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集萃

返回 > 网站首页

【行走古道】132:倒岭古道作品集
作者:  发布时间:2024/06/08  已读:460 次  文章来源:

倒岭古道作品集

 

微信截图_20240608165813.png


 

古道村落的红色人物和故事

○王曙光

 

江东街道东上村的百步岭古道沿线,有条通向“年坑”(音)山峦的古道,叫倒岭古道。从该村的小岭水库边起步,也蜿蜒通往佛堂镇南王店村,沿途高处可遥望南江,古村落、连绵的群山,一步一景。尤为站在百步岭揽胜秀丽的南江对岸的浮玉山(石牛山)和云黄山,江东和佛堂两镇街的雄姿显现,风光无限。古道旁的村落也曾留下许多红色故事。

微信截图_20240608171431.png

“你知道吗?湖演村就发生过孤胆英雄偷枪记的真实故事,并载入义乌红色史料。”佛堂作协主席王春平说。

那是1942 年义乌沦陷不久,日寇便瞄上云黄山上的优质莹石,将公路修到了塔山脚下,又在山上筑了岗亭碉堡,配备了重兵,抓了民夫,开采起莹石矿来了。这时,湖演村村民朱祥祖已是抗日武装第八大队的一名正式队员。由于他机灵、能吃苦,又会几下拳脚功夫,很快成为短枪队队员,专干起侦探和除奸的任务。

这天,朱祥祖侦察到了炮楼据点的兵力情况,得知这里主炮楼设有一挺轻机枪,步枪数十支,总体防务比较松懈。于是他装扮成上山砍柴的村民,趁鬼子在云黄山营地开会之机,悄悄潜入炮楼。即神不知鬼不觉地背起机枪,奔往南王店的登山古道,不一会儿消失在茂密的树林中。后山顶上的日本鬼子见状追来,还搜村搜山,挨家挨户地查找,最后一无所获,只得灰溜溜返回了炮楼。

倒岭10.jpg

明代义乌人陶永成(明宣德时任国子监丞)在《洋川记》一文中,载有洋滩(今佛堂镇江南街村附近)的山川形胜,铺叙了洋川贾氏望族的为官显业,还突出了贾氏后裔贤者希诚的为人为事,有抱世之才而徜徉山水间。

事实上,百步岭古道和倒岭古道风景这边独好,所处的江东街道东上村、佛堂南王店村一带,自古英才辈出,名士蔚然,红色传说和故事屡传不绝。东上村曾在军中效力的有:黄埔军校八期毕业生贾贞元,加入第二野战军的王陆飞、军事院校毕业的王璠森等,南王店村的红色人物则要数王海萍和朱祥祖了。

王海萍,原名王祥凤,1919年11月出生于今佛堂镇南王店隔坑自然村,13岁在绣湖小学毕业。1938年10月吴山民当红色县长时,她踊跃报名了战时政治工作队,接着参加金萧支队第八大队政训班,任经济管理处管据员、出纳等职。后与吴子刚(石古金人、曾任中共义南区委委员)结婚后,因怀孕未随部队北撤,回娘家秘密从事中共义南地下党工作。

倒岭08.JPG

给老一辈南王店村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是,王海萍在该村护送过多名同志参加八大队,并在此召开几次地方党的秘密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夫妻俩赴杭州市园林局工作至离休。王海萍在革命回忆录《乌云在胜利的彩霞后面升起》写道:“进入政工训练班不多时,因为日寇大扫荡,领导上就在训练班的基础上组织起政工队,在金东、义西一带开展工作。为解决日渐扩大的军需供应,我又参加了经济办事处,和同志们共同干起军粮及抗日款项的筹措工作……在那四周敌人占优势的游击环境里,日无定处,夜无定宿,不时经受敌人扫荡、袭击,甚至有时几乎陷入敌人魔掌的危险境地……”

古道悠悠,红色人物和他们的故事,成为了特有的一道风景;历史记忆,也融入了南江两岸的万家灯火。

 

倒岭行:岭含千寻绿 潭开百尺韵

○卢圣爱

连接东上村与南王店村的倒岭古道,与八岭坑古道比邻。因着前者的盛名,倒岭古道被映衬得黯淡了些,有人喻之为小姐身边的陪侍丫鬟。不过,倒岭作为一条上百年的古道,她自有一种不俗的气质。大约虽为丫鬟,也要做成《西厢》中的红娘,让人甫一照面,便被那一种独有的跳脱与灵秀所打动。

倒岭01.JPG

倒岭古道与百步岭相连。她是百步岭的一个转折。古道修于何时,一位东上村人说,“连我的父亲都说不上来!”,而他父亲若健在,该有100岁了。从石子婆婆处下山,转一个弯,踅进一条不被人注意的小道,便上了倒岭。倒岭之为倒,村里人称是倒下去的意思,大约还是因为陡与险吧。山道二尺宽,一路向下。古道颇有一些石阶,但是棱角分明,很是不平,大约近年少人行走磨砺的缘故。有几段倒是平缓,泥地松软,铺有一路的木荷落花。初夏,这里正是木荷花的天下,团团白花真是能开得上了天,没人攀折便恣意得很。头上滚绣球样的白花黄蕊,脚下也是铺地锦般的黄蕊白花。连日的大雨打下来落花半寸厚的一层,枝上还是满满当当的。木荷花落了不改色,还是朵朵生动,瓣瓣鲜明。

微信截图_20240608173220.png

走过木荷林便是赤楠灌木丛。碎碎的花也开得好。植物似乎只有在开花季节才会让人瞩目,让人见了总生摘了满怀的欲念。路此时便更陡了几分,一侧出现了峡谷,水流声哗鸣,眼前一亮,出现了一道溪涧流瀑,并不宏大,只是瀑流珠玉万斛一样跌落山石,弄成雪沫乱涌,这些堆雪一样的水花前呼后拥着到了另一处悬崖,于是便跌落成了一帘丈余高的瀑布。瀑水落入潭,清碧无比,深不可测。无量的水纷涌而至,漾了出来,又跌入下一个崖,势若矫龙,穿谷腾天。潭边小站,回身临远一探便令人双股颤颤,生了惊惧。这便是理宫潭(音)所在。据说下连深海龙宫,有龙藏之。因而在大旱的时节,村里会上来求雨,灵验,也成了远近有名的仙潭。求雨的过程十分耐人寻味,据说是叫村里的老嬷数人结伴去仙潭洗澡,不明所以,不知是要龙王怜悯还是厌憎羞愧,总之,不久就真下起雨来。自理工潭下行,一路便是山水相伴了,溪水欢鸣,山岩水润,草色青青,风景时时可触可见,更兼芒种时节,“山山鸣鹧鸪”,虽无人听见,也在殷勤催布谷呢。

倒岭06.JPG

这里还有年坑山峦一景。山雨后,远山带雾,未得细看,或许就是近手边的那些?不得而知。路上一块山石蹊跷,浑圆一块,依一片陡山崖而立,像是以山为母体所倚的一枚巨卵。满身是孔洞,大约是沙砾沉积岩被风化了,剥离开了滚落下来。黑黢黢的,且高耸,仿佛会裂开蹦出什么神怪来。水沿山涧一直向下,时而急湍胜箭,时而洄流成潭,在崖上跌落成若许小而白的瀑流,似堆云裂帛一样,让人总想一探究竟。只是湿滑陡峭,不能近前。求而不得,一路猜想着的景色总是很美。

古道还绕过相向而面的两个巨大隧道口。两山之间有深谷,隧道在此地见了天日,这是杭温铁路的一段,路过时正有试运行的一列黄色高铁从一端迅疾穿出,又闪进另一个端,倏忽便逝,真是白驹过隙一般,来不及回神。时间只有在此刻才是有质感的,从此端到彼端,电光火石一般,像是能丈量出长度与深度。

倒岭11.jpg

山脚还是溪水丰沛,水声汩汩。溪边有参天水杉林一道,有“端盆倒梨”(金樱子)满坡,有芒草离离,有郁郁板栗树与疏疏竹林地。一道水堰曾将山溪水引为灌溉,“早先出稻禾,如今生芒割(芒草)”,田荒草长,已经不见原来田亩的样子了。板栗有长长短短的丝状嫩黄花蕊,以为长能结更多,同行王和清老师告诉我,再长的一穗也只能结一球板栗,意想不到,徒有其表了。过溪便是人家,想来便是南王店村——亦是朝香古道的起点。有桃树临溪,有几树高大的黄连木,村后站成特立独行的样子,黄叶疏卷,不知为何,有一说是秋行夏令,它们像是反其道而行,老树横秋。

路过村子,有户人家门口摆下两只红漆褪尽的凳椅,一壶开水,一个脸盆。一位白发老人正襟而坐,一位大叔门口进出张罗。走近方知是一个临时的剃头场子。问了大叔是不是村里的剃头匠,拿着海飞丝洗发液的大叔赧然一笑,指老人,说是“阿侬的爷”,原来是儿子帮老父亲洗头剃头呢。这份孝心让人心暖。

走时不自觉回眸,老墙上是“隔坑村49号”的蓝门牌,苔痕新绿上了墙脚,长弄的风,有老家熟悉的村长里短的味儿。远处里弄的指甲花蓬蓬勃勃,姹紫嫣红、生机无限,是夏天的意思了。良多感慨,只脱口一句:江山如画。

 

夏游理工潭

○王茂兴

义乌东上村的山林面积颇广,镶嵌其中的古道、景点也颇多。然而,酒好不怕巷子深已经过时,“养在深闺人不识”却是常态。虽说离城区很近,交通也很方便,但由于种种原因,知晓的人还是不多。

前些天,作协文艺创作小分队在东上村的老支书陪伴下,登百步岭古道,一路向东,直达八岭坑古道,见识了仙人足印、石子婆婆、仙人筑桥等众多景点,听到了许多有趣的奇闻异事。一路行去,美景养眼,收获良多,醉倒了几多行人。可惜时间短促,心有余力不足,漏掉了不少好地方,比如倒岭古道、理工潭、年坑山峦等。

倒岭05.JPG

为弥补缺憾,芒种刚过,文友们又相约去探访理工潭一带的美景,走一走倒岭古道,感受它们别样风光。

一早,天上乌云密布,雨丝飘飞。当大家相聚在东上村党群服务中心时,都有些隐隐担忧,雨中登山,多有不便呀。贴心的队长为众人准备了雨衣。走,雨中行走古道,自有别样风味,有人兴致勃勃地说。

车停在小岭水库的边上,我们就沿着水库尾巴开始进山。雨后的山道有些湿滑,更有涓涓细流,在道路中间悄然淌过,毫不在意登山人对它的评头品足。哦,泉水叮咚路中行啊,有人感叹。有人纠正,这水天上来,清泉地下冒呀,两不搭界。反正都是水,何必分几般,又有人说。欢笑声中,百步岭已在脚下。

行不多时,在一岔路口,一指示牌矗立道旁,北往天王殿,南去理工潭,直行走向八岭古道。我们转入南去的小道,两旁大片的木荷林,正花团锦簇,竟相开放,令人心动不己。不识的还以为是山栀子花。不细分辨,确实有些相像。采一些回去做菜。还不等行动,有人就科普上了,说这是木荷,乔木,高大;山栀花是灌木,低矮。木荷花可不好吃,同行的东上村老支书就说,早年间,木荷算杂树,不等长大,就砍掉当柴火了。这几年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活改善,村里人也用不到柴火了,就让这一片木荷林茁壮成长起来,如今就看到这一片美丽的花海了。

倒岭古道,从半山腰一路向山谷延伸,坡陡且险,确实有点不好走。可有名的理工潭却在它的怀抱中,要一窥仙潭风姿,非走这古道不行。且这古道两旁是浓荫掩蔽,清风徐来,在这夏日里漫游一番,酷热尽消,只一字便可概括:爽!

倒岭14.jpg

谈笑间,哗、哗、哗的流水喧嚣声,早已透过密林,连接时空,传入耳中,激活脚步快速前行。

心仪已久的理工潭终于揭开了神秘面纱,坦露在我们的眼前:一条狂野的水流,从两山之间遮天蔽日的翠绿中冲出,虽是雨后,依然清澈透明。丰沛的水流,冲刷着山体,山在这里呈现出跳跃式的几级断崖,下方形成了一个又一个的深水潭。水声轰鸣,雾气升腾。由于路不好走,只能从高处往低看,或者在山坡上旁观。有勇者无畏无惧,迫近拍照,让人羡慕胆子真大。正为不能见庐山真面目而彷徨无助时,一架无人机已腾空而起。清晰的屏幕上,理工潭的精彩全貌,尽收眼底:从下往上看,一级又一级的瀑布,蔚为壮观。哇,飞流直下三千尺,好漂亮啊;呀,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大珠小珠飘随风,太美啦,人们情不自禁地吹呼出声。

倒岭13.jpg

在理工潭的起点,立着一块牌子,说理工潭又称仙潭,即使久旱无雨,也不干涸。还有传说此潭直通东海,大旱之年,求雨蛮灵等等。对这些我没探究,但对这潭的名称却有些好奇,产生了那么一点兴趣。为什么用理工二字?问了老支书,答是用音,村里人一辈辈就这样口耳相传的。早些时候,我也问过东上村的一些长者,他们也说不清到底是那两个字。因为祖辈只是口耳相传,上代也没有文字流传下来,只是理工潭、理工潭这样叫下来,如今按声音写下这名称。可我追问理工有什么涵义时,他们都说只是音的缘故。这我就有一丝疑惑,既然是以音取字,为什么不可以用其他的同音字?用李公,是不是可以说一位姓李的长者对这个潭做过什么值得铭记的事;或者用李宫,一位李姓宫主在此洗澡浣衣什么的,让后人怀念;又或者礼恭之类,求雨祛旱必须礼节到位,恭敬有加,心诚方灵;还有理公,也比理工好,人的灵魂既是平凡的,也是功利的,讲道理,论公平的长者总是受人尊崇的。一连串与理工相似的音在我的脑海中浮现,总觉得一个比一个有力度,有故事,可以让小伙伴们妙笔生花,可以让煌煌古道锦上添花。

天上的阴云正在消散,准备的雨衣也没派上用场。我还在琢磨这潭名,走啰……!有文友在远处大声招呼,一下惊醒了伫立潭边胡思乱想的我。来啦……,我赶紧收拾起天马行空般的思绪,重上古道,追赶大队伍去。脚步不歇,思想不停,行走中,我还想着这潭名。当然,更多想到的是,这古道美色,这仙潭奇闻,得让更多的人来欣赏,来认识,好酒也得勤吆喝呀!

撕去泛黄的日历,回味往日的艰辛,再显今天的荣光,是当代人的使命。真希望理工潭有更多世人拥抱它,亲近它,且不管它这潭名是哪两个字呢!

 

夏云峰·走倒岭古道

○张永锦

望峰高。天霖洗、山岳别样娇娆。

花萼密林斗艳,恰见清寥。

石阶盈尺,临古道、远壑相招。

徒步举、间关鸟语,幽咽泉嘈。

倒岭09.jpg 

陡崖倒岭迢迢。理工潭、瀑流飞溅裙腰。

群友笑声爽朗。四散风飘。

水边沙岸,浑不顾,路泞泥胶。

试问这、盘山古道,何岁镌雕。

 

理工潭

○王和清

理工潭深山岙藏,

飞瀑如练从天降。

要识奇峻真面貌,

百步攀岭走倒坑。

倒岭03.JPG

天赐甘露润百姓,

滴滴细流汇成川。

黎民祈盼好年景,

劈山拓道寻希望。

 

倒岭

○王春平

从百步岭到倒岭

只需一盏茶的功夫

我们却经历了两段人生

向上蹬那么天远

意境廖廓

向下行那么深邃

风光无穷

下、下、下谓之倒

并非一无是处

满山的青翠

让人尽情遐想

理工潭瀑泉飞溅

那是民众求雨得雨的地方

倒岭12.jpg

那三弯九折的涧

是通向大海的源

脚下的倒

没有一步是多余的

正如新筑的杭温高铁隧道

在倒岭穿山而过

动列也正好在我们眼前钻进隧洞

恰到好处

山径和清涧

也同时倒进了湖演和南江

注:湖演,南王店村旧称。

 

理工潭遐想

〇耕者

在那遥远的理工潭秘境,

岁月轻抚,古老的传说如诗般流淌,

飞瀑似银河倾泻,自天际而降,

穿越千年静谧,唤醒了沉睡的山灵。

 

我们怀揣对未知的渴望与敬畏,

踏上一段蜿蜒曲折而神秘的旅程,

千步之遥,每一步都是勇气的考验,

穿越倒岭,追寻自然那最隐秘的秘密。

倒岭02.JPG 

天之泪珠,化作甘霖,轻轻洒落,

每一滴晶莹,都是生命的火花,在绿意中跳跃,

汇聚成山间溪流,唱着自由的歌谣,

它们勇往直前,滋养着万物,赋予大地无尽的生机与梦想。

 

我站在飞瀑之下,任由细雾轻拂面庞,用相机定格瞬间,

那水声轰鸣,是大自然最纯真的交响乐,

我闭目凝神,仿佛能听见时间的低语,

在这片刻的宁静中,心灵与自然合为一体,无比宁和。

 微信截图_20240608173422.png

我默默地许下心愿,愿这清冽之水永葆这片土地的生机,

愿飞瀑的壮丽景象,成为岁月长河中不朽的诗篇,

更愿每一颗心,都能深刻体会这份恩赐的厚重,

与大自然共舞,维护这份和谐,延续至永恒。

 

让我们共同守护这片秘境,让理工潭的传奇永远流传,

让飞瀑的壮美,成为自然永恒的赞歌,

让我们的心灵,与大自然共鸣,共同谱写生命的华章,

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让爱与和平的旋律,永远回荡。


科普.jpg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科普文化交流委员会 主办  
金华市科普作家协会  义乌市科普作家协会 协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