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炽热中寻觅宁静
○徐益丰
一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豪情万丈,也没有了天真烂漫的幻想与稚嫩憧憬。然而今日却例外,只因这声音的亲切,恰好契合高山流水之意,正所谓“千古难觅是知音”。
鸣蝉的可贵之处在于始终以自我为核心,是那般的坦诚,那般的直白,那般的毫无顾忌。一腔热血,放开歌喉高歌,唱得整个夏日世界都热血沸腾;滚烫的地面,仿佛要自燃一般,此刻,倘若划上一根火柴,说不定会遍地燃起熊熊烈火,不是星火燎原大地,便是钢水横流视野,波涛汹涌。
想必那小小生灵,正是从这浴火中涅槃重生的吧?听那声音,分明是极其喜爱热浪的味道,继续着自己的吟唱,继续着自己的进行曲。
小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一个节气,今小暑年起始于7月6日,终结于7月22日,此刻正处于初伏前后。关键就在于领悟“暑”字,于新华字典中,“暑”意味着热,可这并非普通意义上的热,而是炽热无比。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有言:“六月节,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古人认为在小暑期间,尚未抵达一年中最热的时刻,因而称其为小暑。有气节歌谣道:“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这表明一年中最为炎热的时期已然悄然来临,只是还未达至酷热至极的程度。
小暑,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独具特色的存在,恰似那激昂澎湃的乐章,奏响了炎热天气全面铺展的旋律。伴随7月15日入伏,高温、高湿的天气将会频繁出现。民间谚语:“小暑不见日头,大暑晒开石头。”“小暑热得透,大暑凉悠悠。”意思就是说,小暑节气里面如果总阴天,大暑就会大晴天;小暑特别热,大暑就会凉快。
小暑过,一日热三分,你是否已做好了应对的准备?
二
在小暑这一天,“温风至”,这温风乃是炽热的风。东汉王粲在《大暑赋》里有“熹润土之溽暑,扇温风而至兴”之句,人仿若置身于天地间的一个偌大蒸笼之中,蒸出浑身的污浊;又好似舒展于温水里,此时温风缓缓吹来,恰似美酒,亦可从中觅得兴致——这皆源于自身的心境。
“冬不坐石,夏不坐木”。小暑气温高、湿度大,露天的木质椅凳经露打雨淋,含有较多水分,表面上看是干的,经太阳一晒,向外散发潮气,在上面坐久了,会诱发痔疮、风湿关节炎等疾病,中老年人切勿长久坐在露天木凳上。
小暑毕竟不是最热的时节,它有意把收获留给大暑,唯有意志和热情借着热浪的翅膀,与骄阳的光芒一同拓展写满梦想的天空和原野。
说到花,小暑都已到来,夏日的木槿花正满树都是花骨朵。一朵,两朵,白色的,紫色的,依次开放着,在小暑节气中,用浅淡的颜色逐渐让满树绽放,去清凉即将到来的夏日的溽热和酷暑。瓜熟果香,透过夏花,闻香,适应夏日。
俗话说:“小暑吃三白,长夏不受苦”,三白指什么?是适合夏季食用的三种白色食物,它们不仅能增强抵抗力,还能清热解毒,抵御酷暑的侵袭。
第一白:冬瓜,冬瓜是夏季第一瓜,高水分、低热量,具有清热解暑功效,还可以帮助调节体温,预防中暑。第二白:莲藕,小暑前后是莲藕大量上市的季节,莲藕清甜爽脆,营养丰富。第三白:莲子,莲子是一种药食同源之品,可入菜,富含钾、钠、钙、镁、磷等人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
小暑时节,民间还有晒书画、衣服的习俗。民谚有云:“六月六,人晒衣裳龙晒袍”。小暑前后,日照时间最长,所以家家户户多会不约而同选择这一天“晒伏”,把存放在箱柜里的衣服晾到外面接受阳光的暴晒,以去潮去湿,防霉防蛀。
烈日高悬,热浪滚滚,仿佛大地都被炽热的火焰所笼罩。天气炎热,人们容易烦躁不安,爱犯困,少精神。然而,在这炽热的大背景之下,我想,能否把心静下来,仔细去品味生活中的点滴美好,用心探寻那份独属于自己的安宁,便会惊觉,无论身处何地,只要心安,那便是我们心灵的绿洲。或许是在一棵繁密的绿荫下,享受着蝉鸣与微风的轻抚;或许是在一杯清香的茶韵中,品味着生活的淡然与悠长;又或许是在与家人朋友的欢声笑语里,暂且忘却了外界的炎热与纷扰。这些平凡却美好的瞬间,构筑成了你我他的心灵家园。
在炎炎夏日中,那股沁人心脾的清凉微风,轻柔地慰藉着人们躁动的内心。让人们意识到,在这个喧嚣繁杂的世界里,需要学会保持内心的平静,不被外界的喧嚣与纷扰所左右。
嵇康《养生论》认为夏季“更宜调息静心,常如冰雪在心”。白居易《消暑》诗云:“何以消烦暑,端居一院中。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散热由心静,凉生为室空。”如何消除暑热,看来古人的观点基本是一致的,其核心就是“心静”,心静自然凉。康熙皇帝在其《庭训格言》中说:“盛暑不开窗、不纳凉者,皆因自幼习惯,亦由心静,故身不热。”可见,心静是一种境界,也是一种习惯,这需要长久的精神修为才能习得。
平心静气,可以舒缓紧张的情绪,使心情舒畅、气血和缓;既有助于心脏机能的旺盛,也符合“春夏养阳”的原则。
三
小暑虽炎热至极,但只要我们找到属于自己的宁静港湾,便能在其中觅得心灵的慰藉与滋养。“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千年前,苏轼在被贬的艰难困境中发出了如此感慨。这句词穿越悠悠时光长河,至今仍在人们心中回荡,引发着深深共鸣。
在这个喧嚣浮躁的世界中,人们总是忙碌奔波,追逐着功名利禄,却往往忽略了内心的声音。渴望成功,渴望被认可,却在不知不觉间迷失了自我。而当停下脚步,静下心来,倾听内心的呼唤时,才会恍然惊觉,真正的幸福并非在于外在的物质与荣誉,而在于内心的安定和自信。
在二十世纪70年代,那个令人难以忘怀的暑假,十来岁年纪的我,由于家里兄弟姐妹多,又是定口粮的年代,粮食的极度缺乏,生活的境遇每况愈下。在这般艰难的时刻,父母万般无奈地把我送往乡下老家。一是去乡下探望爷爷,二是更重的我能为家里节省一个人的口粮。
爷爷对我的到来说道:“孩子,你来啦,可决不能光吃饭不干活哟!”就在那一刻,我清楚了自己的新使命——看守那片香瓜地。香瓜地里,骄阳似火,热浪从地里冒上来。
爷爷帮我用门板等物件搭建起一个临时的床铺,上面铺陈旧的竹席,用旧报纸包裹着的两块砖头,便充当了枕头。这临时的床铺四面透风,还好旁边还有一方荷塘,宛如一位清凉的使者,为酷热难耐的夏日捎来缕缕清凉。我用一把老旧的麦秆扇子,为自己驱赶着恼人的蚊虫。就这样,无奈之中艰难地苦熬了二十多天。
在这个陌生的环境之中,我却感受到了内心的安宁。如今回首眺望,那段岁月尽管充满了艰辛,但无疑是我人生中最为宝贵的财富。它教会了我独立自主和勇担责任,深刻地领悟了生活的真谛和亲情的温暖。那些夏日里的香瓜地、荷塘以及临时的床铺,将永远铭刻在我心间,成为我人生旅途之中最为美好的回忆。
无论遭遇怎样的挫折与困难,只要拥有一颗安定的心,便能从容应对。就如苏轼,尽管一生饱经坎坷,多次被贬,却依然能够保持豁达乐观的心态,在困境中寻觅生活的乐趣。他在黄州种地、酿酒,在惠州修桥、铺路,在儋州讲学、育人,无论身处何地,他都能找到自己的快乐与价值。他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心安之处,便是生活的乐土。
在当今社会,人们愈发忙碌,内心也愈发浮躁。我们总是在不停地追逐,却忘却了给自己的心灵寻觅一个栖息之所。总是羡慕别人的成功与幸福,却不知自己真正所渴望的是什么。其实,我们所追求的幸福并不遥远,只要我们学会心安,学会在平凡的生活中探寻美好,我们便能拥有属于自己的幸福。在小暑的时光里,用心去记叙更多珍贵的回忆,让这些回忆如璀璨繁星般照亮我们的人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