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集萃

返回 > 网站首页

【原创首发】红色山村的一段记忆(作者:赵贤产)
作者:  发布时间:2023/05/25  已读:507 次  文章来源:

红色山村的一段记忆

○赵贤产

 

前日,偶尔看到一篇讲述浙江省义乌市革命老区大畈村的抗战故事,涌现出一股重游这个红色山村的冲动。

故事讲述的大畈村是义乌地区抗战的重要战场,海拔高度达500米以上。因其西北紧挨诸暨,东临东阳,地势高峻,历史上曾属战略要地,尤其是抗日战争时期是金义浦抗日根据地,以及金诸义东到四明山浙东游击司令部活动的要道,而在解放战争时期仍是重要的游击根据地,当时村中众多年轻且有志青年曾陆续投入到革命战争中去。

往义乌大陈镇方向,沿着北山整洁的山路而上,正如许多文人描述的一模一样,路旁是“竹韵九都”精品线上的静谧竹林游步道与蜿蜒流淌的九都溪,而这湍湍溪水的源头便是义乌最东北的村庄——大畈村。在这里,既有云雾缭绕的群山竹海,还有飞檐翘角记载着激情澎湃革命往事的“会师亭”,也有气象工作者的足迹。

1995年,义乌市委市府为改变这个革命老区的生产生活环境,由市蔬菜办牵头开发山区种植资源,并资助建立人工观测气象哨,且由我负责气象哨观测员技术培训。

微信截图_20230525104828.png

记得那一次是徒步数公里山路才可进入村庄。一眼望去,破落的泥土墙房子比比皆是。但朴素的山区村民的热情好客印象,记忆深刻。我们一行人安装好气象观测仪器后,日已落山,只能借住山民家中。

记得第一次在山区吃晚饭,就被热情好客的村民劝喝了许多他们自己酿造的高梁烧酒,第一次让人有腾云驾雾于山间的感觉。

待傍晚7点45分,我们就正式开始了观测培训。据说村会计叶泽海是一位做事认真细致的人,我就要他先来学习观测气象数据,谁知他会不停地提问题:“最低气温表为什么读游标的上头而不是下头?”“最高气温表为什么会只升不降?”“雨量筒的口为什么做成刀似的?”“风向标是怎么看的?”等等,原来他是一个挺会动脑筋的人。

我耐心地一一解释:“最低温度表中的游标是浸泡在酒精里面的,酒精柱头部有表面张力,这个张力就象你刚才给我倒的酒,倒得比杯口高上来许多了也没满出来一样,温度低下来了,酒精柱收缩,这个张力就把游标带下来了;当温度升高了,游标的小头部分没有张力,就不会把游标往高数据方面动了,这样就可以把一天当中的最低温度数据定下来了。”“最高温度表的球部有根倒针,温度升高,里面的水银可以顺利地往上升,而当温度下降时,水银回缩时受到这枚倒针影响,阻力越来越大,最终停止回缩。这仪器与体温计原理是一样样的”“雨量筒口做成刀口形状,就是要将落在口沿的雨水滴一半进入里面,作为雨量数据,另一半就不算进雨量数据了”“风向标的一头是尖的,而另一边头是两块风板构成,风从这两块风板间吹过,就相对固定风向位子了,而尖的那头指的方向就是记那个方向的风”……

微信截图_20230525105022.png

据当时的村干部叶泽荣回忆,叶泽海在每天的8点、14点、20点之前,时间一到,不管风吹日晒雨淋,甚至路滑跌倒了,都会赶往观测点进行观测。他的观测数据月份统计表,经气象局的工作人员审核,差错率一直是所有气象哨中属最少的,而每月报酬仅100元,纯粹是一种奉献。这样的观测数据质量,为大畈山村引进新的蔬菜种植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经气候资源综合分析,引进种植了大片田辣椒,长茄子等经济作物,随后集体经济收益不断增加。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取消了气象哨人工观测工作,从2004年起逐步在各地改建成自动气象观测站,其观测数据经移动通讯工具实现每分钟传输,其效率大大提高。而如今的大畈全村的房屋、道路焕然一新,青山绿水环绕,峰峦云绕一派祥和宁静的景象,让乡村旅游业吸引了不少游客食宿。

现在想想,当年支持革命老区建设,与现在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走共同富裕道路等方面,农业与气象方面也算是率先贡献了一份力量。

微信截图_20230525105108.png


崇尚科学 传播文化 ,科普文化交流网标志.jpg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科普文化交流委员会 主办  
金华市科普作家协会  义乌市科普作家协会 协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