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通讯】
翰 墨 点 春 秋
——记扎根乡村的书法家王立民先生
傅军英
【导语】王立民,1952年10月出生,义乌市稠江街道红联村人。字滴墨,号散人,自幼酷爱书法,长期临摹《颜勤礼碑》《玄秘塔》《九城宫》《圣教序》等,深得其真谛。几十年耕耘不止,书法艺术颇有长进。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证书编号:16117)、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会员。多次在国家级书法比赛上获奖,长期免费为村民书写春联、传授书法艺术。
地处义乌江畔的稠江街道位于义乌市区西南,东与江东街道隔江相望,南临佛堂镇,西接义亭镇和城西街道,北靠稠城、北苑、城西街道,在这片古老而又年轻的土地上,早至秦汉时期就有人类生息繁衍。依山临水,风景旖旎之地曾经孕育了古老的农耕文化,也催生了一个极具文化气息的新时代美丽乡村红联村。
步入红联村,绿树掩映下,村落与房舍显得幽静别致,给人带来了一份乡村特有的宁静与和谐。放慢脚步,漫不经心的徜徉于村落小径,只见历史久远的青砖黑瓦房优雅厚重,暖阳斜斜的抚照于斑驳发黄的墙体,色彩柔和,锈迹斑斑门栓、门锁锁住了红联人的前尘往事,每一片瓦都流露出岁月的痕迹,每一块砖都散发出古村与自然的浓郁气息,仿佛一幅水墨画。每一棵树、每一寸草都承载着古村传统文化的精髓,也见证了红联村历史的变迁。
移步红联村文化礼堂,墙上挂着各种书法作品,浓浓墨香,彰显书法之魅力。一幅总长度为二十余米的硬笔书法《简明世袭图》悬挂于古厅,向人们娓娓诉说着红联村的前世今生,书法艺术与古谱的结合,兼具其独特的古文化气质和韵味,宛如诗中的景致。时光锁不住岁月的流转,此时此刻此地,一个古祠堂改造而成的现代文化礼堂,让人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无尽的魅力。
淡淡的墨香在礼堂内弥漫着,循着思绪去寻觅。右厢内,一幅幅玻璃画屏内,数百余载村史村情跃然于眼前;大厅内,一幅幅苍劲有力的书法作品吸引着我的眼球,或行云流水,或矫若惊龙,笔酣墨饱,气势恢宏,入木三分,无一不透射出书法家意蕴深厚的精湛才情。左厢内,一名古稀老人手握毛笔凝心静气的在宣纸上游移着,笔走龙蛇。虽然须发已然斑白,但依然精神矍铄,目光炯炯有神。看着他手中那支毛笔在纸上灵活游走,仿佛是书者生命的跳动。一横、一竖、一撇、一捺间,每一个线条都充满了力量和韵律,纵使在静止的宣纸上,也能感受到书者内心动态的美感。他的手法灵动而自然,如同悠然的山水画,让人感受到传统书法的韵味。挥毫泼墨间,字体或挺拔如山,或流畅如溪,展现了书写者内心的豪情与韵味。沉浸在墨香中,仿佛能同频共振的感受到毫尖的跳动。一会儿工夫,一副行书作品跃然纸上。书者便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会员,中国书画研究院院士,国家一级书法家,现为中国书画家协会理事、中国当代书画名家协会理事的王立民先生。
1952年10月,王立民出生于义乌市江湾红联村,他是文革68届毕业生(俗称“老三届”),出生于红色人民共和国初创的年代,像大多数老三届的人一样,都经历过苦难,我国大跃进的浪潮席卷着他们懵懂的童年,三年自然灾害时忍饥挨饿是他们内心的记忆,震撼世界的文化大革命,将他们这些中学生卷入了历史的狂澜。经年的岁月流逝中,他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但他也在历史的风浪中磨练成熟。1972年9月,21岁的王立民入村校担任民办教师,1980年至1990年在杨村、江湾中学任教,担任专职体育老师,1990年至1994年期间在红联村当了一届村主任之职,后曾经下海经商,岂料商海浮沉难预判,经营状况每况愈下,又因各种不确定因素影响,亦或是性格始然,后因运转不畅停止经营。命运虽有多桀,但皇天不负有心人,付出总会有回报,一个他从小便喜好,而且陪伴了他一生的爱好——书法,不仅成了他赖以谋生的生计,也让他走上了自身书法艺术之巅。
在笔墨间耕耘,在书法中寻梦,可谓是他人生的写照。王立民父亲从事教师工作,从小便对他严格要求,王立民8岁开始学习书法,小学在徐村中心校就读,书法初启蒙时,曾师从时任徐村中心校校长的陈关浩老师。王立民14岁就读佛堂中学(今大成中学),15岁文革开始后,学校就停课了,他只经历了三个学期的初中教育。他学书法是从临贴开始的,自小学起,他的笔尖游历过灿若繁星的古代书坛,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他长期书临《颜勤礼碑》《玄秘塔》《九城宫》《圣教序》等,初中阶段的他就写得一手好书法。从事教师工作以后,他不断从实践中去学习摸索,那时候墙壁、箩筐、大竹筛子都是他书写的去处。即使后来因客观原因,学业有所不顺,但他也从来没有停止过书法的研习与精进,他的书法造诣深刻,技艺高超。书法是他实现自我价值的舞台,在他当村长期间,江湾村一带房屋墙宣传栏等处都可见他书写的书法。十八岁的时候,父亲叫他试着书写春联,小试牛刀后,他的字在村民中取得了较好的反响,于是他正式开始书写春联。
身为书法艺术家,写春联是书法艺术在民间传承与弘扬的重要阵地,王立民自十八岁开始,几十年如一日,无偿给百姓书写春联,至今已坚持了五十余年,他以百姓喜闻乐见的传统方式让中国古老的书法艺术在民间阐扬光大。因为他觉得,他的书法艺术价值体现于大众的认可与喜爱。当时的人们,虽然没有太多的物质享受,但生活简单而充实,为大众奉献传统文化艺术是他的追求,是属于他的快乐。闲暇之余,他更注重精神层面的追求和满足,书法成了他最好的陪伴,每一笔、每一划,都凝聚了他对书法的热爱与坚持,也充满了自身对生活的感悟与体验。书法让他在笔墨纸砚中找到了内心的平静和力量。每每练习书法,冥冥中,他仿佛能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情感,仿佛正与他们进行着跨越时空的对语。家中、书法工作室、文化礼堂,甚至是田间地头的小屋,都备了文房四宝,书法成了他形影不离的伙伴,这是一种怎样的热爱啊。说起多年的书法心得,他深有感触,于他而言,要写好汉字,必须抓牢十六个字:“空间均匀、长短参差、主笔突出、形态各异”。
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席卷泰国,不久,这场风暴波及马来西亚、新加坡、日本和韩国、中国等地,大环境的不利因素促使他结束了自己的经商之路,走上了书法文化传播之旅。他的潜意识中,一直有个声音在呼唤着,传承书法文化。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国家,而书法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美学价值。深思熟虑之后,2006年,王立民在义乌市稠江街道江湾创办了义乌市立升书画培训部。自此,他以书法为媒,走上了一条教书育人,传承与弘扬中华国粹文化艺术之路。多年的研习,使他认识到,书法培训,不仅能让人们学习到古代文人墨客的思想和情感表达方式,也能了解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学追求和价值观念。在培养人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的同时,中华传统文化也得到了传承和保护。以培训的方式,受众百姓,让中国书法散发出富有增强民族认同感的魅力,发展成为世界性的艺术,这是一个古稀老人的毕生愿景。天道酬勤,努力终将开花结果。2022年11月,“义乌市立升书画培训部”荣获2022“素质星杯”全国少年儿童书画大赛一等集体奖,并授予“2022全国百佳教育先进集体”荣誉称号。2022年11月,王立民个人荣获“素质星杯”全国少年儿童书画大赛一等辅导奖,并授予“2022全国百佳书画教育名师”荣誉称号。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辛勤的汗水洒在王立民的追求之路上,成功之花如约绽放。多年以来,王立民先后荣获全国第十届、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庐山杯”书画大赛“金奖”“特别荣誉奖”,第二届、第三届中国榜书大赛第三名,首届国际榜书大赛第三名,中国榜书名家精品展第二名,第四届“羲之杯”全国诗书画家邀请赛一等奖,首届“兰亭·羲之杯”艺术邀请赛金奖。
翰墨点春秋,诗书传家礼。书法艺术被王立民视若生命一般重要,书香育人,良好的家风在他们家三代人中一脉承袭。儿子王升、孙子王静烨在他的多年精心培养下,在书法方面天赋异禀,成绩斐然。2017年12月,王升荣获“喜欢十九大,共创美好生活”2017年义乌市青少年书画作品大赛“优秀指导教师”称号,立升辅导站有3名学生获奖(全市共有10名学生获奖)。2018年12月28日,儿子王升书写的《金刚经》在“盛政经典,瀚墨华珍”首届“华珍阁”杯《金刚经》全国书法作品大展中,被评为“精品奖”。孙子王静烨12岁时就为“义乌市江湾小学”书写校名牌匾。最为可贵的是,在2012年12月,王立民、王升、王静烨三代人同时在全国第十二届“庐山杯”暨“新湖·庐山国际杯”、“丰源建设杯”和首届“井岗山杯”书画大赛中获得金奖。
天赋与热情诚然可圈可点,而几年如一日的坚持更是难能可贵。王立民儿子王升,专攻小楷,着手中国古代四大名著的书写,历时七年完成了《西游记》《三国演义》两本名著的书写,目前正着手书写《水浒传》。
老三届的人有着浓厚的爱国主义、英雄主义情怀,他们诞生在共和国的礼炮声中,成长过程中大都受到爱国主义、英雄主义的熏陶。2021年“七一”前夕,王立民耗时五天,书写了《重温老三篇,永远跟党走》十米书法长卷,收藏于红联村党群服务中心,长卷开篇的题目用颜体书写,“老三篇”的正文用行楷写,结尾的“重温老三篇、永远跟党走”用欧体写,并作为这轴长卷的主题,极具艺术性和观赏性,十米长卷深受本村村民的喜欢,也吸引了许多的外村村民,成为了传播文化,弘扬正气,促进乡村文明建设的典范。2021年8月至9月,建党一百周年之际,他三十米长《共产党宣言》长卷,被收藏于老科协。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古稀之年的王立民堪当村文化大使的重任,担任了村文化管理员一职。为传承宗谱文化,2019年,他历时一年多,完成了二十余米长的硬笔书法《简明世袭图》,传承家族记忆。他把村文化礼堂锻造成为了一个承载乡风、乡愁,既传承和保护家族文化遗产,展现村民的幸福生活的乐园。每周一课,他作为村农民书画社的主讲老师,免费为热爱书法文化的村民们传道授业,学生年龄段涵盖了上至80岁老人,下至5岁孩童的广泛人群,他此一举,与充斥于商海的那种物欲横流、人性浮躁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照。在文化礼堂,他每月会组织开展面向村民的书法培训、宗谱文化、孝道文化、农耕文化等文化宣讲,或组织体育比赛,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听取村民建议,先后成立篮球队、舞蹈队、乒乓球队等,常态化开展比赛和活动,让村民业余休闲娱乐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盛世华年,王立民携手村民,共同徜徉于文化艺术的海洋,在进行着一场文化共富的奔赴。
曲径通幽处,翰墨书香中。浅酌香茗,沉浸书香。看着古稀老人王立民挥毫泼墨,笔走龙蛇,他与书法温柔相伴的诗意也瞬间弥漫了整个礼堂。书桌前的他凝神静气,全神贯注地挥毫泼墨,每一笔、每一划都蕴含着深意,都充满力量和韵味,仿佛在诉说着曾经的故事。多少个日夜,他独自沉浸在书法的世界里,仿佛与世隔绝,只剩下他和他的笔墨纸砚。在书法的世界里,每一个字都有生命,每一笔都有灵魂,它们在纸面上跳跃、旋转、绽放出光彩。时光荏苒,他在用心、用生命揣摩每一个汉字的构架和内涵,用笔塑造出千变万化的形。书法,成为了他心灵的寄托,也让他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
(作者系浙江省科普作家协会会员、义乌市科普作家协会副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