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香古道登云黄
王和清
朝香古道是佛堂为数不多的特色古道之一,登临云黄山是必不可少的。
云黄古寺和善慧傅大士塔都在云黄山顶,登上云黄山,通常有三条路可达。最常走也是走的人最多的一条山路在南坡。
山下的那个大村叫“塔山下”,丁姓,上半村叫云山,下半村叫塔山。佛堂的许多商贾大户与财主大亨都来自这个村子,气派庄穆的“种德堂”,纵横捭阖,把属于世族的辉煌彰显于村子的最核心部位。极富神奇色彩和历史渊源的云黄山一直忠实地陪伴着山下的子民们,庇佑着这里的芸芸众生。
云黄古寺里的晨钟暮鼓总是那么定时地传到山下,传进深巷里的门洞窗棂,一派祥和温顺的景象。山上有佛事了,朝圣的善男信女们结伴而来,带着自己的恭敬虔诚和藏匿于内心的美好心愿,踏上了这第一级台阶。从佛堂镇方向过来的香客,都是从这条路上上山的,沿途可见倭虎岩、有饭石、翠竹林、放生池,有当年开采砩石留下的废弃的矿洞。路边有凉亭供走累的歇口气,喝口茶。他们会瞬间脚底生风,看见黄墙外“南无阿弥陀佛”的大字了,香客们眼前为之一亮,到了。
新世纪初,绕开南坡老路,一条盘山公路被新辟,小车沿着山体转了几个大弯,就到了寺前的停车场,省了不小劳顿之苦。山谷里一阵风吹来,清凉爽意,傅大士《心王铭》的大型壁刻就在眼前矗立。
第二条上山的路在双林禅寺经罗汉塘村进山沟,从云黄山西侧上山。自古以来,双林寺与云黄寺总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每个到双林寺朝拜的香客总要上山到云黄寺朝圣。这里同样有傅大士的佛学精粹植根于此地,登攀的疲倦会在心愿的了却中烟消云散。这条路登顶处,就是善慧傅大士古塔平坦的塔基了。
第三条上山的路在北坡是一条的韵味十足的古道。几百年来,默默地深藏在烟雾袅绕的古木丛林中,至今依保存着当年的原汁原味、古朴厚实。古道全长四公里多,从云黄山顶一直延伸到南江古渡口。以前,从义乌北乡、浦江、诸暨、绍兴、天台、及皖北苏南以至更远的香客,凡到云黄山、双林寺朝香敬佛的善男信女,都是从南王店的湖演古渡口过南江,登徒这条古岭道上山的。我们在今天行走踏勘的这条古道,就是远古至今的朝香之道。
向导友富是土生土长的南王店村人,对这一方土地上的一草一木都如数家珍。他有自己可观的事业,还当过好几届的村官。也很乐意在这深冬季节带我们钻进茂密的枯草丛中寻找当年进山的古道。山脚下有条不宽的小溪,溪水流进南江,两条并列的青石板横搭溪面,成了一座进山的便桥。石板横侧,或依稀看见四个大字:大明万历。无言地告诉我们它是从遥远的大明皇朝一路走过来的。很久没有走人了。向导利索地踩倒蒿草,为我们打通进山的路。
满山尽是参天大树,树下的灌木和杂草也少了许多,人们清楚地看见登山古道里的石阶了拨开成年累月堆积的落叶,黝黑的山依附山势拾级而上。附满青苔的台阶,古色光滑,在树隙缝中透过的阳光中,幽发亮,偶露出历史的峥嵘。北坡很陡,尽管穿行在密林里,半山腰,掠过林木的缝隙,远方的田野、村落一览无遗。
再往上爬,就是闻名的“十八曲”了。这里的山似更陡,先人不得不将这里的山路修成大幅度的折弯,以平缓山道的走势。大家仔细地数了一下,它何止十八曲,气喘呼呼地爬到山顶,足足有二十六个弯,371.8米海拔的云黄山到顶有3600 级石阶。走了一长段平路,豁然开朗看见白塔,也见到云黄古寺了。
一路登上来,真的不容易!我们惊叹,古时的女人,摆动着她们小巧的三寸金莲认真虔诚地丈量着上山的高度。是什么样的意志和毅力支撑着她们一直走到山顶?她们的内心里始终有一种推动她们前进的力量,去实现宗教带给她们的心理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