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永伦先生专著《蚕变》三部曲首发
傅军英
初秋的清波湖畔,叠翠流金,浓浓的书墨清香、芬芳馥郁于空中。2023年8月23日下午,义乌市图书馆二楼,高朋满座,欢聚一堂,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蒋永伦先生的专著《蚕变》三部曲新书首发座谈会在这里举行。
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编辑部主任姚媛、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蚕变》责任编辑张莉娅,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原党委书记郑雅萍,义乌市政协原副主席、资深文化学者刘峻,义乌市文旅局原副局长王志坚,市科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王钟,中国科普作协会员、市文联副主席、市作家协会主席何恃坚,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金华市科普作家协会主席何建农,中国科普作协会员、市科协常委、市科普作家协会会长罗文超,中国计量大学现代科技学院办公室负责人朱跃望,浦江科普作协主席徐水法,义乌市图书馆馆长陈丽彩、副馆长宋晓婷等领导出席座谈会;还有市科普作家协会代表、新闻媒体记者、蒋永伦先生的同学与学生代表等60多名嘉宾,共同见证和分享了该部恢弘巨著之精彩。
本次会议由市科协副主席王钟主持。会上,市科普作家协会会长罗文超致欢迎词;蒋永伦先生分别向市科协、市图书馆、市作家协会、市科普作家协会、佛堂作家协会、苏溪镇下屋村文化礼堂等单位赠书;市图书馆向蒋永伦先生颁发了收藏证书;市科普作家协会向图书馆赠送了《致敬》《赞歌》《为了碧水蓝天》三套科普作品集。
蒋永伦自幼热爱文学创作,2021年蒋永伦出版了长篇诗集《大运河之歌》,有风花雪月的诗行,也有生命中大爱至善的无比深情的讴歌,更有人类思想灵魂的拷问,可谓是一部哲理长诗。《蚕变》由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出版,全书共120万字。着重描述了龙潭镇的龙家、林家、诸葛家、应家等几个大家族几代人的创业创新、情感纠葛和世事变迁,在展现社会的不断发展的同时,给人以启迪。
“古柳垂荫润旧茶,岁月沉淀韵味佳”。《蚕》《茧》《丝》三部作品,作者以生动而形象的写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方式,倾情演绎了一座千年古镇龙潭镇的百年沧桑巨变,堪为一部气度不凡的平民史诗,一曲生命与爱的诗歌。那些在时代变革浪潮中拼搏的农民,高高矗立起了一座新时代的不朽丰碑;江河滚滚,那些来自于传统和现代,现实与理想化的女性形象是象征着我们这个五岳向上的国家民族意志的女性精神的一道光芒。《蚕变》三部曲,前后呼应,虚实相间,多线交错,从历史、社会、人文、人生、人性的的角度,诠释作者心中那份关乎人文历史、山川地理、风土人情、民俗文化、建筑艺术、书法绘画、音乐舞蹈、中医中药、杂技武术、传统戏剧、服饰美食等时代生活的百科全书式的画卷。
蒋永伦,上世纪60年代出生。少年时砍过柴、插过秧、养过兔子,放过牛羊;青年时当过工人、技术员、职(技)校教师;中年的他编过杂志,搬过瓷砖。现为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义乌锦善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致力于优秀文化和科学哲学的传播。少年的他,热衷于太极武术,曾梦想只身闯江湖,仗剑走天涯;中年的他心怀“挂云帆、济沧海”的壮志雄心,也曾瀚海孤舟,一叶飘零。一生经历转换了农民、工人、教师、商人等不同角色。在急功近利、浮躁喧哗的当下,他游走于哲人与艺术之间,接纳和感谢生命赋予他的所有。沉沉的黑夜都是白天的前奏,文化的信仰始终是他苦难生活中的一盏明灯,照亮他前行的路,文学之光滋养与净化了他的心灵,无论身处何种环境,他始终远离平庸,拒绝苟且,坚守自己的良心、善心和平常心。“言者志之苗,行者文之根”,他以自己四、五十年对生活与艺术的沉淀与底蕴,品尝芸芸众生的悲欢离合、酸甜苦辣,记录属于自己的时代,书写人生平凡风景里的大美,蕴育了人生史诗般的鸿篇巨制《蚕变》,文学的命运与他的命运交相融合。文学如涓涓细水,滋养着我们这个伟大的民族,长歌浩荡,秉笔写春秋,以开放的心态和改革的勇气,让传统的文明与现代世界文明交汇、升腾。
市科普作家协会副会长刘晓玲谈到,“翻开书卷,充满脚下这块土地的浓郁乡土气息扑面而来,以龙十妹为代表的埋头苦干勤劳坚韧的母亲们,以应富贵为代表的走街窜巷穿山越水鸡毛换糖的父亲们,以诸葛慧莲为代表的生长于上世纪60年代的我们这代人以及我们的下一代,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以熟悉的姿态向我们款款走来”。时代、事件,身体虽不能都亲历,但这部作品,以文学的魅力,让我们的灵魂可以常住其中。并对蒋老师广博的才学与跨界写作的胆略表示敬意。十多年内,他查阅了一千多万字的资料、写了上百篇杂文以及五十多万字的历史小说,积淀了厚而广的知识贮备;在碎片化文化盛行的当下,蒋老师能如此潜心细耕于文字,“十年磨一剑”,把全身心凝于笔端,如春蚕般筑茧、吐丝,最后蜕变成眼前的这部巨作,她对蒋老师的文学执着的追求表示敬意。她说:“对《蚕变》三部曲这部巨作的阅读,作为诸葛慧莲同时代出生的自己,再一次感受到了幸福,并与之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振,我们经历过困苦,品尝过物质的匮乏,更感受到改革开放的巨大变迁以及生活翻天覆地的变化,感恩时代,感恩生活”。
佛堂作家协会主席、《双林》杂志主编王春平谈到:《蚕变》皇皇一百二十多万言,无不透出书中主人公(抑或作者)对母爱伟大主题的歌颂,这个“母”,不仅是女性的“母”,更是“土地之母”“人民之母”。全书描写了龙、林、应、诸葛诸家族近百年来的恩冤纠葛和时代潮流下跌宕起伏的命运。全书也用酣畅淋漓的笔墨讴歌了我们这个时代,特别是自改革开放四十多年以来的沧桑巨变,诠释了乌伤大地由一个贫困县到国际商贸都市变化的深层因素。他肯定了作者高超的谋篇布局和统摄能力,《蚕变》通过蚕、茧、丝的寓意,反映了一个县城脱胎换骨的变化,反映了时代浪潮中一群“小人物”的觉醒重生、奋斗蝶变的人生命运。一个世纪,跨越了三四代人时光抛线,上追高古,近拟时下,数个家族几代人的生活轨迹和奋斗追求。小说人物形象各异,血肉饱满,每个人物都是一个独特的经历和个性,在人性的基本同点上又各有内心的本质反映,有母爱无私,有善良仗义,有助人为乐,有鞠躬尽瘁;也有贪恋好色,强权名利,物欲虚荣,傲慢冷漠。从人物的语言和书信及议论中,许多时候都有一些哲学的表达。不光有对西方哲学的畅述,更有对国学之精到分析,传统的儒、释、道三教对社会和人物的影响深深嵌入到主要人物的言谈举止中。从现实主义出发,让人物生活在俗世中,穿过生活的泥泞沼泽,才能看透生命的真谛,看穿世间的真相。成熟在逆境,醒悟在绝境,最后达到思想的飞升,开启人生的新旅程。作者厚实的文学功底巧妙的将人生阅历、艺术认知、学科知识等融合在作品之中,是一幅全景式的乌伤画卷。
金华市科普作家协会主席何建农表示,作为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的蒋永伦先生,长年致力于优秀乡土文学和科普文化的传播,非常难能可贵。《蚕变》的出版也为义乌市科普作家协会成立40周年献上一份厚礼。科普作家就是要靠作品说话,要用自己的作品去打动人、影响人。纵观全书,其中不乏对教育、医学、农业、工业、考古、地理、文学、书画、收藏、武术、曲艺、民俗等等内容的广泛描述,厚积薄发,这需要作者善于观察、热爱生活、科学提炼、融会贯通。除了过硬的文字功力,还要具备深厚的科学修养、高雅的审美情趣和宽阔的艺术视野。据说蒋永伦已经在筹备接下来的科幻系列写作,希望能看到他更多的作品问世,更希望浙中大地的科普作家同仁一起努力,向读者、向社会奉献出更多的具有思想性、科学性、艺术性、有温度的无愧于时代的好作品。
义乌市政协原副主席、资深文化学者刘峻对作品给予了高度的赞赏与肯定。他说,是一部时光长远、场景宏阔、结构复杂、人物生动、故事精彩的小说,注入了浓浓的义乌情怀。
座谈会上,蒋永伦与大家分享了作品的创作主题与创作心得。他说:“一切都在变,唯变是不变的。一本书就是一个世界,从人生的角度讲,蚕、茧、丝,是人生的三个阶段,即成长、历练和奉献”。为了创作这部作品,前期,他收集了大量的资料,写了20万字的100多篇杂文、50万字的小说作为铺垫,以文学梦想为灯,以自己强大的驱动力跋涉攀登。文学于他而言是一份使命。为此,他感谢生活,感谢生活的丰厚馈赠,感谢艺术之神的眷顾,让他完成了这部具备时间的长度、地理的跨度、人生的广度、人性的深度、哲学的高度、思想的厚度的长篇作品,圆了他一个几十年的文学之梦。
市文广新局、市科协等部门相关负责人分别就《蚕变》三部曲的文学成就及地方影响等方面发表了看法,给予了高度评价。
(作者系浙江省科普作协会员、义乌市科普作协副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