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登六和塔
○吴维瑞
10月3日,国庆遐日,起个大早,来到六和塔下。距上次登塔,已过了五十多载。
那一次是文革时期,赶上浙江省革委会的成立大会。吾曾与初中同学同登斯塔。此塔曾经见证:激情燃烧的岁月里,一群少年朴素而又真挚的梦想。
此番前来,鬓发已苍。与老伴带孙女,逐级而登,逐层而瞻,自然多了一份留意,多了一份“红颜已老转眼桑田泛清波”的感慨!面对古物遗存,更生一份珍惜,一份敬意。千年古塔,风吹雨打,垂暮而不老,至今还能让游人登临的,举目海内已是凤毛麟角。
西湖之南、月轮峰下、钱塘江畔,一塔突兀,一桥横陈,美轮美奂,多年以来,都是杭城的标志。无论是风雨如晦,还是朝霞满天,它都屹立在那里。
小时候,从小小的火柴盒上,认识它;长大后,从火車隆隆驶过的钱塘江大桥上,遥望它;后来,在红旗招展的年代里,一个青春少年,走近过它;而今,在杭州轰轰烈烈地举办亚运会之际,一位垂垂老者、“前度刘郎今又来”,重来观瞻它。物换星移,少年白发,不变的是梦想和情怀。
北宋的塔基,南宋的砖雕。平面八角,层楼繁复。廊腰缦回,檐牙高啄。结构坚固,外型华美。内存阶梯,盘旋达顶。历朝历代的修饰粉善,历历在目。苍桑了历史,厚重了文化,震撼了心灵。
巨塔镇潮,如将军驻守,一越千年。乾隆皇帝六下江南,六次登塔,写下题记,感叹于江山壮丽与盛世伟业,定格在某年某月某日。武松此地出家,鲁智深就此圆寂,张翠山与殷素素塔下相遇。梁思成和林徽因对照《营造法式》考察测绘,对此塔的建筑结构,大为赞叹!
英雄史诗,侠骨柔情,名人逸事,如一江潮涌,奔流至今。
临塔而望,群山葱翠,大江奔涌,净宇江天,明艳如画。
“六和塔”者,寓“天地四方”和和美美、普天同庆之意。杭州继成功举办G20峰会后,又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杭州第十九届亚运会赛事。躬逢其盛,复登此塔,再次见证马可波罗笔下“杭州乃世上最华贵之城”的惊天巨变。
诚怀此愿者,以登斯塔也,则新时代盛世气象与家国情怀兼得。和美四方,天地同庆。登者有份,见之有缘,不亦其喜洋洋者乎!
六和塔的钟声,撞响了一遍又一遍。身在层楼,廻转了一圈又一圈。置身塔下,我们不停地驻足仰望,徘徊良久!
2023年10月3日于杭州草撰
六和塔雄姿
塔高59.89米。塔身砖砌,外檐木结构,平面呈八角形,内塔七层,外檐13层。塔身每层有外墙,回廊,内墙和方形塔心四部分组成,结构坚固,造型华美。塔内有阶梯,以木质为主,可盘旋而上,直至顶层。层檐之下,各有风铃,风动铃响,百铃齐鸣,声闻数里。
(2023年10月3日上午8时,手机自拍)
火柴盒上的老照片
近在咫尺的钱塘江大桥。为中国人自己设计建造的第一座跨江公铁两层铁桥。
塔穹的壁画,每条龙都各具神态。
南宋的砖雕,千年古物今犹新
塔顶的通天柱为金絲楠木,支撑着塔穹负載
乾隆皇帝每层塔上都有题字。
无论是平头百姓,还是皇亲贵胄,欲登其塔,请过此梯。
塔的四周辅以八边形的木结构回廊。凭窗而望,四围山水,一览无余。凭廊倚窗,奶奶给孙女拍个照留念。
四目相视,寻找最真的那缕情絲
相仿的年龄,重登已隔代。能看到时光隧道里的自己吗?
(作者系《义乌商报》原党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