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香古道:何由识得云黄山
卢圣爱
生无慧根,心羁红尘,我与古刹古寺向来缘浅。居义乌二十余载,屈指数去拜谒名寺双林寺的次数也不过一二,更不知云黄寺之所名及所在。冬至节气,从南王店村经稻田寻小径上云黄山,这一路行去,佚闻多多,妙景历历,方知错过了什么。
云黄山也称松山、九凤山。松山大约因山多松而名,九凤山或缘自传说,比如九凤来仪?跨过两片板石小桥,从溪涧向上便是通往云黄山的朝香古道。山道崎岖,时有高低,这始于明代的古道,曾承载了义乌北乡及浦江、绍兴、杭州香客往来云黄寺的数百年历史。据村里老人介绍,旧时,每年的八月十六,上云黄寺烧香的人众多,古道上一眼都是人。这么陡峭的小路,想得出香客摩肩接踵的样子。如今上山改道,朝香古道遂鲜有人涉足。山道山石棱棱,风痕雨迹石苍苍,这是原生态的一条古道。山道依山势起伏,狭处不盈尺,踏石叶覆滑脚,很是难行。山路之绕,有十八弯之称,也有二十四拐之谓。一转一折间,路移景换。山道覆满落叶,一段有一段的颜色。时而是木荷叶沉坠,时而黄竹叶轻飘,有时是香枫叶红尽,有时是橡树叶焦黄。此山别名松山,多松树。即便是被松毛虫祸害了大半,松针落处还是很可观,常常杂树尽带松针黄金挂,也是一景。有人指着枯叶,称这曲径通幽处,每一片落叶都应是古道的二维码。想想也对,树是山的纹理,叶是树的肤发,叶子脉络颜色不同,正如人之各有其面。每一片叶都独具标识,识一叶,便能读出树的名类、种属,从而知它的来处,继而摹出它的春夏秋冬之姿。望着枯叶尽,万物敛,感叹,若早来十日,岂不是可以看遍一山红枫?同行的人却说,看枫叶落地失色也是好的。有这么静寂的一颗心,正适合朝香拜谒古寺。
十八弯之后便是山顶平坡,可以伫足临远,极目澄怀。林木疏处,可见南江迤逦而去。原来适才跨石板上山的几尺宽小溪,也是画水南江的源头之一;莫说山溪清浅,也能流波成画。山地平坡上遇见一朵绽放在阳光中的树舌,在半截橡树枯干上,像擎着一朵花。一行人往来的光影打在“花”上,有流云影动的梦幻。树生之时,山风拍叶如私语;树枯之后,便长出这些絮絮叠叠如能耳语的精灵。
此行的佳好处是登临云黄山顶,近距离瞻仰雄壮古老的傅大士塔。此白塔矗立山间,绿树映带,流云作和,路经佛堂时常遇见,却从未登临。如今惊初见,却是旧相识。大士塔高七层,白色的塔身,错落施拱券门,塔檐塔裙墨线勾勒,整体素洁简致,有古塔的楚楚风致。门前一碑,镌“善慧傅大士塔”。塔前双狮护守,神彩斐然,庄严法相,不怒自威。塔基有石护栏,栏上雕“即心即佛”之类的谒语。塔侧有鳞纹满身的榔榆树,高大嵯峨,一身庄严静穆。唯树上一挂风铃,极为精致,竹杖轻叩,叮当有清音。这风铃声替代了塔铃,让古老的塔呈现出一种年轻的生机。塔下还有一对石牛,造型圆润,虽有一牛双角被风雨蚀去,但欢喜之气扑面,像是面对着憨顽的牛犊。
大士塔向下行是云黄寺,寺已大修,原址不变。寺刹连绵,功德碑林立,规模已不可同当日而语。人称寺中有古罗汉松,未能遇见。寺前有潭水,有翠竹,竹下木栈道宽敞透亮,两侧阴翳竹林,次第生长,夹道而弯,历历井然。有人告诉说,夏天在此消夏,非常清凉,风景独好,俯瞰有电影大片初开场的气势。竹径尽处是一丛腊梅,水边立,花不盛,树上开一朵,树下也掉一朵,是素心梅。
大士塔与云黄寺传说颇多,诗文也繁。一众诗中,我独爱东坡居士一首《赞傅大士》:“善慧作板,南泉为舞。借我门槌,为君打鼓”。这豪气冲天的一赞,唯不世之才苏大学士能作,也只有“梁代三大士”之一的傅大士能受。
去大士塔不远有翔凤山,山上有松鹤亭等。它虽不属于朝香古道的地域,但亦有可浏览之处。亭已破败,满墙涂鸦,“坏壁无由见旧题”。但它的骨格,六楹石柱仍然倔强挺立。其中两柱篆有一联:“清风朗月闲中趣,白石苍苔静里心”。亭侧有古松,老鳞若龙,骋天入云,惜已枯死,独留枯干与人怜。枯松也生树舌三枚,俱有灵芝色,只是不能言自家身世。亭后有一桥,名雀集桥。桥下有潭,惜无水,盛水期应当别有样子。桥向上是太学生丁立魁古墓。
如此,一日行脚,两个时辰,云黄山之美遍访。冬阳暖暖下,扎着满衣满襟满袖的淡竹刺、鬼针草果,怀揣松鹤亭烟云断壁下拾得的旧砖两方,与众人分尝拐枣梨大快朵颐而归。回路上只觉得一身的刺痒,不知是天上暖阳熏人,还是衣上淡竹鬼针刺人;大概是皆而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