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老科协农业专委、市科普作协、市科协老科协专委携手
弘扬孝道文化 助力社区建设
○傅军英
10月19日上午,秋高气爽,丹桂飘香,赤岸镇水岸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内一派热闹非凡之景象,一场孝文化进社区活动正在这里如火如荼的展开。本次活动由义乌市老科技工作者协会农业专委、义乌市科普作家协会、义乌市科协老科协专委联合赤岸水岸社区共同举办。市老科协法人代表、副会长王林华,老科协农业专委主任、科协老科协专委主任贾锦龙、科普作家协会会长罗文超、赤岸镇水岸社区党委书记毛允和等相关人员参加活动。本次活动由毛允和主持。
首先,义乌市绿农科技有限公司老何梨膏坊法定代表人何兆伟为大家上了一堂动的“二十四孝文化”释义课。他从自己对孝文化的认识与理解、孝文化的传播与弘扬等角度对孝文化进行了精彩的诠释。他说:《家风》是孩子决胜未来的素质教育。元代郭居敬辑录了古代24个孝子的故事,编成《二十四孝》一书,该书概述了我国古代二十四位著名孝子的孝行故事,情节生动,文字简练,内容主要围绕我国劳动人民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和封建社会的伦理道德——教悌,流传甚广。“孝”是儒家思想的核心,是千百年来中国社会维系家庭关系的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现代社会,我们的孝道在前人模式基础上要有所创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我们应该关心老人、尊重老人、孝敬老人,在全社会形成一种良好的道德风尚。所谓“负米何辞百里遥,但求萱柏俱年高。赤身敢教冰冻消,取乳何辞荒野鹿。行佣命系匪人刀,闻雷泣墓草萧萧”,便是不忘初心。
为促进水岸社区孝义文化的传承,助力和美社区建设,何兆伟先生以元代郭居敬《二十四孝》中的故事为蓝本,用织锦织就了历代二十四个孝子从不同角度、不同环境、不同遭遇行孝的二十四幅孝文化故事,赠送给赤岸镇水岸社区。
孝感动天、戏采娱亲、鹿乳奉亲、为亲负米、
啮指心痛、芦衣顺母、亲尝汤药、拾葚供亲、
埋儿奉母、卖身葬父、刻木事亲、涌泉跃鲤、
怀桔遗亲、扇枕温衾、行佣供母、闻雷泣墓、
哭竹生笋、卧冰求鲤、扼虎救父、恣蚊饱血、
尝粪心忧、乳姑不怠、涤亲溺器、弃官寻母。
一幅幅淡黄色的织锦条幅上是一个个孝子感天动地的故事,图文并茂,生动感人。
本次活动有利于让孝道在社区内传播,在家庭成员间传承,让家人明白孝道的意义,培养家庭责任感和崇敬之心。眼里有光,心里有爱,一场孝义文化课,博得了参会人员的赞许与共情,更让大家在这里经历了一场孝义文化的洗礼。
苍海桑田间,义乌市老科协法人代表、副会长王林华说:我亲眼目睹了一个荒芜的小溪滩蜕变为一个高楼林立、风景优美的现代社区。下山脱贫、异地奔小康,让村民的生活更有了奔头。
市老科协农业专委主任、市科协老科协专委主任贾锦龙寄语水岸社区居民,希望通过传播孝文化,社区各位村民家庭更加幸福,未来更加美好。
活动期间,中国作协会员、中国科普作协会员、义乌市科普作协副会长潘爱娟向水岸社区赠送了她的著作《行在义乌》《皂角树下》,义乌市科普作协副会长刘晓玲代表科普作协向水岸社区赠送了协会编篡的《赞歌》《为了碧水蓝天》《中老年健康指南》等书籍。
市科普作协会长罗文超说:“永言孝思,思孝惟则”,孝道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对于家庭和社会具有深远的影响力。为弘扬孝道文化,传承中华美德,继续巩固孝文化教育在家庭美德教育中的重要地位,联合相关单位开展了本次活动。家是一切兴旺的基石,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孝道文化其实也是一种家国文化。孝,不只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应立行于当下。我们每个人心须常怀感恩之心,常行感恩之举。“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文化根、民族魂、中国梦,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要在全社会范围内倡导与传播、弘扬孝道文化,建设和谐社会。
【水岸家园】小区占地面积约8.8万平方米,由原晓丰、杨盆、丫溪、井潭、青坑、大门里、古寺、慈溪、官余等村的异地安置群众集聚而成。现有常住人口(包含小康苑)约3085人,其中户籍人口约2425人,外来人口约660人。社区党委下辖七个支部,共有93名在册党员。
(作者系浙江省科普作协会员、义乌市科普作协副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