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诗如歌大寒山
(文/王曙光 摄影/ 陈静 朱天平等)
大寒山以叠嶂的连绵山峦之姿雄踞于义乌和永康,是长三角地区游客,特别是驴友必至的一座“圣山”。尤为矗立山巅的大寒尖,海拔925.6米,系义乌最高山峰,永康第二高峰,近年来已成两市市民和游客追逐的热门游览地。
永康人登临大寒尖,必走大寒山古道。它也是浙江省一级古道,已有800多年历史,贯通义乌和永康两地。该古道亦有10条较经典的登山线路,其中多半要经过永康的大寒山茶场、棚户人家(龙宿塘水库),以及义乌的丫溪村。尤为从丫溪上大寒尖那一段,海拔升降很大,山路陡峭。3月15日这天,我们选择的线路是:丫溪村——棚户人家(龙宿塘水库)——大寒山茶场——山后胡村,这也是大寒山古道的重要一段,绵延约7公里。
丫溪村是赤岸一个小村庄,毗邻永康。这里群山怀抱,林木葱茏,海拔约390米,下山脱贫前是义乌旅游和避暑之地。2017年5月,大多数村民响应政府号召,入住赤岸镇水岸社区,成为居民。迈入丫溪,该村党支部书记朱向军早早迎候,拿出刚煮熟的茶叶蛋热情招待。寒暄之后,在他和社区党委书记毛允和的带领下,我们开启了寻幽大寒山古道之旅。
沿山路蜿蜒而上,由浅及深,山峦如涌如浪,裹挟着满满的绿色映入眼帘。边走边聊,大家得知,丫溪历史悠久,始建于1397年,这里有着丰富的森林资源,林地达3248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该村以毛竹、栽种油桐为支柱产业,收集芦苇花捆扎扫把为副业。改革开放初期是扫帚专业村。80年代后期,在政策的指引下,他们开始转型,以茶叶和板栗为主要发展产业,目前拥有茶园100余亩,板栗150余亩,柿子等也名声在外。
春雨淅淅沥沥下个不停。往棚户人家行进,一路峰峦叠嶂,林木茂盛,古道上还有奇石、小溪,风景秀丽。有的路段则悬挂着“山水赤岸迎春越野赛”的横幅和小彩带,迎风招展。“我也参加了越野赛!”赤岸镇干部龚险峰说,3月10日这天,义乌全市有300多名越野跑步爱好者激情开跑,铿锵脚步留在了止方村寒尖驿站、天龙古寺、大寒尖、杨盆村栖隐大安等众古道上。近年来,赤岸镇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深层次开发全域旅游资源。全镇目前已开发全长为150公里的标准国际登山游步道,串联起寒山风光、松瀑泉石、浙江陆地中心双尖、杨盆村、晓峰村等众多自然人文景点,同时打造了羊印村、止方村等浙江省首批农家乐示范村。
说话间,棚户人家即在眼前。这里有木桥、龙宿塘水库、农家乐餐馆,四周云雾弥漫,几乎被群山包围,有“远上竹山石径斜”之感。其中的龙宿塘水库,青山倒影,景色优美,是永康市境内海拔最高的小型水库。水库旁矗立“你一句向云端,我徒步登山大寒尖”的广告语,催人联想。湖面有竹筏,文友二三跃然其中,忘却了暂时的疲惫和烦恼。据农家乐餐馆主人介绍,这里地属龙潭里村,各方向有十多条登山线路,但游人大多以此为登山起点,沿途而上。双休日来登山观光、餐饮休闲的人不计其数。
大寒山生物资源非常丰富,是义乌和永康两地的“物种基因库”和“天然博物馆”。两年前,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组成的联合考察队,对永康市林草种质资源进行普查时,发现大寒山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香果树。该树在大寒山有3个分布点,共有10多株,胸径6厘米至20厘米,高度4米至15米,生长旺盛。资料载,香果树起源于距今约1亿年的中生代白垩纪,是第四纪冰川幸存孑遗植物之一,被称为植物界的“活化石”。
时间不长,抵达大寒山茶场。该茶场地处大寒山主峰南面、永康花街镇山后胡村,正式名称为大寒山老鹰峰茶场,建于上世纪六十年代。走进高山环抱中的茶场,见条条电线穿越林间,一畦畦粗壮的茶树随着山势如飘带镶嵌在广袤天地。茶场承包人朱双峰说,这里海拔在600-700米区域,有机茶园有280亩。“茶场未通公路时,靠肩挑马驮将茶叶运下山,堪称‘浙江茶马古道’。”从2003年开始,茶场严格按照有机茶标准种植、加工,属中国有机认证产品、浙江省一类名茶。2024年2月,省农业农村厅发布了2023年省级农业品牌目录,茶场品牌“胡则”榜上有名,为永康唯一。
浅绿,青绿,苍翠……“大寒山茶场与义乌颇有渊源。”据毛允和介绍,50年前,义乌毛店的很多茶农,就曾翻越大寒山,到这里学习种茶制茶技术,将所学知识和技艺用于发展本地茶叶生产。“拾菌寒云外,烹茶翠竹前。” 北宋清官胡则在永康生活时曾在《别方岩》一诗中提及烹茶,其中的故事,不仅仅是传说。大寒山一带特殊的地理环境种植茶叶的历史和本地的茶文化由来已久。
作别山后胡村,告别大寒山,还在远远回望崎岖的古道。山回路转,窄窄之路依山坡、田埂、岩石、山塘自然而成,将寒山宽阔安谧、沉静平缓的性格展露无疑。
史料还载:“1936年7月中旬,粟裕将军曾经来到永(康)武(义)交界开展革命活动,曾率队从象珠后渠出发经山后胡村一带,直插武义,最后顺利返回浙南……”看来,大寒山古道还是一条名副其实的红色古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