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汉灶,遇见美好
○盛桂迪
婺州窑烧制陶的技艺至今已经有2200多年的历史。历史上婺州窑因其质地坚韧、釉色光润享誉海内外。唐代茶圣陆羽在《茶经》中有这样描述:“碗,越州上,鼎州次之,婺州次,岳州次。”在当时婺州窑烧制的碗排名第三,足见婺州窑的品质和影响力。金华丘陵地带广布的黏土层,为婺州窑烧制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原料;南山的松树杂木为窑火提供了充足的燃料;武义江发达的水系为婺州窑产品通江达海提供了交通便利。婺州窑生产可谓占尽了天时地利,又经一代代匠人技艺上的不断传承创新,婺州窑影响更见精美的技巧与功夫。笔者参观完汉灶婺州窑博物馆,被这里的精美绝伦、匠心独运、巧夺天工所振撼,更为婺州窑浓墨重彩的辉煌史折服。在这里寻找到了返璞归真的梦,看到了婺窑工匠的勤劳和智慧。
一、用眼睛寻找熟悉和陌生
瓷器,现在日常生活中再也熟悉不过了,但从陶器,到原始瓷,再到成熟的瓷器,却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在用黏土烧造陶器的过程中,瓷工们发现利用瓷土制坯,然后在外表施一层含有氧化铁的青黄色釉,经高温烧制后的器皿,比陶器更纯净、细腻、光洁。这些器皿外表粗犷朴实,因此在瓷器发展史上被称为“原始瓷”。
这些造形古朴的陶瓷,刻满祖先古老的智慧。这是艺人千年技艺在烈焰中的定型,承载着匠人匠心,她们在馆里大气地裸露着本色,无言地讲述着曾经辉煌的历史。别嫌弃它们幼稚而丑陋的外表,人类正是从步履蹒跚的、跌跌撞撞的稚嫩中走来,历经磨难才走向辉煌。
不断推陈出新、攻克陌生领域是瓷匠们的永恒追求和努力方向。据最新报道,中国木雕艺术大师黄小明,在没有烧制的瓷器素坯上以东阳木雕的技法雕刻花纹,创造出与众不同的瓷器。木雕技法在瓷器素坯上的大胆尝试,必将开启婺州窑发展的崭新时期。
二、用思维辨析粗俗和时尚
苏东坡有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审美角度,审美理念不同对同一事物本质的认识是不一样的。博物馆里陈列着东汉以来各朝代的精品瓷器,在今天看来略嫌古朴和笨拙,但在当时却代表着那个时代的科技文化、生产技术、生产水平和审美时尚。对这些瓷器,用今天的审美理念,时尚标准进行评判是十分错误的。只有把她放到哪个特定的历史环境中进行评判,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才会明白古老的婺州窑是一种古朴端庄的美,是一种清水出芙蓉的自然美。
在青瓷、乳浊釉瓷上带有褐色斑点,是唐代婺州窑产品的一大特点。婺州窑褐斑装饰艺术起源于东晋盘口壶、罐、碗等产品口沿上饰以褐色斑点的装饰技法。窑工们在实践中不断加以发展,在唐代创新了褐斑装饰艺术,这一技艺,打破了青瓷素身单色的传统格局,从此瓷器进入多姿多彩的时代,使瓷器更加美观又时尚。
三、用脚步丈量科技与进步
婺州窑的堆塑艺术,是其鲜明地方特色中的最大科技亮点。早在东汉三国婺州窑初创时期,其装饰手法中就已开始采用堆塑这一技法,并已取得了相当的艺术成就。这种技艺和风格,一直沿习发展到元代,婺州窑堆塑艺术在宋朝达到了顶峰。堆塑的常用技法包括:捏塑、堆塑、盘塑、拍片、模制、贴塑、镂雕、刻花、压印、按捺等。
婺州窑每个时期的代表作品都有鲜明的时代发展烙印,每前进一步都与科技息息相关,婺州瓷是固化的社会经济文化缩影。众所周知,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是个加速度的发展过程。古老的科技发展史是个非常缓慢而漫长的过程,当时的艺人们只能靠丰富的实践经验,口口相传的教导方式进行有限的技术改良。现今天我们的科技发展突飞猛进,这是建立在精密的仪器分析,丰富的科学理论基础上的,我们是站在巨人肩膀上共享世界文明进步成果的幸运儿。
四、用心灵聆听春潮和悸动
从陶到瓷,经过漫长历程。婺州窑地区的陶器烧造可追溯至一万年前的上山,是目前长江下游地区最早的制陶业。先秦时期,已发明原始瓷。随着技术逐渐提高,至东汉,窑工们成功烧制成熟瓷器,金衢地区成为全国成熟瓷器起源地之一,婺州窑亦真正形成。六朝时期,金华社会经济快速增长,手工业初步繁荣,制瓷业发展尤引人注目。及至隋唐,婺州窑成功创烧乳浊釉瓷。
陶瓷艺术发展演变的历史与社会发展史是一脉相承的。每件作品就是一个活着的生命。只要认真聆听,每件器皿都会告诉你所发生的一切,包括经济社会文化科技审美等等方面。瓷器艺人们正是抱着一颗永不知足的心,在时代春潮的涌动下,才使瓷艺创造不断推陈出新,直至达到了顶峰。
郑和的七下西洋,开启了世界文明之旅,从而使中国瓷器影响了整个世界。
五、用虔诚感叹祖先的勤劳和智慧
婺州窑在唐代已创烧成功乳浊釉。其釉色以月白、天青为主,大多为盘口壶等大型器皿,从目前考古发现的材料分析,婺州窑是全国最早创烧成功乳浊釉的窑口,这也是婺州窑古代窑工的又一创新和对中国古代陶瓷发展史的一大贡献。
中国人民历来是聪明勤奋苦干的:先是就地取材烧制瓦罐茶壶等日常生活用品;然后进行改良,在表面上涂抹釉,使其变得有光泽;接着又提升技艺,制作陶瓷艺术品,使婺瓷从实用到艺术华丽转身。
再如婺州窑龙窑的构造和地势选择也充分体现了祖先的独特智慧、利用山坡自然起伏的优势,窑口在低部,窑身微微向上翅,借助高差,使炉体具有自然通风换气功能,能使灶堂内柴火燃烧更充分彻底,窑内温度更高,烧造出的瓷器更好。
在汉灶遇见婺州瓷的美好,与先民来一次古今对话,让我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收获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