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香古道:云黄双林今胜昔 文豪诗人传佳作
王曙光/文 郑小平 朱益民等/摄
朝香古道,是义乌民间的叫法,起点为佛堂镇南王店村,途经云黄寺,终点系双林寺。
佛堂,一个因佛得名、因水而商、因商而盛的充满传奇的地方,早在明清时期就因便利的义乌江水路交通成为金华、东阳、武义、兰溪、淳安等地的主要通商口岸,是邻近县市农副产品的集散地。作为“千年古镇、百年商埠”,在山环水绕的福荫下,因有朝香古道,又增添了一道神秘的色彩。
朝香古道,群峰环列, 四季翠绿重叠,景致煞是好看。唐宝历元年(825) ,冤贬在同州的“元才子”元稹移任浙东观察使兼越州刺史。在这期间,他曾踩着该古道游览了双林寺,留下三首七言。
踏入该古道的还有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的王安石。他退出官场后隐居金陵,曾与金陵定云寺的赞元为友。赞元乃傅大士之远孙。当年,他携赞元游云黄山麓,写了一诗:
山蔽吴天密,江蟠楚地深。浮云堆白玉,落日泻黄金。
渺渺随行旅,纷纷换岁阴。强将诗咏物,收拾济时心。
朝香古道沿途的山岭,或因险峻,或因秀美,或因其为县界和地界之象征,激发着诗人们创作的灵感,留下诗文的历代名人。
唐代诗人戴叔伦任东阳令时,曾与钱起、郎士元同游义乌。《游双林寺》诗句铿锵有力,体现了双林寺昔日的风貌:
步入招提路,因之访道林。石翕苔鲜积,香径白云深。
双树合秋色,孤峰起夕阴。堞廊行欲遍,回首一长吟。
资料载,双林寺由南朝维摩祖师达摩勘基、梁武帝敕建,善慧傅大士始创,宋英宗治平三年(1066)曾御赐“宝林禅寺”匾额,已历经15个世纪。上个世纪的1958年,义乌建双林水库,将双林寺淹没,沉入水底。
新建的双林禅寺为纵横对称南北布局,依次建有各天王殿、大雄宝殿等建筑。走进双林寺,仿佛就像进了一段时光隧道,历史风云在心头激盈。
唐代诗人戎昱系岐州(今陕西凤翔)人,《全唐诗》收其诗《招提精舍》(双林寺),写得十分精彩:
招提精舍好,石壁向江开。山影水中尽,鸟声天上来。
一灯传岁月,深院长莓苔。日暮山林磬,冷冷送客回。
诗人笔下的双林寺内外、及朝香古道,青松摇影,翠竹玉立,古老的云黄寺院,黄墙青瓦,一片幽静。云黄山那自然风光的宜人之处和盎然情趣,尽收眼底。
双林禅寺今胜昔
唐代诗人张籍也来过斜廊逶迤的双林寺,《送稽亭山僧》的诗写得娓娓动人:
师住稽亭高处寺,斜廊曲阁倚云开。
山门十里松间入,泉涧三重洞里来。
名岳寻游今已遍,家城礼谒便应回。
旧房到日闲吟后,林正还登说法台。
古代文人作诗,并不只为体现个人修养,还是仕宦交谊的手段。可以设想,当他们置身于如此美妙的山川,却慵坐在竹轿之中,前人和今人歌颂古道胜景的诗句难免不一篇篇浮上心头。这时,惟一能做的事情,恐怕就是努力在这批诗歌的后面,添上属于自己的一两首了。
北宋诗人、文学家苏轼也留有《傅大士赞》诗一首,辑于《苏东坡全集》第10卷“赞五十”中,值得一读。
善慧作板,南泉作舞。
借我门槌,为君打鼓。
明末文学家陈子龙曾游双林寺,《乌伤双林寺》一诗,字里行间,旧情难忘,笔端依然一往情深:
祇林萧瑟静山晖,古殿阴阴灯火稀。
花露回同清梵落,松风欲送午钟微。
云浮阿育常如盖,树自梁朝尚挂衣。
为问残碑思孝穆,更寻荒草一峰归。
幽幽的朝香古道,碧绿的山水,承载了多少文人雅士生生不息的梦想,饱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