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枫坑岭:一路向东南 环绕西天坪
文/王曙光 龚险峰 朱履生 摄影/陈静 王馥莲等
作为浙江省一级古道,义方古道有大枫坑和小枫坑两条十里长坑,镶嵌于义乌中型水库——枫坑水库。小枫坑的坝尾为枫坑口,亦是义方古道义乌段的起始端,曲折绵延至终点永康象珠镇塘里坑村。古道义乌段,一路向东南方向蜿蜒,行走约2.8公里,足以完成“西天坪”(横亘于义永交界处山岗之四峰顶)小环线的一半路程。
枫坑水库湖水如染,四周青山逶迤,属八素山脉。沿着坝址拐入便道,行不多远,路旁草木葱郁,水涧声声,即迈入古道。青橙碧绿的库水,“叠嶂临波动,林木倒影浮”。据载:枫坑水库1958年10月开始建造,于1970年4月完工,集雨面积为17平方公里,现总库容1638万立方米。可少有人知,该水库大坝当年的坝址,附近原叫“存车比(音)”,其奇特之处,就是大旱三年,无论多少水车怎么踩,都有一水车的水存着,永远不会干凅。这或许是个传说,但有关部门在打造赤岸吴溪“五指溪畔”风景线的时候,将“存车比”做成了一个景观,名字就叫“存车水坝”。
小枫坑山水相依,岭岭绵亘。万亩以上的山林叠翠,山石坚硬,一侧的枫坑水库水声哗哗,令人陶醉。不一会,出现一条通往井潭村的岔路。它有二三公里之长,蜿蜒可抵箬岭庙、四天坪,也直通箬岭庙和永康枫岭脚,古道深深,留下游人足迹。资料载:井潭村有着300多年历史,地处高山峻岭之上,村域林木葱茏,随处可见一望无际的竹海,村民以种植油桐为支柱产业,兼以杉木生产。上世纪七十年代,村民挖掘村庄优势,编制畚箕和扫把。现该村虽划归水岸社区,但仍种有200多亩茶叶种植园,茶叶通过无公害认证。每逢春季,茶叶飘香,受到游客钟爱。
行小枫坑,发现义方古道一路奇石等美景,蜿蜒于丛林间,溪瀑众多,潺潺不息。有的路段被洪水冲垮,地势陡窄,石块零乱;有的路段则相对平坦,保留着人工铺做的石板路面。史载,不少义乌和永康人旧时相互经商交易,走亲访友,都要徒步走该古道。尤为祭拜方岩胡则,因为古道便捷,更成了不少义乌、浦江游人和香客的首选。但古道建于何时,由何人所建,却少有历史资料记载。
“十八拐”和“三十六渡”是义方古道的特色。资料说,从义乌多个地方到永康塘里坑村,要跨过36个小溪渡口,而永康这边下山的古道则有18个拐弯。义方古道也是古盐道,义乌人从仙居挑盐回来也走这条路。以前,永康人把柴、黄豆、番薯、麦子等挑到义乌卖,因为义乌的售价高。义乌陶制品有名,回永康的时候,他们会挑些瓶瓶罐罐之类回去。
行进中,路遇南杨村老支书朱春明。一番交谈,得知此地为天山境内,这一带都属南杨村的,种植面积有5000多亩,其余分别为毛店等村辖有,直至永康境内。过往,山里出产的毛竹、杉木等山货,均通过此路运送外地,架起商品流通之路。途中见有钢索,了解到是当年运送萤石矿之用。“有人当年在这里开过矿!”据说,此地不仅蕴藏矿产资源,药材等资源也十分丰富。在山里人看来,他们对这片山、这条古道有很深的感情,满山是宝,留下了生活印记。
“快看,天山的山顶了!”沿着山道盘旋而上,义乌与永康交界处近在眼前。见一开阔地甚是平坦,立有一石凉亭,由山石垒成,呈圆形,造型独特。同时,矗立的一山界石,三面分别刻有“天山双尖”“义乌”“永康”字样。据说,“天山”系义乌的称呼,永康则称“双尖”,海拔有564米。天山之北侧属义乌,天山之南则侧属永康。义乌赤岸镇政府推出的国际登山健身游步道路标,桩上标注着山的海拔和行走方向等信息,“西天坪”和“箬岭庙”字样赫然入目。
“西天坪”海拔有847米,位于义乌之南、永康之北。与“天山”相同,永康也称之为双尖。从小枫坑行义方古道,已绕西天坪小环线一半路程,仿佛走过了一条怀古思幽的时空隧道。它静静地隐藏在人迹罕见的深山中,与古树、古村落一起成为了一道风景。
更为靓丽的是,站立天山之山顶,远眺四周,层峦叠嶂的山峰交织在一起,义乌、永康两地的景色蔚为壮观。可谓:一声鸡鸣,两地可闻。另一处石阶而下,可往永康的塘里坑方向而去,“古道隐于山”。
时光荏苒,兴许很少有人知道义方古道了,但它更像一条纽带,已将村与村、县与县之间紧紧串联在一起。两地民风敦厚,一心向善,并不因时日久远而淡漠,并不因未谙其情而遗忘。古道,融入了前辈“山里人”太多难以忘怀的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