业人才。坚持公开招聘、合作演出、客席聘用及签约代理等多种形式引进国内外文创人才,整合文创人才资源利用。积极推动校企间交流和合作,开展“产学结合、校企合作”,引导院校、职业培训机构与相关企业合作,设立教学科研实习基地。注重与院校的常态化联系,建立了文化科创人才库。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科普文化交流委员会 主办  
金华市科普作家协会  义乌市科普作家协会 协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