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集萃

返回 > 网站首页

【健康知识连载】老年人的健康饮食(一)(作者:滕世助)
作者:  发布时间:2023/12/08  已读:2767 次  文章来源:

老年人的健康饮食

 滕世助

 

 第一节  老年人健康膳食知识与理念

一、饮食营养事关疾病与健康

如果人体是一台机器,食物就是保证这台精密机器正常运行的燃油和润滑剂。食物的数量、质量和种类的合理搭配得不到保证,势必影响身心健康,甚至引发疾病。在物质日益丰富的今天,营养过剩和营养不平衡是导致多种疾病的重要诱因,而错误的膳食观念和饮食习惯是老年人健康衰弱的重要推手。因此,纠正膳食营养的错误观念,科学合理地安排饮食,合理的营养补充是延缓衰老、增强机体抵抗力、减少和战胜疾病、达到健康长寿的重要途径。

 

二、平衡膳食是健康饮食的基础

物质贫乏年代,在没有科学设计和干预的情况下,人们的膳食结构受到食物的资源、供给、经济和自然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我的饮食天作主”。但随着经济和社会的进步,种植方式的改变,食品工业的发展和物流业的崛起,居民的膳食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我的饮食我做主”,这才有了今天平衡膳食的概念。平衡膳食的核心思想就是要大家战胜自己过分的饮食喜好,变“自然而然”的平衡膳食为按照均衡营养原则选择食物,寻找饮食结构、食物种类和能量摄入与消耗(吃与动)的最佳平衡点,建立健康的饮食习惯。

三、平衡膳食的内容与要求

平衡膳食包含了三层意思:一是食物种类的平衡,蔬菜、水果、鱼、肉、蛋、奶等样样都吃;二是食物品种的平衡,同是蔬菜,要吃各种各样的蔬菜,同是肉类,猪、牛、羊、鸡、鸭等都要换着吃;三是能量摄入与消耗的平衡,多吃多运动,少动要少吃。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针对居民生活方式、膳食结构发生的重要变化,以及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病率增加的情况,对国民合理选择食物给出了具体指导,比如蔬菜每人每天应摄入300~500克等……笔者经过研究,提出了便于老人膳食操作的熟食体积手测量口诀,那就是用自己的手测量,每天“1拳头的水果,2拳头的蔬菜,3调羹植物油,4拳头主食,5手心的蛋白质(相当于普通鸡蛋大小的1个蛋、1块瘦肉、1块鱼肉、1瓶酸奶和1把黄豆)”。日常生活“5手心的蛋白质”无需每天都样样照着顺口溜推荐量吃。有条件吃鱼,量可以适当增加一点,肉可以适当减少一点。实际上平日喜吃鱼的可适当多吃些鱼,愿吃鸡的适当多吃些鸡都无妨碍,重要的是一定要总量控制,尽量换着品种吃。比如猪、牛、鸡、鸭、鹅肉、黄鱼、带鱼、梅鱼、鲳鱼、蟹虾等换着吃,青菜、白菜、胡萝卜、菠菜等轮换着吃,深色蔬菜应该多吃,不能根据个人喜好,只食用一两种食物。要吃“彩虹食物”——红橙黄绿蓝靛紫色的食物,还有白和黑色的食物。主食要吃些粗杂粮,如小米、玉米、番薯等。大豆及其制品营养丰富,且具有多种健康功效,尤其对老年人和心血管病患者是一类很好的食物,建议每人每天食用。

四、食物计量和食物交换份

要平衡膳食,必然涉及到食物的计量。判断一个人饮食过量还是不足的科学依据不是食物的重量,而是食物的能量。由于不同食物单位重量的能量不同,目前人们计量食物的方法是用衡器称重食物的可食部分生重“克”,再根据研究结果查表或计算食物的能量“千卡”,对普通民众来说很麻烦,缺乏平衡膳食实践的可操作性。本书要向大家介绍一种既能反映食物重量,又能反映食物能量的计量单位——“食物交换份”。

食物交换份法最早由国外提出,后经北京协和医院营养科改良,用于糖尿病膳食治疗的方法。它可以将抽象的食物重量、能量以及复杂的平衡膳食概念较轻松地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对需要进行平衡膳食的人普遍适用。所谓的食物交换份(以下简称份)就是根据计量习惯,把各类食物按照其来源、性质分成三组六[1] 大类[2] 。第一组为谷薯类、蔬菜类、水果类,主要含碳水化物;第二组为动物性食物和大豆,主要含蛋白质;第三组为油脂类和坚果类,主要含脂肪。每份食物含能量80~90千卡,同类食物可以互换,以方便平衡膳食。各组、各类食物取其可食部分生重平均值,第一组的谷类25克为1份,薯类包括地瓜、土豆、芋头、藕和山药等约120克为1份;蔬菜中茄瓜茎叶类500克为1份、豆角根茎类250克为1份;水果类200克为1份。第二组的动物性食物65克为1份,大豆25克为1份。第三组的坚果类15克为1份;油脂类10克为1份。“食物交换份”作为计量单位,虽然精确性略差,但方便平衡膳食、均衡营养实践操作。

五、多少需斟酌,平衡是真谛

许多涉及饮食营养的科普读物,常常会说某食物要多吃,某食物要少吃,严格意义上说这是错误的。因为“多”与“少”是相对的,不看清楚作者写作时的语境和背景情况,会有许多片面的理解。饮食要讲平衡,简单地理解某食物要多吃或少吃,往往会发生“过犹不及”的后果。

以喝醋保健为例,醋能降血脂、降血压。如果有文章提出要“多吃醋”进行饮食保健,那一定是指你平时基本不吃醋。如果你平时常吃醋,血脂、血压还高,说明醋对你来说保健效果欠佳,不用“多吃醋”了。长期经常吃醋或一次摄入醋量较大,可以引起酸血症,使血液、尿液和关节液偏向酸性,不利于尿酸的溶解,长此以往,尿酸容易升高,诱发痛风。再比如,缺铁性贫血医生会建议多吃红肉补铁,但如果你理解副食只吃肉,少吃甚至不吃蔬菜,那结果又会适得其反,没有蔬菜搭配,铁反而不吸收。本书常提肥胖、高血脂者要少吃主食,也不是让你真的“少吃饭”,而是要评估你现在的主食和水果摄入量是否大大超过《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的推荐量。只有主食和水果超过推荐量的人,才需要“少吃饭”“少吃主食”。所以对“少吃”和“多吃”某些食物的理解,一定要以《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为标准评估后,才能决定行动。

六、食物多样性提高食物的营养价值

人们食用的每一种食物,都不可能囊括人体需要的所有营养素,并且单一的营养素并不能被人体充分吸收。比如,铁元素和维生素C都是人体所必需的营养素,但铁元素在没有维生素C的情况下并不能被吸收。因为铁在食物中主要以不可溶的三价铁形式存在,有维生素C等参与,就能把三价铁转化为可溶性的二价铁,促进铁元素的吸收。我们吃的食物,不会囊括所有的营养素,也不会只含单一的营养素,往往都是不同比例的多营养素组合。

事实上,我们并不知道某食物含多少营养素,但我们知道多种食物混合吃能够提高食物的营养价值。

七、饮食应适应消化功能的衰退

进入老年期,人的消化系统会发生一系列的退行性改变,这个时期的饮食不能再延续年轻时的习惯。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味蕾会逐渐萎缩,导致味觉功能退化,对各种味道不敏感,影响老年人的食欲。这个时期的饮食,会增加盐的摄入量,容易发生高血压,应该注意减盐。老年人脾胃功能下降,容易消化、吸收不良,导致各种营养物质的吸收率降低,产生某些营养素缺乏病,需要额外补充营养素。此外,老年人的肠道蠕动也会变慢,容易出现便秘,增加有害物质在肠道的停留时间,可能发生肿瘤,需要多吃蔬菜。老年人肝脏的重量会明显下降,肝细胞减少,肝脏解毒功能下降,合成蛋白质的功能也开始减退,应该特别注意食物的新鲜和安全,适当增加鱼、蛋清和牛奶的摄入。老年人牙齿松动、脱落,咀嚼功能下降,食物消化吸收率下降,要注意补牙,吃切碎、煮软的食物。

八、传说中的“食物相克”并不存在

流传甚广的那些“食物相克”组合,经动物投食实验和人群试食,实验对象的主观感受及其他生命体征均无明显变化。长期以来,也无“食物相克”引起的临床病例报道。某些人进食某种食物后出现一些症状,可能是微生物感染、食物变质,也可能是饮食过量、过敏反应、精神性因素等所致,与另一种食物同时进食,就认为是这两种食物“相克”,这种解释是不科学的。“食物相克”是不可信的,它们会误导人们偏离健康饮食“食物多样性”的大方向,忽视健康问题的真正来源。

九、食物多样是实现均衡营养的基本途径

人类的食物种类繁多,不同营养素在各种食物中的含量各异。各种营养素比例不恰当,会导致某些营养素的缺乏和另外一些营养素的过剩。食物多样不但要求人们的膳食模式应该包括谷薯、蔬菜、水果、肉鱼蛋奶豆、坚果和油脂等, 还要保证各类食物的多样性,比如谷薯类食物不能光吃米饭或馒头,还要吃其他多种五谷杂粮;蔬菜类食物不能光吃青菜,还要吃其他各种各样的蔬菜等等。同时,不同的食物最好是短时间内混合着吃,这样,膳食的供给才能满足人体对能量和营养的需要,且各种营养素之间保持适宜比例,并与身体的活动消耗保持平衡,以长期维持健康状态。基于大自然提供的任何一种食物都不能满足人体所需的全部营养素,《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议均衡的营养每人每天必须摄入食物12种,每周有25种以上。

十、不可忽视饮水

水是生命之源。水是组成人体的主要物质,人体细胞的主要成分是水,正常成人身体的水分约占70%。一般成人每天需要摄入2500毫升左右的水,在高温和身体活动增加的情况下,还应适当增添。其中约1000毫升从饮食中获得,300毫升通过人体代谢获得,1500~1700毫升通过饮水获得。水不仅是构成身体的主要成分,而且还有许多重要的生理作用。老年人对缺水耐受性差,忽视饮水,会出现一些莫名其妙的疾患。比如缺水会使人便秘、肠道排毒不畅,增加肠癌风险。缺水导致血流量下降,运送氧气的能力减少,削弱肌肉与神经功能,使人产生疲劳感。缺水还会增高血液黏稠度,引发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缺水导致唾液分泌不足,容易产生口臭,增加龋齿和口腔溃疡的概率。长期慢性缺水也是导致头痛、腰酸背痛和全身性轻微疼痛不适的重要原因。日常生活中,许多人都是感到口渴了才想起喝水。其实,感到口渴时,我们的身体已经处于“干旱”的状态了。

十一、饮食清淡有益肠胃健康

人到老年,消化器官生理功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减退,咀嚼功能和胃肠道蠕动减弱,消化液分泌减少。大鱼大肉、肥甘厚味之品会让脾胃功能负担过重,导致其不能及时运化与吸收,发生消化不良等肠胃疾病。这些无法及时运走的食物还会变成中医学认为的痰湿浊邪之品,久而久之会导致各种慢性疾病的发生。因此,老年人清淡饮食、粗细搭配、均衡营养有益于肠胃健康,预防慢性疾病。当然,清淡饮食不是不吃荤食,而是强调不过量。对于老人来讲,控盐是个难题,因为老年人味觉功能减退,吃什么都乏味,咸盐容易摄入过量。解决的办法是,烹饪时少放盐多放提味的调料,如醋、咖喱粉、胡椒粉等。

十二、食不过量保安康

人类的历史是一部与饥饿斗争的进化史。对于童年吃厌了粗粮、蔬菜以及饥不果腹的老人们,这些刻在基因中的记忆,在物质极大丰富的今天得到了充分的满足,从而导致了新的健康问题。受近几年片面宣传的影响,许多老年人对油脂食物是避之不及,却对米面食物情有独钟、大快朵颐。由于米面食物过量,最终也是以脂肪的形式储存在体内,因此,为了菜肴的美味,油脂不必过度控制,米面食物需要节制。米面食物过量也是心血管病、肥胖症、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饮食有节,食不过量,既符合老年人生理功能的变化,减轻肠胃负担,又减少代谢产物,保护肝肾功能。老年人每餐应吃七八分饱,尤其是晚餐或享受美味佳肴时要注意控制食量。保证每餐吃1个拳头体积的蔬菜,少吃肉食和含糖饮料,控制零食少喝酒。

十三、备餐食物适量少吃剩饭剩菜

子女回家看望老人,很多老人总是喜欢做一桌子菜,生怕菜肴不够委屈了自己的孩子。外出请客聚餐也是一样,往往会备餐食物很多,生怕招待不周。我们经常会不可避免地把剩菜剩饭留下慢慢吃,其实这样做对健康危害是很大的。

那么剩菜剩饭究竟对人有什么不好呢?首先剩菜剩饭容易污染细菌,食用不当容易引起胃疼、拉肚子、呕吐等肠胃道症状。其次,剩菜剩饭容易丢失营养素,食物的营养价值下降。再次,剩菜剩饭时间一长,容易产生亚硝胺等有毒有害物质,加重肝肾的解毒、排毒负担。因此,建议老人备餐食物要适量,对剩下的饭菜要赶紧处理,饺子、包子等带主食要冷冻保存,馒头、花卷要想保存时间长,也应冷冻保存,米饭、粥类要用玻璃容器密闭冷藏,在24小时内吃掉。坚持“剩荤不剩素,凉菜都别留”的原则,必要时直接倒掉,这要比吃出病来花钱治疗要省钱。

十四、不宜过量饮酒

老年人各器官功能逐渐衰退,肝脏 解酒能力也减弱,同样的酒量,年轻时没问题,老年时就会醉倒。因此,老年人应少喝酒,要喝也应该控制酒量,而且要选择黄酒、红酒等低度酒。即使喝酒也有方法,首先,清晨不宜饮酒。因为早晨胃肠处于饥饿状态,如果此时饮酒,酒精会被直接吸收,对身体危害很大。其次,要先吃些菜再饮酒,这样能使胃内酒精浓度相对降低,减弱对胃肠的刺激和伤害,同时减缓酒精的吸收速度,减轻醉酒状态。再次,老年人饮酒不宜开怀畅饮,应以细品慢咽为妙,融情于饮酒之中,既过了酒瘾,又不致伤身。第四,饮酒不宜餐餐连续,如果一日三餐不离酒,上顿酒未醒,下顿又开始了,日久必会成疾。

有以下疾病的老年人更应该禁酒:肝脏疾病及肝功能不全、心脏疾病及心功能不全、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肿瘤、胰腺炎、胃炎、癫痫、痛风以及正在服药的人。

十五、不要盲目减肥

肥胖的人容易患上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痛风等慢性疾病,但“千金难买老来瘦”的说法也并不科学,太瘦的老人可能营养不良,机体抵抗力差,同样容易罹患各种疾病。老年人过于消瘦常常意味着肌肉减少,这样的老人容易发生感染性疾病,得病后病程长康复慢。同时,由于缺乏肌肉的保护,老年人容易跌倒,发生骨折。人到老年,身体代谢减慢,再加上身体活动减少,自然会变得胖点,只要体重不超过标准体重的10%,从预防慢性病的角度反而更好。这样的微胖老人骨密度较高,抗打击能力强,一旦发生疾病康复能力强,死亡率较低。

判断身体是否肥胖可用简单公式:标准体重(kg)=身高(cm)-105,消瘦:体重≤(身高-105)×0.9,超重:体重≥(身高-105)×1.1,肥胖:体重≥(身高-105)×1.2。

老年人不能盲目减肥,最好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减肥。老年人肥胖大多因为热量过剩造成,吃得多、活动少就会引起肥胖。可以采用减少碳水化合物(主要包含中米面制品、添加糖)和脂肪摄入,以及适量的运动来达到减肥目的。

十六、甜蜜陷阱当心糖的诱惑

添加糖是一种纯能量的食物,具有甜味特征,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常见的添加糖有白砂糖、绵白糖、冰糖、红糖和果糖等,它不是人体必需的基本食材。物质贫乏年代,糖被当作营养素,但在不缺乏食物的今天,人们日常食用的五谷杂粮和水果所含的碳水化合物,已经让其退到无足轻重的地位。

  众所周知,吃糖过多会导致龋齿,影响视力,导致骨质疏松等。此外,大量吃糖后,血糖升高,可产生饱腹感,使食欲减退,影响其他营养素的消化吸收,引起多种维生素的缺乏。《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大家,每天添加糖的摄入不超过50克,最好控制在25克以下。一般糖果每颗5克左右,1调羹白砂糖约20克。现代社会,含糖食物数不胜数,对于老年人来说,还是尽量远离点。

十七、少吃精白米面

为迎合消费者的口味,市场上充斥着大量的精白米面制品。精白淀粉类食物主要指精白米面制品,老年人食用过多的精白淀粉类食物不利于预防慢性疾病,这是因为精白淀粉类食物加工过度,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等营养物质损失严重,营养价值低,生糖指数高,食后血糖飙升快,长期大量食用容易糖化身体中的各类组织细胞,降低细胞的生命活力,加速衰老过程。尤其是江南地区没有吃粗粮的习惯,吃豆子也只是吃豆沙,还要放很多糖做成“馅”,馒头都要做得柔软细腻,其实是跟“吃糖”差不多。精白细软的主食的确给人们的口感带来了极大的享受,但不可否认的是,因此也导致了我国慢性病的“井喷”,究其原因,是我们祖先的基因只适应粗茶淡饭。

十八、警惕食品中的反式脂肪

常用植物油的脂肪酸都属于顺式脂肪酸。反式脂肪酸是为增加人造食品的保质期和产品稳定性,把植物油进行氢化改性时产生的一种不饱和脂肪酸。由于反式脂肪酸在我们身体里完全不被接受,所以会对机体的生理功能产生多种危害。除能升高血清低密度脂蛋白,降低高密度脂蛋白,增加冠心病的发病风险外,还会干扰脂肪酸的正常代谢,影响身体的新陈代谢及神经系统健康,增加2型糖尿病的患病风险。

生活中,反式脂肪酸主要来源于糕点、调味品、油炸食品、面包、炸薯条、炸鸡块、炸鱼、蛋糕、饼干、面包、沙拉酱、冰淇淋、奶油糖、奶茶、奶昔、热巧克力和咖啡伴侣等人造(加工)食品。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的“营养成分表”中如果出现了“氢化植物油” “植物奶油”“植物黄油” “人造黄油” “起酥油” “奶精” “植脂末” “麦琪淋” “人造奶油”等,就说明该食品含有反式脂肪酸,老年人还是少吃为好。

十九、素食者当心营养缺乏病

素食最早起源于古印度的宗教和哲学传统,素食者选择素食,更多的是出于宗教理念,不愿杀生。如今也有人选择素食,可能为了健康。但素食主义者各有不同,有的严格素食、有的能吃蛋和奶。纯粹的“素食” 并不合理,过量的主食同样会发生脂肪肝、高血脂,而且会出现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B12等营养素缺乏症。

素食者常见的营养问题有:①主食摄入偏多、烹调油过量。从而造成脂肪肝、肥胖等。②优质蛋白缺乏。导致抵抗力差,容易疲劳、感染疾病。③钙缺乏。如果是蛋奶素食,缺钙的情况会好些,但完全素食者,容易导致骨密度下降,发生骨质疏松。④铁缺乏。植物食物中的铁很难被人体吸收,容易发生缺铁性贫血。⑤锌缺乏。导致味觉下降,出现厌食、偏食甚至异食。男性还会影响性功能。⑥维生素B12缺乏。表现为神经系统的损伤,人会感觉到劳累、抑郁、记忆力变差。产生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增加心血管病的危险性。

素食者可以通过食物的合理搭配,补充必要的营养素预防或减轻营养素缺乏病。


崇尚科学 传播文化 ,科普文化交流网标志.jpg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科普文化交流委员会 主办  
金华市科普作家协会  义乌市科普作家协会 协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