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集萃

返回 > 网站首页

【行走古道】102:松风翠影里开出的欢喜心(作者:刘晓玲)
作者:  发布时间:2024/01/03  已读:175 次  文章来源:

朝香古道:松风翠影里开出的欢喜心

刘晓玲


错丫斜枝,拨开荆棘现新户。

霜染芦花映阶稀,藤蔓掩古路。

垒石更叠坡陡,缓缓行、亦步亦驻。

石桥怀古,青山叙旧,梵音醒目。

须弥山巅,万里浮云穿天幕。

松风壑谷定千年,听晨钟鼓暮。

空山茂林老树,云水间、明台高筑。

仰息俯首,左岸迷离,右岸慢渡。

 

漠河归来,未及停息,次日晨便与文友们一起走上云黄朝圣之路。

云黄山乃我心仪很久之所,似乎冥冥中在等一次机缘来临。临去东北前王老师告知计划于23日或24日行走云黄朝圣古道,十分欣喜,遂将心愿表达,希望行程能安排在24日,我于23日晚回。如愿以偿,满心欢喜。

要不是南王店村朱书记作向导,古道的入口是极难发现的。当他带领我们跨过大道走向一片田畴时,有些许茫然,待他在山脚下用柴刀拨开交错斜逸的芒草枝丫时,一条小径赫然眼前,俨然新户顿开,悠然南山。

未标题-1.jpg

此朝圣古道位于云黄山北坡,似乎弃用已有多年。早年间,义乌北乡、浦江、诸暨、绍兴、天台、等地的香客,到云黄山、双林寺朝香敬佛,都从南王店的湖演古渡口过南江,登此古岭道上山。目前,香客们大多由佛堂过来,先到双林寺,有意者再经罗汉塘村从云黄山西侧上山到云黄寺。如有直接想上云黄寺的,也多从“塔山下”村经南坡上山,少有人走北坡。若不是佛堂作协的老师们提前做好道路清理,该是另一番“荆棘丛生”的杂芜景象吧,我想。

古道起步缓坡,过一石板小桥,山势便陡然峻峭。小桥由两块石板拼接,宽不过1.5米,长约2.5米,拙朴无华,桥面无雨长润,无人常顾,弃废不知年,幽幽苍藓涩。据介绍,石桥历史悠久,遂躬身下探,细细摩挲,横侧依稀看见四个字:大明万历。桥下,闻有小股溪水在杂草落枝掩隐下淙淙而过。

古道狭小,最窄处如遇两人交错而过,需贴身相靠才得以通行。垒石错乱,抬步间需十分小心,不容旁骛,稍不留神,极易崴脚。冬至过,几日西风乱舞,阶上便铺满厚厚的落叶,颜色也从深红转向棕、赫色,不再五彩斑斓,枯态尽显。踩在如毯般的落叶上,发出的“沙沙”声,如歌的行板,悠扬而动听。也许是前几日下了雨的缘故,那栖居在石头缝隙间的苔藓鲜亮明丽,细密的苔花也鹅绒般点点绽放,令人惊诧不已,真是:深山松桂冬里闲,闭门无事任虚田,藓苔沾雨成山色,疑是春花落石间。

过了垒石段便是石阶,虽超过60度的陡坡,阶面还算平整,拾阶举步也可稍许分神。行至一平缓山坡,驻足放眼,远山含黛,峰峦叠翠,茂林疏朗,涧谷微澜。南江如练般绕山绝尘而云,碧水湾湾,闪着磷光,遐想着此时如有一叶孤舟越水引棹该是多么美的画卷。数里外的村舍,白墙点点。一两只鸟在枝头飞过,留下数声“叽喳”鸣叫。阳光漏枝而下,将朗朗孤枝投影成满地的无线谱,奏响鸟语空山。

山中多木荷与松树。木荷生长极慢,看似碗口粗的一棵树,据说是长了数十年的,因此,材质特别硬实,旧年时常用以制作农具或农家家什。云黄山古时称松山,不知是否和山中多松树有关,但此时的木荷已明显多于松树。过了冬至尤其是经历了数日的极低温,树叶已基本落尽,徒留嶙峋孤枝伸张在风中,吟唱冬日之歌。

“石翕苔鲜积,香径白云深”,杖藜徐步,缓缓而上,驻足回首来路:崎岖山石道,窈窕入云步,古树依坡斜,秃枝傲清骨,松风林外笙箫透,漏枝金光、点点沾衣袖。

AA06.jpg

经过山道弯弯“十八曲”,便到了山顶平坡,云黄寺的白塔已在遥遥呼唤,寺院的钟声如流云般破林传来。

须弥山巅,万里浮云穿天幕,松风壑谷定千年,听晨钟鼓暮。

领队的朱书记开始讲述白塔的前世今生。

白塔原为傅大士所建,傅大士为南朝梁代禅宗著名之尊宿,义乌双林寺始祖,中国维摩禅祖师,与达摩、宝志并称“梁代三大士”。清圣祖康熙二十二年,公元16788月的一天,云黄山顶三座傅大士行道塔全被怪风吹毁。二座塔基现已无处考证,唯云黄寺北坡傅大士塔在原塔基进行了整修(有地宫,五代时钱镠王曾起地宫,将傅大士部分灵骨和舍利,迁杭州塑傅大士金身,并建成龙华寺)。1934年,双林乡雅治街朱献文捐资重修傅大士塔,塔内存有朱献文手迹碑记。

心怀虔诚,亦步亦顿走向云黄寺。但见白塔塔高七层,通体素洁之色缀以墨色勾勒的塔檐塔线,纯净肃穆,如一阙宋词清韵,禅道无尘,万象澄秋。六面塔体上各有三个拱门穿层而过,如望向红尘的三扇窗,看尽渺渺时空,茫茫人海,烟波万顷,云峰空翠。塔前有双狮护守,塔基有石栏围护,栏上雕刻“即佛即心”谒语。塔两侧各有一棵高大老树,未见树龄标识,只有满身的鳞纹彰显它的岁月风霜,上面挂满祈福的红绸条。塔下立有一对石牛,憨态可掬,遂忆起傅大士曾作诗:“有无来去心永息,内外中间心总无。欲觅如来真佛处,但看石牛生象儿。行路易,路易须及早”。细细查阅,佛教与牛有着丝丝缕缕的关系,《佛遗教经》里讲述:“譬如牧牛,执杖视之,不令纵逸,犯人苗稼。”意思就是说:修行人御心要像牧牛一样,时时不忘制心、息妄。

苍苍竹林入古寺,杳杳钟声连翠微,当我站在云黄寺门前,瞬间被门楣上《云黄古寺》四个字所凝神沉静,这是原中国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老先生题写。今天非佛日,寺内人并不多,三三两两,禅房经舍洁净无尘,有义工在其间行走帮工,小池边有一棵蜡梅叶与花同在,这还是比较少见的,也许是今年气温过高树叶未曾离枝而梅花又迫不及待绽放之故吧。由于久落同伴之后,有催促声不断传来,加快脚步离开。穿过茂林修竹的长长廊道,回眸,臆念中似乎被一双莲花的眼睛盯疼,梵音,白云,梦绪,心痕。

人生是一场修行,静修止,动修观,时时保持一颗欢喜心就好,春赏花红柳绿,冬享冰雪霜花,晴天时爱晴,雨天时爱雨,笑看溪流流过草木清华,流过石畔弯道。

如果哪天,再临云黄山,一定选一个雨后的月夜,就着一弯明月,挥二两清风,听松风伴耳,看竹影摇翠,如果恰巧有颂经声从殿堂飘出,就恰恰好,那定是一个人生难忘的美好夜晚。

科普文化交流网 有品质 有深度.jpg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科普文化交流委员会 主办  
金华市科普作家协会  义乌市科普作家协会 协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