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集萃

返回 > 网站首页

【行走古道】124:春上百步岭:杳渺仙镜差可寻(作者:卢圣爱)
作者:  发布时间:2024/04/15  已读:336 次  文章来源:

春上百步岭:杳渺仙镜差可寻

○卢圣爱

 

从江东街道东上村起步的百步岭古道,隐在山野田畴之间,若非本地人带路,要寻得它也不易。这条古道连接倒岭古道,通往八岭坑古道,一路山环水绕,风景自不必多说,春日又添了花红草绿,正如美人簪花钿,风姿越发绰约起来。

时值晚春,桃李已将芳菲尽。连天的阴雨似乎是为这个晴阳作铺垫的,于是上山的脚步格外轻盈。一折一转间便是一铺平板山岩,路从石上过,石上有水窝,人称“仙人足印”。足印横于道中,后边犹有一小小窝,像是拐杖留痕。传说是仙人此地过,一脚踏于百步岭,一脚便上云黄山。云黄山是佛地圣山,此说似有道理。

过石板岩,无所铺垫,百步岭便来了个下马威。石阶累累,山道如悬。石岭在山间直上,一眼不到顶。据人称有三百余阶石阶,那日因为回首想看一眼南江的波澜状阔,数至八十来阶便忘了数,无法证实。到得半途双脚微微打战,春阳逼得一头热汗,凭着这些可证,三百阶台阶大概所言不虚。

微信截图_20240415161402.png

雨脚潺潺昨夜歇,山道弯弯常流瀑。同道有人仗义,遇有水淹古道,便用拐杖另辟小沟,将冲上道的水流改道,免得行路人马失前蹄,打滑绊跤。我们谑称其为“大禹治水”。百步岭顶突现一坡堆满山石平地。此地便是“石子婆婆”。据传古时百步岭上有仙人晒金元宝,却被一樵夫发现,眼红贪财,捡拾无度。后被仙人发现,仙人一生气,拂袖而去,所晒的金元宝便化成了石堆。因是神迹所在,后来人们上山便常怀一石上山,将所带石头置于石堆上祈福,时移日变,石堆更高,人便称此为石子婆婆。这个传说似与西藏玛尼堆相似,不知是否异曲同工?

绕过几弯山坡,再绕几道山泉,便是豁然开朗的高地,正是山顶风起处。从一条小涧流折上一条小岔道,尽处能见脚下山崖耸峙,再往下行数寻,便见一块孤身独处,特立独行的巨石。石四围无接,仅底下有三小石支撑,石下中空,俯身下看,巨石若浮。石与山崖有半臂之遥,恰容一人侧身穿梭。石如秤砣,千斤欲坠之势,巍巍乎危哉。此便是飞来石砣,亦称天秤砣。传为仙人称山时所用秤砣,失落于此,不知何日始,也不知何日终。此石以数人之力可以撼动,却不能移动分毫,更莫说推倒。

微信截图_20240415161422.png

石砣不远是峡谷。林如滚绣,山树新绿。两夹山树林立,深不见底。当地人称此地有仙人造桥的传说。仙人为造福山民,便利交通,在峡谷之间造桥。有好事樵夫问桥何时能成,神仙赌口,你砍好一担柴,我便造好一座桥。樵夫取巧,砍小树夹柴担中,不费吹灰之力便得意地担了一担柴回来,神仙察明原委,大怒,一口仙气吹倒了马上造好的桥,扬长而去。传说的明证之一是两峡山腰处至今巨石累累仍在,便是石桥遗蜕。

山风吹拂,来处柔绿如波,轻摩林间山叶,如摩婴儿肤发。这样的春山,并无人来,也无人去,只是鸟儿一声递着一声。生之喜悦便在山间无量漾开。山花已俏,映山红滚滚红浪,深浅不一,却那般不由分说,连天映日,占尽了春山。在每一石罅隙、山涧流、岩坡地,大树根下兀自芬芳。你若不嫌酸,尽可以羊吃草一样一路吃花而去,十八里山道,千百树映山红吃过,脸一定也醉成一坨妍红。山间还有另一种浅紫映山红,也称马银花,也称筒瓣花、清明花。在八岭坑一带占了半壁江山,紫气东来,祥瑞之相,很是招人喜爱。林间小山笋尖尖角,不费力也能采很多,当然还有久雨初晴的山蘑菇,若认得,也能采上一大捧。在山间行走,一切都是可喜的,脉脉含情似的,与你一对眼,便让人心襟摇曳,恨不能长相对。林间还有好水,手掬入口,春水沁肺,堪比仙酿醇。

微信截图_20240415161439.png

这一日,看过很多风景,也错过更多。比如天宫山山王殿、理工潭(音,其实我更愿意是“离宫潭”,也许这才是正解),传说是仙潭通海,深水藏龙,旧时祈雨灵验,大可理解为龙离宫之所在。也有倒岭古道、深山伏虎,当然,人不可太贪。有这诸多仙迹可履,仙踪可寻,仙事可听,仙风可吹,仙乐可赏,春天,还有什么更好的呢?

何况,我走近一树马银花,原想折一小枝,同行朱主席给我生生砍了一大树,背着下山,背着上车,背着走过东上村礼堂,引来三位老奶奶的一致赞叹,美一定是有目共睹的。一位秀气的老奶奶说,要是梳了头辫,插了这花,“扮起来,就和戏台上的小姐一样漂亮了。”说完她羞涩地笑了一下,脸有一丝红晕,那一刻,也许想起她年轻时簪花的姣好模样吧?

 

科普文化交流网 有品质 有深度.jpg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科普文化交流委员会 主办  
金华市科普作家协会  义乌市科普作家协会 协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