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集萃

返回 > 网站首页

【原创】酒坊巷的昨日今天(作者:盛桂迪)
作者:  发布时间:2023/07/31  已读:143 次  文章来源:

酒坊巷的昨日今天

文/尖峰山

 

时间长河也许会洗净洒坊巷曾经的繁华,但是酒香永远在记忆中留守。酒坊巷,金华古子城里一条仅600余米长的南北走向小巷。巷子两旁是节次鳞比的古建筑,斑驳陆离的古墙,高翅的马头,光滑的石板,众多的名人故居,无言地叙说着曾经的繁华和荣耀。

酒坊巷01.jpg

洒坊巷临江而设,是当时最热闹的街巷之一,南来北往的商贾云集,游客、艄公、船娘、伙计们在一天的奔波劳作后为解孤寂疲倦、乡愁苦闷,往往会邀上三五好友,品酒消乏。酒是助兴,消愁解闷的最佳媒介,醇香入肚,顿时烦恼散尽,劳累消除。正所谓“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酒坊巷02.jpg

明朝初年金华人本地人戚寿三(1345~1418年),他在金华城东桐齐坊(酒坊巷的前身)开设酒坊,在农家自酿酒基础上,以精白糯米饭做原料,用红曲、麦曲做发酵剂,坚持“冬浆冬水酿冬酒”,采用喂饭法分缸酿制,酿造出色如琥珀、醇香四溢、口味醇正、风味独特的好酒。这里的冬水是指巷内一口长年不干,甘洌清甜的酒泉井。戚先生正是用酒泉井的好水和改良后的传统工艺,酿造出了天下第一美酒一一金华酒。从酒坊巷发端,进而影响全国,闻名天下,连《金瓶梅》中有20多次提及,是西门庆指定的用洒。桐齐坊的巷名因此被酒坊巷取代。

酒坊巷03.jpg 

元朝时,官府就将金华酒曲方和酿造方法定为“标准法”;明代《酒史》记载“金华酒,浙江金华府造”。金华酒成为当时字、酒、棋、文四绝之一。在1915年,金华寿生酒与茅台酒等一起荣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

当时,酒坊巷周边考寓林立,商贾云集,是当时金华的政治文化中心,金华酒为当时的市井生活注入了活力和激情。洒是一种交际工具,更是一种乡悉文化、精神寄托。金华酒为中华酒文化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酒坊巷04.jpg 

酒坊巷不但有酒的绵柔浓香,更有酒的浓烈豪放,有"醉里挑灯看剑"的热血高涨,豪情万丈。

1937年,杭州沦陷后,李友邦积极在浙江、福建两省奔走。因为金华地理上临近台湾,这里聚集了不少因为抗日、反日而被迫背井离乡的台湾同胞。又因当时的金华是浙江中部的一大重镇,既是全省公路交通的重心,又是浙赣铁路的枢纽。它与浙东、浙南各地都有公路相通,同时是通向福建、江西及西南大后方的中转站。

酒坊巷05.jpg 

杭州沦陷后,当时的国民党浙江省党政军重要机关纷纷迁到金华永康方岩,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团体、大批抗日救亡进步人士也都从全国各地汇集到金华。金华成为浙江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成了浙江宣传抗日救亡的主阵地。无数热血青年奔走在巷子里,他们以笔为枪,积极宣传抗战思想,揭露日本侵略者的罪行,唤醒民众的正义和觉醒,随着抗日救亡活动的勃蓬发展,各种形式的抗日救云组织相继涌现

这里有"台湾义勇队"旧址,李友邦故居、《浙江潮》、《战地》等刊物。酒的味道,油墨的味道,青年热血的味道,战火的味道交汇融合在一起,疑聚着抗战特有的味道和力量。

 酒坊巷06.jpg

一条老巷,珍藏的是一个年代,记录的是一个个老故事,定格的是一段段时光,有着永不磨灭的时代烙印。今天酒坊巷经过修缮,仍然古朴典雅,但又引进了咖啡馆、餐厅、民宿、博物馆等现代的新元素,为古老的街巷注入了新的活力,是旅游网红打卡点。徜徉在酒坊巷"江山留与后人愁"李清照的家国情怀,抗金杀敌思想;秋风秋雨愁煞人的鉴湖女侠的足迹;周恩来时局分析,统一抗战的激情演讲;李友邦的血浓于水,台海一家亲,洒文化带来的金华繁盛景象等都在眼前一一回放。金华酒的故事待人慢慢綑述品尝,洒的香味在空气中弥漫飘扬,甘甜的酒泉井一如既往地沽沽流淌,金华正扬帆起航续写新的华章。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科普文化交流委员会 主办  
金华市科普作家协会  义乌市科普作家协会 协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