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古道】19
戚宅岭:一载二度游 更忆古今事
○骆有云
义乌古驿道大小20余条,能让我一年重复走两次的,也只有戚宅岭了。
第一次游戚宅岭是2022年年5月4日,与文友星梁、佩庆结伴去的,起点为浦江境内的义乌飞地——大方村。
下午二时,天气晴热。车子穿越一处隧道,便至戚宅岭北侧。这里应是浦江县的管辖之域,但义乌飞地大方村,却实实在在地客观存在。小村落十分静谧,人迹罕至,不闻鸡犬之声,当地村民大多下山外迁,早已人去楼空,显得有些破败萧索。
沿着一条古道攀越戚宅岭,但见山上林木苍翠,还有流泉淙淙,鸟鸣如歌。一路上,我们走走停停,十分闲适随意。
老朋友相聚,最让人开心的莫过于唠嗑。我们天南地北,谈笑风生,话题主要是时疫防控、家国时事,社会流弊,特别是台海局势、俄罗斯与乌克兰战事及中美关系等等。世事动荡变幻,尘俗繁杂烦扰,剪不断理还乱,我等位卑未敢忘忧国,可谓是“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了。
走得累了,便在山道边小憩,看看蓝天白云悠悠,听听山林鸟声婉转,闻闻山涧野花清香幽幽,想想人生易老岁月匆匆,便有许多哲思。想起前些日在朋友家观赏过的那副对联:“山路青青色,有空常漫步;溪流潺潺声,得闲多静听。”
佩庆友顾家,当然也爱好美食。他左顾右盼,手脚更是不消停,沿途还顺手牵羊,拔了一些细竹鞭笋。薄暮归去,在洗手做羹汤时,他家的餐桌上,自然会有一盘天然的绿色菜蔬。
行行重行行,好不容易来到山顶,有一处小小亭子。大家早已累得气喘吁吁,汗流涔涔,便在石凳上憩息。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在这里,登高却不能远望,四周多有山岭林木障目。星梁友说:往南石道下山,就到了李祖村。往北石道下山,则可以回到大方村。一上一下,被称之为“戚宅岭”。后来我们选择原路返回,因为车子还在大方村停泊。在山脚下大方村,向一位酿高粱酒的作坊主人讨茶喝,一起聊聊天,当然也少不了戚宅岭古道的话题。
而第二次行走戚宅岭,则是过夏至了,从古道南坡攀越。山间林木,蓊郁苍翠,氤氲在一片若有若无的烟霭中。
登山石道,青苔斑驳,有些湿滑,需小心翼翼,踟蹰而行。文友担忧我滑跌,在山道边就地取材,折得一根树枝,以备登山拐杖之需。后来遇见一位山民下山,腰间有柴刀,于是便央求其另斫寸径木荷重置。扶杖攀行,三足鼎立,仿佛增添一足。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山涧小溪哗然,犹如脱缰奔马,跌撞蹦跳,最是无拘无束:溪流淙淙,牵挽着,拉扯着,拥簇着,追逐着,嬉笑着,欢快淌流,仿佛急着去赶一场约会,一路喧哗,无拘无束,且肆无忌惮,有一种自由自在的欢快。许多形状大小各异的岩石,杂乱无章地散落在山涧,有的甚至阻挡了去路。上善若水,水的脾性好着呢。不急不躁,惹不起,躲得起,赶紧绕道而行,与之擦肩而过,各自相安无事。无争,不惹是非,各得其所,仿佛一番老庄的境界。
也许年岁大了,平时又缺乏锻炼,便感气力不支,气喘吁吁,汗透衣背。文友多有眷顾,走走停停,说些旧时琐事,聊以解乏。但我却萌生感悟;岁月何曾负卿?卿却辜负了一大段岁月。就像这山涧的山泉流水,青山遮不住,依然奔流去,留给人们的是一段欲说还休的记忆。
沿着山道蜿蜒攀行,满山林木葱茏苍翠,山岭高低起伏,景观富多变化,鸟声啁啾,流水潺潺,景色优美,空气极为清新。沿途残留的石砌路基,依稀可见,让人不禁生发怀之古幽情。在古道最高处,建有一处简陋的石亭。游人便在这里歇脚,一览远山的秀丽风光,当然也会回望来时的山道。
戚宅岭古道的来历,现在已经无法说清。据说,浦江境内,有戚姓的古村落,与义乌西门却是同宗族亲,相传为抗倭名将戚继光的后裔。也有人说,是当年戚继光率领戚家军行军途经此处而得名。究竟如何?尚不得知。
但有一点毋庸置疑,多少年来,义乌西北部与浦江交界处几个村子的村民,都是挑着柴禾和各种农家土产,翻越戚宅岭,经过李祖村,到曹村赶集,古道上的行人还是络绎不绝。后来,随着公路交通的兴起,古道上的行人才越来越少。而很多登山爱好者和喜欢大自然的人并没有忘记它,依然隔三岔五地前来光顾,在崎岖的山道上留下一串串鲜为人知的足迹。
小憩后,我们便原道返回。抵达山脚时,夕阳西下,已近黄昏时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