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集萃

返回 > 网站首页

【书评】读卢曙火老师《抗战将军姚永安传》有感(作者:叶英儿)
作者:  发布时间:2024/08/13  已读:1517 次  文章来源:

一瓣心香不染尘

——读卢曙火老师《抗战将军姚永安传》有感

◎叶英儿

 

2024年5月23日,我收到著名科普作家卢曙火先生的大作《抗战将军姚永安传》,再次被卢曙火先生笔耕不辍,文思泉涌,炉火纯青的艺术造诣,及秋水长天,意境深远的语言文字而深受感动,卢曙火先生书山学海,修身养性,春风荡舒,书香相伴,真正做到“墨香浩瀚溢文章,千年流传古今长”“墨香深沉寄逸情,字里行间见真情,”匠心独具,才华横溢。

卢曙火 A.jpg

该书是为抗战将军姚永安立传的,姚永安的一生,是忧国忧民,以天下兴亡为己责,献身辛亥革命和抗日战争的一生,他出生入死,身经百战,抗击倭寇,战功卓著,为建立一个独立,民主、自由的国家付出了毕生的心血,是可歌可泣,永远值得缅怀的。在杭州半山抗战老兵安息国园,耸立着一“抗日将军姚永安”的丰碑,与天地同存,与日月同辉,不负他光辉磊落的一生。

2005年09月03日13:36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9月3日电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大会,3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发表重要讲话。

胡锦涛:抗战胜利是中华民族全体同胞团结奋斗的结果

胡锦涛指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全体同胞团结奋斗的结果,也是中国人民同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国人民并肩战斗的结果,中国人民为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感到骄傲,也为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取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感到自豪。

《抗战将军姚永安传》一书共十六章加尾声和后记,计219页,由九州文艺出版社出版,2024年3月出版发行。作者,卢曙火,高级经济师,杭州大学中文专业毕业,曾有30多部(篇)著作获国家、省、市级奖励。其中浙江科技出版社出版的《严济慈》2015年荣获浙江省第24届树人出版奖和华东图书一等奖,并列入浙江省精品文化工程重点项目; 曾多次被评为杭州市优秀作家、浙江省优秀科普作家。历任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理事,浙江省科普作家协会常务理事兼科学文艺委员会主任、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杭州市科普作家协会副秘书长。

先看引之“永康古称丽州,地处浙江省中部,五金制造具有悠久的历史,较为有名的就有春秋铸剑,两汉造弩,唐代铸铜。在冷兵器时代,剑与驽是战场上重要的兵器。在军事方面出类拔萃的人才虽不多见,却也不乏其人,近代的姚永安就是其中之一。”

姚永安经历了晚清、民国和新中国三个时代。中国革命的胜利,是无数革命志士抛头颅洒热血、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奋斗才取得成功。姚永安在辛亥革命、北伐战争、抗日战争中都为祖国的革命事业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在辛亥革命中,姚永安参加了光复杭州之役。他所在的二十镇驻杭州新军全部参战。姚永安为炮队队官,指挥炮兵在吴山上精准地向负隅顽抗的清军旗营炮击,终于使清军插出白旗缴械投降。浙江光复后他又率炮队参加了攻克南京之役。”

“……在北伐战争中,姚永安以军部直辖炮兵团团附的身份,南征北战,参加了多场战争,为打倒列强,除掉军阀,在枪林弹雨中攻城略地,置生死于度外。1927年的宁海战争,由于战争失利,受命指挥溃散官兵在指定地点集中,为保存兵力,稳定地方局势发挥了重大作用。同年3月升任炮兵团团长。1927年8月,又率团参加了龙潭战役,战功显赫,获颁“龙潭第一功”嘉奖。

1931年9月18日,日军悍然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14年的抗日战争从此打响。多少中华儿女毁家纾难,义无反顾,与侵略者殊死拼杀。在抗日战争中,姚永安任独立炮兵第一团团长,亲率炮兵营参加了著名的“一二八”淞沪战役。

2023年8月8日,经永康市民政局批准,永康市起于花园大道,止于龙川东路、途经黄棠老村一条路,被命名为“永安路”,以纪念姚永安为国为民和家乡做出的巨大贡献!

倒叙《抗战将军姚永安传》第一章:“丰碑高耸昭日月”,从2016年3月30日,著名抗战将领安葬公祭仪式在杭州安贤陵园“浙江抗战老兵纪念园”举行。倒叙写起,引出了第二章:“古朴湖村哺童年”的正序出场。看卢曙火先生的妙笔:1886年5月18日,随着一声婴儿的啼哭,一个新生命诞生了。父亲姚焕靖为这个新生儿取名为“淑旗”又名“济臻”,字“绥之”,祈盼新生儿能带来家业世代安顺兴旺。

黄棠姚氏本是名门望族,书香世家。姚氏家族相传是上古五帝之一的虞舜。南宋的《通志氏族略》记载:“姚姓,舜之姓也,舜帝生于姚墟,故因生地为姓”,舜因生在姚墟,其后子孙即以地为氏,称为姚氏。至今近5000年,是中国四大历史最长的姓之一。先秦时期,姚姓主要的

活动地区在河南、山东地区,秦汉两晋时,姚姓正友迁吴兴郡,其余迁到北方各地、东南各省。到秦代以前,姚姓已经发展到了山西,广西,四川等地,唐代前后,就已经成为今天浙江以及甘肃陇州一带的望族。

这样的描述和不厌其烦的介绍,就是一种溯源和追本,也是体现一个作家对文字、文章、文本的把握、控制、驾驭的一种能力和看家本领。

t013bbabbeb2b08fb3f.jpg

什么是传记,它是文体名,亦单称传。是一种常见的文学形式。主要记述人物的生平事迹,根据各种书面的,口述的回忆,调查等相关材料,加以选择性的编排,描写与说明而成。传记和历史关系密切,某些写作年代久远的传记常被人们当史料看待。一般由他人记述,亦有自述生平者,称“自传”。传记大体分两大类:一类是以记述翔实史事为主的,史传或一般纪传文字; 另一类属文学范围,传记作者在记述传主事迹过程中,可能会渗透自己的某些情感,想象或者推判,但和小说不同,传记一般不虚构,纪实性是传记的基本要求。

卢曙火先生的传记实在是写得十分出彩,如他写道:“姚族俊杰辈出。据姚氏宗谱记载,唐姚忠是黄棠姚氏的直系祖先,嫌忠的后裔姚崇(651-721年),本名元崇,字元之。陕州硖石(今河南省陕县)人。唐朝名相、著名政治家,嶲州都督姚懿之子。曾任武后、睿宗、玄宗三朝宰相兼兵部尚书。历史记载姚崇挽郎入仕,即当初为皇帝,皇后,妃嫔,亲王等级别的人出殡时引柩唱挽歌的少年人,后迁兵部郎中(郎中属员外级,就是分掌各司事务,其职位仅次于丞相、尚书、侍郎的高级官员)。万岁通天元年(696年),契丹侵扰河北,连陷数州,军务繁杂,檄书如雪。姚崇剖析若流,皆有条理,得到武则天赏识,擢兵部侍郎、同平章事,迁兵部尚书、名列宰相。”这些精准的考证,旁征博引,稽查考辨,引典据证,反映了卢曙火先生深厚强大的文献搜集、整理能力,其文史研究功力,与学术思想深度、考据功力非同一般,文学性和文献解读能力的深厚,保证了文本的真实可信性。

再看卢曙火先生的妙笔下:“姚氏家族到浙江发展,始于唐时的姚宗国,唐僖宗时任兵部尚书。” “值黄巢起义,派姚宗国镇守钱塘,姚宗国后人分迁徙浙江各州县,姚氏家族从此在浙江繁衍。”“……入籍定居建德,三世后,世孙姚春一徙居桐庐莪溪中门村,为第一代始祖。历史上,莪溪姚氏曾中进士2人,举人7人,担任知县以上职务者9人……”“……明初,族人训二、训三公(谦源,谦鸣)兄弟又从桐庐莪溪移居永康华溪,转而人居高川(高镇)。其后见上首一带,山川秀美,土地肥沃,因而又徙居今之永康黄棠,生息绵延,成为永康的望族。谦鸣公也遂成黄堂族系鼻祖。”

“……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能人是一笔财富,家庭的变故,使姚家安更早地懂得生活的不易,懂得能上私塾读书的机会来之不易。因此,念书十分刻苦,学业优异。每天晚上母亲在油灯下纺纱,他就在油灯下看书。他天资聪颖,过目不志。而且酷爱诗、书、画……”

这样的搜集、挖掘、整理大量而又翔实历史资料,让我感到此书很接地气,甚感亲近。它段段句句都能让人感到实实在在,有看得见抓得住的亲近感。

看第三章《投笔从戎研炮技》,写姚永安从一名私塾先生因受革命进步书籍影响,决定弃笔从戎,转变成为一名浙江炮工学堂的学生的思想转变过程。

接下来看看第四章《革命启步光复会》,这一章节写了1908年冬姚永安从浙江炮工学堂毕业,先被安排到南京  陆军第九镇实习半年,在这半年的实习中,姚永安收获颇多,并在这个充满革命思想的军营中,思想受到了重陶,革命党人的思想,好比种子在他心中生根、出芽、开花。……就在革命风起潮涌之际,姚永安受到强烈的感召,并在此时参加了光复会。

第五章《光复杭州在辛亥》,写姚永安所在的新军八十一标炮队,因在光复杭州的行动过程中,立下大功,声望渐起。

杭州光复后,浙江各府、州、县纷纷起义。

杭州和浙江的光复,使清政府极为恐慌,势欲扑灭革命的烈火。姚永安意识到,战斗,只是开了一个头……

第六章《神威炮火克南京》,写光复会在攻克南京过程中,经过激烈的枪战,在形势不妙的情况下,“……姚永安率领炮队,迅速进入天堡城内,掉转缴获来的清军的大炮炮口,加上姚永安率兵抬上来的二尊大炮,向南京城内的朝阳门、北极阁,总督署、旗营等处猛轰,炮弹如雨点般落下,几处城墙也被轰塌。江浙联军趁势冲进南京城内。张勋等清军仓皇出逃,南京得以光复。”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正式成立,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从此,南京成为中华民国政府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姚永安所在的攻宁支队,自1911年11月12日从杭州出发,至12月2日南京光复,以少胜多,屡建奇功,在敌众我寡的形势下,击败了在人数上占有绝对优势的张勋清军,给清王朝以沉重的打击,奠定了江南革命形势,巩固了武昌起义的成果,也为定都南京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成立,奠定了基础。这其中,姚永安所率领的炮队,立下了不朽的功勋。1912年7月29日,姚永安荣获嘉禾勋章。”

“姚永安于1912年结婚,妻子名周凤珠,1889年出生于永康前罗村一个中农家庭,少女时代也曾缠过足,辛亥革命后废除了这一陋习,脚掌受损不深,能走出家门,进行小范围活动。1912年下半年姚永安见战事平稳,便把妻子接来杭州居住。不久,孩子便一个接一个来到人世:大儿子姚继崇于1913年农历4月10日生,二儿子姚继勋于农历1916年3月16日生,大女儿姚雅月于农历1918年9月16日生,三儿子姚继衡于1921年农历6月18日生,此后,姚继揖于1924年农历9月6日、姚继岷于农历1926年9月9日来到人间。10余年时间,姚家成了一个大家庭。姚永安戎马倥偬,长年忙于军务,周凤珠便肩负起抚育子女、操劳家务之事。”

这样的叙述、描写,再一次说明作者忠于事实,秉笔直书,语言鲜活,对事件的记述把握得体,分寸感强,在描写风起云涌,波澜壮阔的时代风貌,能对人物的描摹细致入微,形神俱备,情节客观真实,……这无论从文本创新来看,还是文学的品质而言,包括作家的创作态度,都是值得我们去思考、借鉴,学习和研究的。

接下来看第七章《宁海战役稳军心》,讲述姚永安因在宁海战役中表现出优秀的指挥才华,升任为炮兵团团长。

第八章写《誓师北伐战功勋》,其中有这么个情节,“……姚永安去了扬州的梅花岭,这里有明朝兵部尚书,大学士,民族英雄史可法的衣冠冢,这位誓与扬州城共存亡,孤军抵抗,兵败殉国的英雄成为城市的骄傲。史可法遗言:‘我死后,葬在梅花岭上。’清代著名文学家、史学家全祖望的一篇《梅花岭记》让这位抵御外来入侵的民族英雄与梅花岭一样千秋不朽。姚永安访谒了史可法的衣冠冢,想起近年来频飞的战火,枪林弹雨中的险情,顿感无限的慷慨,姚永安展拜再三而返。”这样的阐述,与全祖望的《梅花岭记》一样,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揭示着传主有一个光明美好的前途人生,他可以是德高望重,可以是“裹尸马革英雄事,纵死终令汗竹香。‘可以是击节赞叹的一般英雄。以细小事情见传主的高尚情操。’北伐期间,有一个姚继衡称为大表哥的亲戚名姚焕明,跟随姚永安在前线作战。一次战斗中,一发炮弹在附近爆炸,姚焕明受到惊吓,从此患上精神分裂症,只好退离作战部队。但姚永安仍把他留在身边,照顾他的生活。” 这些充满感人至深的细节是多么令人感动和催人泪下。

看第九章《龙潭战役第一功》,“扬州战役以后,姚永安又经历了高邮、邵伯、六合等战役。最让姚永安难以忘怀的是龙潭战役,当年的高中历史课本载有龙潭战役一节,并提到炮手姚永安是永康人。”

据史料记载,龙潭战役,双方伤亡很重,尸体遍地,骸骨盈野。据说半年之内,火车经过龙潭,尸臭仍然逼人。而姚永安在龙潭战役中,立了卓越功勋,荣获忘怀的是龙潭出役。当年的高中历史课本载有右潭战役一节,并提到炮手永安是永康人。

姚永安于1927年9月改任第一路军总指挥部炮兵团团长。1928年3月,任国民政府简任总司令部炮兵第一团团长,9月改任陆军独立炮兵第一团团长。

第十章《淞沪战役惊日寇》,1932年1月28日午夜,日本海军第一道外舰队司令盐泽幸一指挥海军陆战队分三路突袭上海闸北,第十九路军在总指挥蒋光鼐、军长蔡廷锴指挥下奋起抵抗,给日军以迎头痛击。

虽然“一二八”淞沪抗战以妥协退让结束,但国军兵力与日军相当,海陆空处于绝对劣势的情况下,国军勇士们不惧牺牲,视死如归,没有重演九一八事变东北军一枪不放,丢失东三省的悲剧。血战一个多月,以伤亡万余人代价毙伤日军万余人(另一说一万五千人,日方承认伤亡三千余人)。激发了全民族的爱国热情,提振了全民抗战信心决心。

而独立炮兵第一团第一营,在江湾庙行镇血战经荀,由于姚永安临危不惧,沉着有方的指挥,精准地打击了日军,毙敌无数。并以最小的代价,取得了最佳的战果,仅两名炮兵重伤,轻伤4名; 损失5匹骡马; 3门火炮被炸毁,在中国炮兵战史中留下了辉煌的一页。

国民政府1935年6月15日颁布《陆海空军勋赏条例》的规定,凡陆海空军军人,一是治军有方成绩显著者;二是发明新兵器用以杀敌而获成效者; 三是筹划作战允恰机宜因而致胜者等,均颁给云麾勋章。

姚永安在北伐、淞沪战役中立下不朽功勋,因此获得一枚云麾勋章。

该书的前十章,都是对姚永安戎马生涯,身经百战,战无不胜,金戈铁马的大半生的描述和参与重大战役的描绘、勾画、书写、刻画……作家卢曙火先生倾注了大量的精力和心血,拜访姚永安的后裔,挖掘,搜集,整理了姚永安大量又翔实历史资料,查阅了大量的资料,详细记录了姚永安参加战斗的辉煌传奇的人生。让我感到此书很接地气,甚感亲近。

1362ca4366bb43eeb4e82a803d66b7c2_th.png

传记批评的目的是揭示传记作品所呈现出的人物形象和历史事件的真实性和可信度。传记作品是对历史人物一生经历和思想感情的再现,因此传记批评要求传记作者要有准确的史料和详实的考证。在评价一部传记作品时,我们要关注作者对历史事实的准确性和客观性,以及他对人物个性和内心世界的描绘是否真实可信。只有通过真实可信的叙述,才能使读者对历史人物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传记批评的方法是对传记作品的文学价值和艺术表现进行评判。传记作品不仅仅是历史的记录,更是一种文学创作,因此传记批评要关注作品的文学性和艺术性。在评价一部传记作品时,我们要关注作者的叙事技巧和语言表达,以及作品的结构和节奏是否合理。同时,也要关注作品所传递的主题和思想内涵,及对社会和人性的深刻思考。只有在评判一个传记作品的文学价值时,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部作品。

传记作品不仅仅是一种娱乐和知识的载体,更是一种对人生和人性的思考和启示。作品所传达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其意义和影响力。通过传记批评,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和理解传记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同理,这本《抗战将军姚永安传》也为我们的传记批评提供了以上的知识内涵和价值观点,及影响意义。

接下来第十一章《尽职荣军休养院》,写姚永安受命任军政部中央伤兵管理处第二休养院工作,范围为收容教养二三等伤残及训练工作技能,及休养院在抗战时期的流离颠沛,和做的一些事情。该章还讲到姚永安娶了第二夫人童仙蕉及童仙蕉的几个孩子的童年往事。

第十二章《桑梓之情遗山水》,姚永安转任军政部荣誉军人第二休养院之前,曾利用战争间隙,为家乡永康黄棠、湖村做了多宗公益事业。

“……此时,饱经战火洗礼的姚永安唤醒了深藏在心底已久的桑梓之情。永康黄棠、湖村溢满了姚永安童年的记忆,绘制了青年的志向,那桑嶂的群山、纵横的阡陌,江渚钓影、农舍炊烟……是一帧乡情撩人的桑梓图。这片故土中有钟灵毓秀的坑塘山谷; 有在黄棠村自东南向西北蜿蜒流入婺江的南溪,有在湖村自东向西汇入南溪的北溪,最终聚注入永康江、婺江、钱塘江……姚永安生于斯,长于斯,从小就受桑梓文化的沐浴与熏陶,在桑梓文化中成长。他依恋着这片故地,忠诚于这片故地……现事业有成,产生了强烈的报效梓里之心,以展倾他满腔的热情。1933年底,姚永安进行了悉心的筹划,推出报效梓里宏伟蓝图,决心在1934年一年中做几件报效梓里的重大事情:创为一所新式学校、修筑一座水库、在南溪和北溪上各造一座桥。

姚永安古道热肠、济困扶贫、极效桑样的事迹被人口口相传。

姚永安曾在永康县城,开“福源永”布店,有四大开间门面,布店全年的盈利全部捐给孤儿院和老残机构,后来就干脆把布店全部捐赠给慈善机构经营。

除此之外,姚永安在家乡还出资修桥、建亭、筑路等。

出资帮助乡邻乡亲的孩子有书读,投资金武永长途汽车公司,修建金华——武义——永康的公路,改变了永康历史上靠乌篷船、独轮车运输的局面。

第十三章《崇文儒将亲帮佣》,写姚永安是一位既有胆量又有谋略,具备文才与军事指挥才能的将军,堪称为一员儒将。他教育子女,不仅要读好书,还要有琴棋书画的爱好。他自己会书法,会画画,文才也非常好,著有《行军笔记》《扬州游记》及多部(篇)诗文。他精心写就的《行军笔记》的空白处绘有精美的插图,为书锦上添花。他平时喜结交有诗才的文友,常与他们诗词唱和。下面例举,姚永安的诗作,如:《九里山,次吕东萌原韵》风云一望血腥间,漫道长征人未还。杀气千秋殃草木,头颅多少掷荒山。

又如:《瓜州晚渡》黄昏放棹出瓜州,隐隐金焦似点头。行尽浪花潮欲落,成家灯火上船楼。

又如:《彭城春望》旧地重临羽檄招,平原立马望红桥。汤汤河水狂沙塞,濯濯云山顽石骄。汉垒箫声随月冷,楚台鞭影任风撩。凄凉同抱争衡恨,喜得春光一度消。

姚永安在军中,不仅爱兵如子,还十分爱护军马,因为大炮需军马拉,姚永安把军马作为行军作战克敌制胜的重要伙伴。

姚永安是一位儒将,是他有很高修养,任贤使能,平易近人,平等待人,礼贤下士,对身边的勤务兵,家里的佣人都视若亲人。

第十四章《为报桑梓任县长》,1948年8月,姚永安出任永康县县长。

写了姚永安因错宗复杂的身份关系,被判刑,及后来平反,恢复名誉。

第十五章《将门虎子多才俊(上)》、十六章《将门虎子多才像(下)》写姚永安非常重视对子女的教育,更是以身示范,言传身教。要孩子们做一个诚实,正直,善良,富有同情心,勇敢的人。他的两位夫人,虽识字不多,却也温文尔雅,通情达理,教子有方。姚永安的11位子女在两位贤惠夫人的精心抚养教育下,立业立德,在事业上颇多建树,甚至成名成家,不愧为将门虎子多才俊!

最后,我们来看看尾声《日新月异看黄棠》,写黄棠姚氏宗谱续修和姚氏祠堂的修建。写姚族后裔姚京平,世界姚氏宗亲联谊会副主席,浙江姚氏吴兴郡文化研究会荣誉会长、永康市黄棠姚氏宗祠管委会会长,负责修建了姚氏祠堂,殚精竭虑,四处募集资金,采办建筑材料,组织建祠力量,做了大量的工作。并使姚氏祠堂成为黄棠村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点。2005年重修姚氏宗谱,在不懈努力下,圆满地完成了宗谱续修,是一项完善姚氏人文历史,为寻根溯祖提供典籍的功德无量的大事,如姚永安在天之灵有知,足堪欣慰!

该书是一本思想深邃,内容丰厚,观点新颖,剖析精辟,条理明晰,文笔华美及可读性强等特征集于一身的智慧结晶。是一部可以传承下去的经典力作。在那风起风涌、波澜壮阔的年代,作者忠于事实,秉书直笔,在姚永安家人和亲戚搜集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图书馆、档案馆、中国知网等多方查找,找到了一些资料。为写好这本传记,卢曙火先生在老伴吕菊芬的陪同下,多次采访姚永安的女儿姚贞慧,并去了姚永安出生、成长之地——永康市黄棠村和湖村考察采访。向村民打听姚永安的事,虽事隔60多年,但姚永安在村中几乎无人不知,一说起姚永安,村民都伸出大拇指夸赞。为了写好人物传记,卢曙火先生还特意买了一份永康市地图,使他更便于对永康的地理环境有更多的了解,并且驾车,花了一些时间去游临永康江畔的玫瑰园和圆周长城两个新开发的景点,使作者对永康市的青山绿水更有了份亲切感,并写成了这本脍炙人口的《抗战将军姚永安传》。

该文本人物生动感人,场景宏大,情节真实客观,对自然风光描述,渲染,都凸显了地域特色,增强了现实感和真实感。

其文章文采斐然,辞藻华美,文笔清新,情感丰富,人物形象饱满,语言朴实,条理清晰,结构层次分明,情节设置自然合理,跌宕起伏,描写生动,感人,引人入胜,艺术感染力强,发人深思,意味悠长。正如人们所说的“一本好书,犹如人生的良师益友,能给予我们很多知识和道理”。《抗战将军姚永安传》一书恰恰体现了这一思想和理念。卢曙火先生文采飞扬,学富五车,出笔成章,妙笔生花,构思新颖,题材独具匠心,情节起伏跌宕,紧扣人心,遣词造句准确传神,富有生活浓厚气息,人物的言行符合各自身份特点,写得入情入理,内容极其丰富具体,是一部成功的传记文学书籍。

愿《抗战将军姚永安传》一书都中纸贵,广为流传,家喻户晓。

  

崇尚科学 传播文化.jpg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科普文化交流委员会 主办  
金华市科普作家协会  义乌市科普作家协会 协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