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民族科普文化大院的实践与思考
蔡景信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科学技术普及手段不断创新。在土家族、苗族人口占73.3%的黔江土家苗寨,仍然是一片原始、宁静的土地,这里风景优美、民风淳朴、生态宜人,由于自然条件、历史欠账、科普资源等因素影响,民族科普创新能力弱、硬件条件差、科普水平低。如何提高土家苗寨居民的科学文化素质?黔江区科协从2014年开始探索适合民族贫困地区有效开展科普工作,建设集民族、科普、文化、旅游为一体的各具特色的民族科普文化大院。
——桥梁村民族科普文化大院:“地震科普宣传”特色。融合全国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基地小南海国家地质公园和旅游产业发展,建设了桥梁村民族科普文化大院。桥梁村民族科普文化大院位于小南海镇桥梁村1组,是一个保存较为完好、民族风情浓郁、附属于小南海景区的一个典型的土家民俗风情村,居住着50余户300多名土家族村民。桥梁村民族科普文化大院建立科普组织机构,组建科普志愿者队伍,制定科普工作长效机制;完善了村科普图书室、科普服务站、科普活动中心;新建长科普宣传画廊1个,张贴悬挂规格统一的科普宣传牌50块;评选培养民俗文化传承表演、旅游接待服务、民族旅游产品开发、生态旅游保护、防震减灾、消防安全、饮食健康等方面科技示范户10户,建立家庭科普书舍10个。科普文化大院的建设,提升了小南海景区科普文化内涵,提高了村民、游客科学文化素质,增强了民族风情村的旅游价值和旅游服务能力。
——十三寨民族科普文化大院:“土家民俗风情”特色。十三寨位于小南海镇新建村,由13个典型的土家院落组成,集居生活着200多户近1000名土家族人。这里土家民俗民风淳朴,有原始的土家吊脚楼民居、原生态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原味的土家民俗风情;这里土家民间工艺精湛,西兰卡普、绣花鞋垫、民族服装等土家手工商品琳琅满目;这里民族歌舞遍地,随时都能听到村民唱山歌,有民间科普文艺表演队;这里科普文化昌盛,有土家摆手堂,存有当地名人吕懋哉转抄的《身世金箴》、《祭文范本》、《安安送米》和《三孝记》、《种花》、《种竹》、《种瓜》等自作文章,记载了数百年的耕作技术及百科知识,为技艺传承和科学知识普及立下奇功。建设后坝十三寨民族科普文化大院,除按标准配备民族科普大院8个要件之外,主要突出原生态土家民俗民风特色,如今被中央电视台等命名为民俗风情影视拍摄基地。
——濯水古镇民族科普文化大院:“水乡古镇旅游”特色。大院结合生态旅游、果园观光、土家苗汉文化传承、码头文化、商贾文化、古镇旅游等为一体,古镇老街、土家美食、后河古戏、濯河坝讲坛、土家吊脚楼、亚洲第一风雨廊桥等让这里的科普文化大放异彩,摘生态科普水果、学生态养蚕等成为到古镇的必选项目。这里有全国科普示范基地 ——黔江区蒲花河农业综合开发科普示范园。濯水古镇民族科普文化大院将这些元素加以整合,突出生态、科普、旅游,让游客在闻风听雨中鉴证科普的魅力。
——中元村民族科普文化大院:“科普休闲体验”特色。中元村是高山生态移民新村,这里培育了3个全国科普先进集体——石会蚕桑科普示范基地、珍珠兰茶业协会的茶叶科普基地和桑枝食用菌协会,科普氛围浓厚。中元村民族科普文化大院依托“羽人山欢乐农场”打造“生态科普体验”中心,参观农具、种菜采苗、休闲垂钓、学习农业科普知识。这里有土家族生产生活用具陈列室,展出土家族生产生活用品60余件,以实物形态展示土家人的生产生活;这里有占地120亩的蔬菜科普农场,可以翻地、下种、浇水、施肥、管护、采摘,在电脑里玩的“QQ农场”游戏在现实中出现,在体验农作乐趣的同时,普及科学种植的知识。
黔江区依托科普教育基地、民俗大院村落、高山生态移民新村,集中建设独具科普特色品牌的民族科普文化大院,形成民族科普集群。在建设民族科普文化大院的探索过程中,也有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
1、建设民族科普文化大院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建设民族科普文化大院,有利于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有利于推动多民族交流与交往,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有利于提高少数民族人口科普文化素质,促进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增强民族科普文化大院的科普性。要建立科普组织机构,组建科普志愿者队伍,制定科普工作长效机制;要完善科普活动室、科普宣传栏、家庭科普书舍等基础设施;要统一制作科普宣传牌、科技示范户等科普标识标牌;要在全国科普日、科技活动周、民族节日组织开展科普进村入院活动。
3、突出民族科普文化大院的品牌特色。要根据民族科普文化大院的实际情况,围绕民族、科普、文化、生态、文明、旅游等内容,依托科普教育基地、民俗大院村落、高山移民新村,在一个民族科普文化大院突出一个科普特色品牌,突出科学技术普及的特色性,兼顾内容的广泛性,形成各具特色的民族科普文化大院。
4、提高民族科普文化大院村民的参与度。要以适合民族科普文化大院村民的科普方式,以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科普活动形式,满足各类人群的科普需求,让民族村寨的村民和游客主动参与科普宣传和科普活动。
5、加大对民族科普文化大院建设的支持力度。民族科普文化大院建设既需要各级各部门加大设施、设备和资金的支持力度,又需要在建立民族科普文化宣传队、开展科普宣传活动、进行科普文艺创作等方面加强支持和指导。
此文来自重庆科协网,本文引用地址:
http://www.cqast.cn/htm/kxbbs/2015/0925/344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