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丫溪栗香飘
◎潘爱娟
“七月杨桃八月楂,九月栗子笑哈哈”。在义乌的赤岸镇,隐藏着一个如世外桃源般的山村——丫溪,村里的板栗是这片土地上最具特色的馈赠之一。这里,四季更迭,岁月静好。金秋时节,漫山遍野的板栗树挂满了金黄的果实,它们圆润饱满,宛如大地上的颗颗珍珠,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散发出诱人的香气。
板栗,又名栗、毛栗、栗子等,被誉为“千果之王”,与桃、杏、李、枣并称为“五果”,在国际上享有健康食品的美誉。
板栗历史悠久,早在西汉司时期,司马迁在《史记》的《货殖列传》中就有记载:“燕,秦千树栗……此其人皆与千户侯等”,这句话反映了板栗在古代中国社会的重要地位和经济价值。
走在丫溪的山间小道上,两旁是茂密的板栗树,它们或挺拔,或弯曲,每一棵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姿态。树干上的纹路,是岁月的痕迹,也是自然的馈赠。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斑驳地洒在地上,随着微风轻轻摇曳。每年中秋前后的一个半月,是板栗的采摘期。秋风拂过山梁,肥硕的板栗像调皮的孩子,蹦跳着脱离母体,掉落地上。
丫溪的板栗以其独特的风味而闻名。这里的板栗品种丰富,包括早中晚熟十多个品种,以糯粉为主要特性。传统的土板栗虽然个头较小,产量不高,但其糯粉口感和耐存储的特性,使其在当地备受喜爱。随着时间的推移,毛板红等新品种引入丫溪,它们以个头大、产量高而著称,只是在口感上略显不足。丫溪的板栗树基本不打药,施肥也很少,与野生几乎没有区别。这样的种植方式,保留了板栗最原始、最自然的味道。
在丫溪,找板栗、抖板栗、躏板栗,个中乐趣非亲身经历难以体会。板栗的外壳布满了毛茸茸的刺,未成熟时如同绿色的刺猬,直立的刺保护着里面白胖甜美的栗子。待到板栗成熟之际,它们会自然地从树上脱落,外壳微微张开,露出里面饱满的果实。自然脱落的板栗,甜而不腻,糯而有嚼劲。村民们深知这一自然规律,因此并不急于采摘,而是耐心等待板栗成熟到极致,手提篮子穿梭林间,轻轻摇晃板栗枝,看着板栗一个接一个地落进袋里。
对那些尚未自然裂开的板栗球,丫溪村民先是用手工折断挂满板栗的枝条,然后在一块坚硬平坦的地面上,将板栗球踩下来。接着,用脚反复蹂躏板栗球,直到刺变软,露出硬壳。这时,沿着裂缝掰开板栗球,取出里面的板栗。这些捂严实的板栗子,因为未曾受到阳光的直射,保留了更多的水分和天然的清甜,嚼在嘴里,有一股特有的清香味。
采摘下来的板栗,简单处理就成了美味佳肴,糖炒栗子、板栗炖鸡、板栗红烧肉、猪蹄焖板栗、板栗烧排骨……尤其是糖炒栗子,外壳裂开后露出金黄的果肉,香气四溢,入口即化,香甜糯软,回味无穷。新鲜的板栗也可直接生吃,甜糯的滋味在口中散开,仿佛大自然最纯净的甜蜜。
板栗不仅味道鲜美,更以其丰富的营养价值和食疗功效受到推崇。它所含的高淀粉质,能够提供充足的热量,使其成为冬季的理想食物,帮助人们抵御寒冷,补充能量。同时富含钾和纤维素,有助于维持心脏健康和促进肠道正常运作。历史上,唐代医学家孙思邈和宋代文学家苏辙都对板栗的食疗价值给予了高度评价。在中医理论中,板栗被视为健脾补肾、延年益寿的天然珍馐。《本草纲目》详细记载了板栗的药用价值,指出其性温味甘,能够入脾胃肾经,尤其对肾虚、腰腿无力有显著疗效。黄帝内经也强调了板栗在补脾健胃、补肾强筋方面的重要作用。
(前三图,王秀康摄;后一图,潘爱娟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