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喜欢学生的老师 做学生喜欢的老师
金华市罗埠镇中心小学 潘丽仙
【作者简介】潘丽仙,女,大学本科毕业,语文高级教师,金华市作家协会、金华市婺城区作家协会理事。平时爱好写作,曾在《浙江日报》《浙江教育报》《金华日报》《金华晚报》《金华广播电视报》《浙中新报》《金华文艺》《八咏》等刊物发表散文数十篇,代表作有《英雄魂》《走读长山可行可乐》《母亲的汤圆》《母亲的目光》《家有老娘》《听母亲播报新闻》《诚信是一轮明月》《做学生喜欢的老师》等。
我时常怀着深深的感激之情,思念着我的启蒙老师张国华同志。是她,在我童稚的心灵里播下美好的种子,教导我:做事要执着认真勤勉,要做一个正直、诚实、善良的人。几十年过去了,张老师的话仿佛还在我的耳边回响。
这世上竟然有不嫌弃“差生”的老师
四十年前,我的故乡下潘是罗埠区有名的贫困村,校舍是解放前遗留下来的养猪圈改造而成的。教师都是本村或者邻村一些村干部的家属或亲戚,他们没什么文凭,只是请来代代课而已。那时候,我家里穷,没有漂亮的布娃娃,也没有满兜的糖果,更没有华丽的衣裳,还时常因交不起学费而被罚站。所以班主任不喜欢我,她微笑的脸老是朝着那些家境富裕穿戴漂亮的学生。
我的自尊心受到极大的伤害,曾不止一次地渴望,能有一个既全面了解学生关爱学生又能教书育人的好老师出现。等啊等,终于在三年级的时候,学校来了位中等个子,身材略胖的中年妇女。听说还是从嘉兴调过来的公办老师,她就是张国华同志,既是我们的语文老师,又是我们的班主任。她心地非常善良,工作兢兢业业。对每一位同学都一视同仁,从来不将学习差的学生称作为“差生”,而是习惯地称他们为“潜能生”。对这样的学生,张老师从来不放弃,总是给予特别的关注,想方设法消除他们的不良心理因素,让他们朝着老师期望的方向发展。采用少批评或不批评,多表扬和多鼓励的方法,让学生懂得自尊、自重,使其产生自我上进的动力。
我的生命之路也在那个时候,开始有了潜意识的转移。爱岗敬业、珍爱学生、认真负责、循循善诱……这些优秀的品质延续到我的身上,或许就是受到张老师当初的影响吧!她的敬业形象镌刻在我的心中,成了我以后从教之路的一道航标。
我成了你,当上了一名村小复式班教师
1985年的金秋,我带着张老师的殷切希望,带上父母的千叮咛万嘱咐,满怀激情地踏上了从教第一站——罗埠镇莲湖乡龙口小学。说是小学,其实是客气的抬举的说法。从外观看,这哪是小学呀,整个校园只有一幢“一”字形排列的四间土坯瓦房,其中三间是专用教室,另一间就是老师的宿舍,外加三面围墙,算是简简单单的一所学校。
那时小学是五年一贯制的。一至四年级一般集中在下面村小办学,五年级都到莲湖中心小学就读。龙口村与后朱山是邻村,于是两所村小是合并办学,它们轮流招生。比方说龙口村今年一三年级两复式,那么后朱山小学就是二四年级两复式。我那年刚来偏偏任教一三年级复式。这两个年级搭配任务非常艰巨,一年级新生刚入校门,就像一张白纸啥都不懂。不像现在的孩子那样读了小班进中班,进了中班又升大班、学前班。那时候根本没什么幼儿班学前班。因此需要对新生传授一些基本的行为习惯、规章制度,以及手把手教他们握笔姿势、运笔方法等。三年级是作文的起步阶段,字词句段篇的综合运用时期。我以前是在完小就读的,从来不知道学校还有复式班存在,更不知道复式班的授课方式是要动——静,静——动交替进行。本来就对复式班一无所知,现在居然还要我任教复式班。而且人数又多,一年级19人,三年级17人。我原先是渴望能到中心校施展才华的,心想即使到不了中心校,最起码也应该在完小发展吧,怎么也想不到居然把我安排在村小,而且还教复式。当时别提心里有多失落了。最关键的问题是学校没有食堂,按惯例老师轮流跟随学生家吃饭,每天付给学生家里5角伙食费补贴。现在看来5角微乎其微,可是对那年月来讲,老师每月工资只有24元,除了买基本的生活用品外,还要支付每天5角的伙食费也够奢侈了。每每想到这些,心里更不是滋味,好几次想中途放弃。
我要留在这所屋顶会被风吹跑的学校
后来发生的两件事使我彻底改变了原先决定。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我因为害怕走夜路不敢去学生家吃晚饭,那位学生的家长知道后竟然放下手头的家务活,带着他的女儿洪利英照着手电匆匆忙忙给我送晚饭来。一到学校,还真诚地赔不是,说:“潘老师,真是抱歉,怪我没想周到。你是女孩,本来就比较胆小,更别说在刮风下雨之时走夜路了。以后轮到我家吃晚饭,我就叫孩子妈妈给你送过来便是。但是我有一个请求,就是您千万别嫌弃我们的孩子哦别嫌弃我们这所学校。我们村庄地处偏僻,交通不便,很多老师都不愿来这里从教,这是事实。有的即使过来了,也最多呆一年,甚至一学期。通常这学期来一个,下学期就走了,上面重新安排,下面照旧找关系。吃亏的还是那些天真无邪的学生,我们的孩子们。”听了洪利英爸爸一番推心置腹的话语,我心潮起伏,久久不能平静。继此事后不久发生的这件事情更坚定了我留下来的信念。
那是一个春末夏初多变季节的周末,碰巧我回家了。暴风骤雨无情地肆虐着,刮跑了最东面我宿舍的屋顶。是学生们、家长们自告奋勇、纷纷赶来为我修好了屋顶,让我感动万分。尤其是那些孩子们说的话语特别感人肺腑。他们说:“不管怎样,一定不能让老师刮风淋雨,要在老师回校之前帮她修理好屋顶,让老师居住在清清爽爽、安全可靠的宿舍里。只有这样,老师才能安心留下来任教啊!”孩子们纯真的话语像一把双刃剑深深刺痛着我的神经,震撼着我的心灵。您说,我还有理由离开他们吗?不!绝对说不出口!再说,张老师平时不是一直鼓励我吗?要勤勉要认真,越是艰苦的环境越能磨练人的意志。这不是最好的锻炼机会吗?于是,我郑重地告诉同学们:“我不走了,老师安心留在此校了。”同学们刚开始有点半信半疑,拉长耳朵,看到我毅然决然的表情,由惊讶变为惊喜。最后蜂拥而至,紧紧抱住了我。
师生之间心心相印才能共同走向优秀
为了能更得心应手地开展工作,更便捷地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在成为教师的第二年,我就为学生建立了一个“知心姐姐信箱”。学生只要有委屈有困惑以及自己感到不好解决的问题,都可以通过“知心姐姐信箱”向我倾诉。针对学生们提出的任何问题,我都一一用心做答,并遵守承诺,替孩子们保密。
时间长了,我就成了孩子们最信任的老师。我有了喜悦,第一个与孩子们分享;孩子们有了烦恼,第一个跟我诉说。就这样,我们成了无话不说的好朋友;就这样,孩子们的成绩名列前茅,孩子们的品行令人骄傲。
常听到不少老师说:“现在的学生难教、难管了。”我想说,那是因为教师没有走进学生的心里。如果老师真正走进学生心里,学生不仅会喜欢老师的课,还会喜欢老师这个人,甚至于喜欢老师的一切,并且学生还会以老师为榜样,学习、模仿老师的一切。
“喜欢”是相互的,当教师希望做一名学生喜欢的老师时,首先要做一名喜欢学生的老师。教师对学生的感情要纯真,要深厚,爱自己的学生就像父母爱自己的孩子那样用心、那样用情。
这么多年来,我始终保持着一个习惯:只要是学生生病住院,我都会买上礼物去看望;只要是学生家里有困难,我都会尽力帮助。老师给予学生关爱,学生回报给教师的是加倍的爱,这种爱来自于学生与教师心灵的呼应,是学生对教师期待的回应。如果能把当教师作为一项自己所挚爱的事业来经营,那么你会觉得当老师真好;作为老师,如果能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来呵护,那么你会觉得这些孩子真的很优秀。
“做喜欢学生的老师,做学生喜欢的老师”,这是我一直以来的工作方向,也是我毕生追求的人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