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安之地有嘉木
——读林新荣的散文集《追着落日到云江》有感
叶英儿
林新荣先生一直是我仰慕的文人,不只是因为他很早就是温州市仅有的几位中国作家协会的会员之一,而且因为是经济强县瑞安市的一位同行教师,而倍觉亲切。
认识林新荣先生是近些年的事情了,因为洞头区文联的几次重大活动,邀请了国内外知名作家、诗人前来讲学、采风,我作为一名文学爱好者,慕名前往听课,而认识了久仰大名的林新荣先生。他送了我一本散文集《追着落日到云江》,我再次被林新荣先生才华折服。
散文被称为文体中的“轻骑兵”,是一种取材广泛、笔法灵活、个性鲜明、文情并茂且篇幅短小的文学样式。苏东坡在《答谢民师书》里说:“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随物赋形”、“文理自然”,这些正是散文“以无体为体”的突出表现。
让我们领略一下林新荣先生写的《谁知城市有仙山》——诗歌里的西岘山,让我们看一下林新荣对西岘山的描绘吧:“……到西山游历的本邑诗人,不计其数。世居陶山桐田垟的乾隆四十三年探花孙希旦,一生常来此登临,只因他的一位好友就居住此间:‘返驾遵前路,维舟觅旧游。白云山寺迪,红叶县城秋。之子今何适,恿禽鸣自幽。长吟一怅望,渺渺暮江流。’诗题为《归自武林至县郭停舟候潮登岘山访周世侯不遇》。诗人自杭州归来,停舟候潮,尽管秋风冷冽,禽鸟嘶鸣,暮日无多,但还是迫不及待地来访友人,这实在是一件令人怅惘的事。我查了一下孙希旦的诗集,竟然发现孙探花给这位周世侯写了6首诗,其中有一首题为《梦周世侯》,这是怎样的一种友谊?!考查:周世侯,原名周梦龄,号戢园。世侯是他的字,曾任乾隆间东莞县令,周世侯现存诗九首,其中有二首《寒夜》,其二曰:‘冬夜沉沉百感生,长宵辗转梦难成。寒坐枕簟西风急,不听邻鸡报五更。’不知让他辗转反侧的人是不是他的好友孙希旦。
西山,作了两位诗人友谊的象征,这其实是很有趣的。
这座名闻浙南的文化名山,诗之山,如果能把一些古迹重建,不日,也许就能重现它昔年的荣光!”
林新荣先生该文写得准确、符合客观实际,对客观事物所作出的评价和结论也恰切适度,对问题的分析有理有据,符合逻辑,在遣词造句方面也恰当贴切,符合规范,实事求是,准确严谨,如实反映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不随意夸大或缩小,既没有随意“扬善”,也没有无端贬抑或者“隐恶。”文中所涉及的内容能够反映客观事物的一定本质,没有浮夸性言辞,而是恰如其分,准确无误,真实可信,语言不枝不蔓,朴实流畅,文章想象合情合理,叙述自然生动,结构紧凑,衔接自然连贯,中心突出,语言朴素,中心明确,构思合理,行文层次清楚,反映了作者深厚的强大的文献搜集、整理能力,在文本解读方面正本清源。其文史研究功力,与学术思想深度、考据功力非同一般,文学性和文献解读能力的深厚,保证了文本的真实可信性。
如林新荣先生所写的文章《山民山上住,却羡水边居》、《雪泥惟记爪痕留》、《古树疏烟入座青》等等文本,同样也是写得行云流水,旁征博引,稽查考辨,发掘钩沉,呈现出瑞安璀璨渊深的历史人文画卷,如诗如画,如歌如梦的美妙,山水胜地,清新、隽永、宁静美丽。
再看该书的辑二:荆谷那些事。
如《“山背”旧事》一文,写得,酣畅淋漓,从从容容,娓娓道来,读了以后,如含橄榄,余味悠长……
看林新荣先生笔下的《“山背”旧事》文本中的一些片段:“从校门进去,迎面就是一条蜿蜒而上的石阶路,石阶路极不平整,两旁种植着水竹、桉树及一些不知名的杂树。说种植,其实是不准确的,很多的树木都是野生的,所以显得参差不齐。环境却相当幽静。到了盛夏,更是蝉鸣声声,浓荫匝地。但盛夏的某些时候,那条路又会变得相当可怕,倒不是别的,只是树叶间经常会落下一些小指粗的毛毛虫。所以我们从那儿经过时,都紧张地缩着脖子,跳跃着过去,害怕毛毛虫掉进脖子或被脚踩到。石阶路旁树丛的枝丫间,经常有小鸟的巢。偶尔还有雏鸟掉下来,所以更多的时候,是我们一边听着小鸟啁啁啾啾地鸣叫,一边打闹着上学。”
这些文字朴实无华,又绚丽多姿,清新流畅,芳香清醇,婉转和谐,似一杯清茶,又似流淌的江河,奔流不息,又蓬勃生机,像江河般的美丽,又像月亮般银光四射,独具魅力。
清逸婉丽,流畅连贯,又耐人寻味,自然通达。
林新荣先生在辑二中,主要写了自己的家族往事,求学经历,文学工作,业余生活等,将自己的血脉亲情与成长轨迹,娓娓道来,真挚而诗意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对家族先贤和诗书传家的家风,对父母双亲的深切怀念,对自己的文学创作与文学活动的描述,及对故乡文学前辈的真诚景仰之情,对文学弟子的无私奖掖,都在林新荣先生的生花妙笔中一一展示,写得入情入理,细致入微,通俗易懂。
如辑二中的《马屿旧事》、《荆谷那些事》、《追着落日到云江》、《被时光凝固的北麂岛》等等文本,都有异曲同工之妙。
散文以弃恶扬善为价值追求之一,这决定了它应该创造高尚的境界。而高尚的境界来自于创作主体的高尚人格,林新荣先生也不例外,“凡掷地作金石声的作品差不多总是包含着鲜明的思想、结结实实的思想,有闪光的思想之焦点,飞跃着不灭的思想之火焰的。”散文以“美”为它的终极价值,所以它还有“美文”之称,这决定了它应该创造深远的审美的境界。散文的审美境界同样追求“诗情画意,”它深厚、悠远,迫在眉睫却不可触摸,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林新荣先生的散文恰如其分做到这点,这是他在散文创作方面取得成功的原因。
该书的辑三是序与跋。
如《瑞安历代山水诗选》前言中写道:“本书分两部分,卷一为瑞安先贤诗,卷二为域外瑞安山水诗。均以作者的出生年份排序,如没有确切时间的,就以他们的科举或任职日期作基准。什么都没有的,就以朝代为参考。虽然算不上科学,但还算相对公允。匆匆浏览了一遍,发现瑞安诗人有如下特点:一是诗风朴实,不事雕琢,说理、感怀,均喜白描手法,晓畅易懂,少有艳丽、虚浮之辞。二是诗风劲健、豪放,诗境寥廓,诗思深邃的作品少,大多数秀美,清丽,追求一种情韵;新颖精到者无多,这大概和瑞安人不喜和域外交流之故有关。三是应酬的作品过多,往往流俗,他们中大多以政论为主,文名盖过诗名,这是很可惜的。
我要说的是,先贤诗作的大量被收集,陈正焕先生贡献突出,他十几年如一日地整理搜寻,竟然收集到了数百万字的先贤文本,令人钦佩。在这些前辈的基础上,我觉得来选编一本《瑞安历代山水诗选》非常有必要,如果任其分置在冰冷的图书馆文献室里,实在是有愧先人。
10个月的时间,总算完成了编辑工作,我的心里有一个感慨,吾邑诗词名家虽不多,以诗出名的仅曹豳、许景衡、陈傅良、叶适等少数几位,但他们创作勤奋,且时有佳作,虽养在深闺人未识,但在诗歌的整体实力与成就方面,一点儿也不逊于温州及国内的其他县市,甚至是略高于他们,这一点是令人自豪的。
因本人不是专业选家,只是一位曾经的诗词爱好者,全凭自己的喜好和对诗的理解作甄选,因而局限于学识、修养、见闻、时间、资料等方面,难免会产生佳作遗漏、选录不妥、注解不精等谬误,祈望乡邦父老、同好及广大读者予以匡正、补充,如他日能再版,更能修订完善。”
如此这般的慎重、精细、论断及评说,反映了林新荣先生富有深厚的文史研究学识,渊博广泛的研究,涉及诗词、历史、典籍、哲学理论、地理、农艺等。林新荣先生的文论言简意赅,篇幅不长,但都是有的放矢,深中肯綮,直面一些不足与弊病,也能毫不悭吝地给予
肯定和褒扬。这是他为学的一个优点,也是让很多人佩服的地方。
如《陶山历代诗选录》序,《瑞安历代咏物诗选》跋,《马屿历代诗文选》跋等等文论都能遵循这一原则,可见林新荣先生治学的严谨,笃学不倦,注重实证,思维敏锐和敬畏之心,有科学的思维方法和态度,善于辨别真伪,有较强的逻辑推理能力。
该书的辑四《石头记》,是林新荣先生写的散文诗。第一篇《父亲》,看了让我泪目,很感动,天下儿女,谁不热爱那厚重如山又无微不至的父亲,他们稳稳地立在岁月长河的岸边,千年不语……父亲是我们这一生绕不过去的山,绕不过去的坎,唯默默祝福和感恩。
辑四由几十篇长短不一的生活随感构成,悼念亲人,摹状自然,抒写神思等等,展示了林新荣先生较高的艺术手法。
如《桃记》写道:“爱情如瓷,真的如瓷,泛着小小的温情。
桃花绽开的季节,风儿柔媚,爱情从瓷器步入绯红--美艳如妖,冷艳如血,在溪涧,在山坡,在屋角,在波光中,打湿一滴一滴的露珠。”
这些散文诗犹如一幅幅画卷,细腻的笔触勾勒出生活的点滴,让人不禁陷入其中。林新荣先生的散文诗,语言准确,鲜明,生动,内容极其丰富具体,通俗易懂,饱含激情。
正如浙江省辞赋学会副会长、诗人、随笔作家李利忠先生所说:林新荣胜任愉快地游刃于现代诗歌、散文及传统诗词、联语间,闪展腾挪,身手矫健。如这本文集就写得一往情深,有着自己独特的生命印记与自由高蹈的志趣,并兼有开阔、深邃与诗意之美。
愿林新荣先生的诗意人生,一路开挂,妙笔生辉,洛阳纸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