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盆登大寒尖
连通多条古道 远眺云卷云舒
王曙光
登临义乌境内第一高峰大寒尖,有多条路可走,如赤岸羊印、止方、杨盆、丫溪、慈溪、大门里等。杨盆攀至大寒尖,平时走的人相对少,行走难度较大,全长约4公里,云海竹林,风光旖旎。
杨盆,一个很好听的名字。《义乌县地名志》记载:它因村址形似托盘,杨氏居住,遂名杨盆。这是一座有着7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坐落于大寒尖的半山腰,海拔600米,地处义乌、金华、永康、武义四地交界。抗战期间,义乌县政府在此设立临时办公机构。2017年12月,这里引进“栖隐大安”项目,开发旅居小镇,次年9月市政府举行开工仪式。原村落村民响应政府号召,走出大山,异地安置在赤岸水岸社区。
大寒尖绵亘于义乌市南部仙霞岭余脉的八素山脉。从杨盆起步,往大寒尖东南麓攀行。但见奇石散布,一块块坚硬的山石不成规则铺展,大小不一,沉稳地支撑着山路;有的路面还袒露着树根,悄无声息地曲折蜿蜒。游人有时行走每一步,都费尽力气,并时有惊险。
越往上走,古道坡度加大,几乎一直往上延伸,无平坦之处。稍不留意,便会摔跤。古道旁、树底下,偶见溪水潺潺,泉水叮咚。“流淌的溪水,常年不断,一路向东,最终流向山中之湖——枫坑水库。”随行的赤岸镇干部龚险峰说,水库波光粼粼,湖水如镜,总库容1638万立方米,与溪水源头的大寒尖相依相偎。
义乌大寒尖与永康地域相邻,山脉相连。大寒尖北部有天龙寺(后重建)、铁龙寺,山南的半山腰处有属于永康的大安寺遗址、大安坪和龙宿塘等。相传,两地的村民互有往来,宗教文化相互交流,山里人还把笋、茶叶、木炭、扫帚等山里土货,通过古道运出山,换些柴米油盐,其生计实在不易。
天龙寺所在的山叫天龙山,该寺的前身是天龙庵。嘉庆《义乌县志》有载:“天龙山:县南七十里。上有庵,庵前有虎头山、鼓岭岩,顶有瀑布,涧下有石龟。”“天龙庵:县南六十里。”
有专业人士甄选出义乌最具代表性的10座高峰,无论景色或路线都以大寒尖为最佳。一是高峰首推一个“高”字,重岩叠嶂,海拔925.6米,尽显高峰之美;二是景色线路相对成熟,地理位置、景点及相连的古道,有一定的历史和人文价值。如羊印南路上山谷口,太平天国时留存的残堡(古关隘遗址、建于1862年)至今屹立如初,遗址长23米,通高6米;至大寒尖,还有天龙瀑布、天龙寺等景点。止方村到大寒尖,同样途经天龙寺,尚留鬼斧神工的莲花石柱、石车门瀑布等景点。
据载,李白曾经在《半夜青溪闻笛》里面描写过大寒尖。诗中有一首:“羌笛梅花引,吴溪陇水情。寒山秋浦月,肠断玉关声。”寓意:“青溪”就是当今上、下清溪村,寒山指的是现在的大寒山。嘉庆《义乌县志》还载:大寒山,山顶有池,四季不竭,春夏溢出,为瀑布泉。炎热盛夏,停留在山尖上,凉风习习,全身舒畅,煞有寒意,故称大寒尖。
大寒尖,背景是层峦叠嶂的山脉,生态环境优越,厚重的植被层次分明、苍翠欲滴。高山的茶叶、板栗、柿子等农产品丰富,这几年还发现了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大花无柱兰,它也是浙江特产的兰科植物,十分稀有。冬季山顶亦有雾松奇观;大山盛产长松、杉和柴薪,特产为大寒山茶。
行至大寒尖山顶,有两处岔路可见,均为永康通往大寒尖的线路。一条是,龙潭里村——棚户人家——大寒山茶场——大寒尖;另一条是,山后胡村——大寒山茶场——棚户人家——义乌丫溪村——捣臼坑——大寒尖。两条山路各有长短,沿途风光秀丽。因大寒尖系永康第二高峰,该市市民攀登者日渐增多。
山间藏古道,多少往事已随风。登临大寒尖,几个小时下来,忽见一地形平坦小路,两旁红绿花卉摇曳,“大寒尖”标志石碑历历在目。矗立群山最高之巅,连绵山脉犹如巨龙,极目远眺义乌、金华、永康、武义,颇有指点江山之豪壮。毅行明志,让人感叹岁月流逝时光不再。
据了解,对于大寒尖的旅游开发和利用,义乌与永康两地都十分重视。4年前,大寒尖山顶,一座由义乌市赤岸镇和永康市花街镇合力新塑的标志石碑揭碑,同时也揭开赤岸镇与花街镇共同开发大寒尖旅游,推进区域共建的序幕。义乌和永康分界线的寒山之巅,也成为了很多义乌和永康市民的登高打卡点。
走向最美登山道,践行绿色出行。近年来,赤岸镇大力打造“中国义乌乡村旅游目的地”的目标,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深层次开发全域旅游资源。目前,全长150多公里的义乌囯际登山健身游步道,已精串起寒山风光、松瀑泉石、浙江陆地中心双尖、杨盆村、晓峰村等众多自然人文景点,同时羊印村、止方村等也打造成了浙江省首批农家乐示范村。
(图片/郑小平、陈静、孙清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