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集萃

返回 > 网站首页

【玉兔贺春】46:贴春联的轶事
作者:  发布时间:2023/02/08  已读:387 次  文章来源:

00红长条 横 金虎一跃乘风去,玉兔轻盈送福来。 虎 兔 卡通.png

【编者语】金虎一跃乘风去,玉兔轻盈送福来。科普文化交流网向各位科普作家致以新春的祝福:兔年吉祥,工作顺利,阖家幸福,所想皆成。为繁荣科普创作,活跃新春佳节的气氛,义乌市科普作家协会与科普文化交流网联合推出《玉兔贺春》系列作品,欢迎各位科普作家踊跃创作,稿件请发至:823596203@qq.com。

 

贴春联的轶事

王锦豪

 

春节,被称为“百节之首”。在中国历史文明中,喜迎春节的各种民间习俗很多,至今保存的最大习俗之一就是写春联、贴春联了。贴春联,应该是义乌民间庆祝春节的第一件事情吧。每当春节将近的时候,家家户户都在大门两边贴上崭新的春联,红底黑字,稳重而鲜艳,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至今,最让我铭记和怀念的,就是请邻居写春联、与家人贴春联的年味。

482A4097 春联.jpg

春联的最早雏形是“桃符”,即用桃木刻画“神荼、郁磊”两神神像,用来驱秽辟邪,到了后来,桃符不断规范化,演变成为用于挂在大门两旁长六寸、宽三寸的长方形桃木板。我们可以从王安石的“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诗句中,回想贴春联时的喜悦。

虽说勤俭持家是个好传统,可有时也会让人“出洋相”。想当年,乡亲贴春联时,大都采用自制的浆糊,旧春联是很难撕下来,只好重叠上去。到商店购得二三张红纸,回家后裁剪成或大或小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再进行现场“制作”,一副副春联便“脱颖而出”。贴春联最尴尬的是,遇上新旧春联大小不一,不慎露出旧的春联,就显得格外耀眼。

依稀记得,每到贴春联的日子,母亲都会“打浆糊”。妈妈用一点面粉,在金属的小汤勺里加少许水,朝一个方向轻轻搅动,待不干不稀时,放到炉子上加温。随着面粉浆水的迅速蒸发,面糊变得黏稠起来,土法制作的浆糊就顺利“出品”了。有一年春节前,未成年的我主动请缨“打浆糊”,一不小心烧糊了勺底的面浆。看着面粉白白浪费了,我自是十分内疚,以至于在哥哥、姐姐的“连浆糊都不会打”的数落中一声也不敢吭。

春联(斗方):五福临门.jpg

大概每年的腊月廿十七八左右光景,家家户户都会在大门两侧贴上崭新的春联,表达着对新的一年的美好期盼。那时,我家所有的春联,都出邻居桢爷之手;遒劲的笔力,把一年的希望和期待,全概括在了长长方方的红纸上。每天出出进进的那对门,两边写的是“和顺一门有百福,平安二字值千金”。平常人家的平常日子,能过的安安稳稳,顺顺当当,且小有进步,便足矣。那时,一户人家一般会在堂屋、灶屋和养猪的猪圈屋贴上相对应的春联,甚至谷柜、碗架以及瓶瓶罐罐都会有。每副春联的内容对应着房屋的功能、资源,堂屋的春联就说吉祥如意、国泰民安,灶屋的春联就是丰衣足食、色香味美,猪圈屋的春联就说六畜兴旺。记忆中的农家春联,基本上是七字联。譬如,“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人顺家顺事事顺,业兴财兴年年兴”之类。这七字联的写法,都是两边各写四个字、中间各写三个字即“外多内少”组合而成,类似于一个“门”字。有些人家贴春联时,往往开着门贴,等发现贴反了,又不好撕下来重新去贴,只能硬着头皮让人说笑。

不过,令人欣喜的是,当时的一些春联特别注重反映不同行业、不同家庭不同的“幸福观”。例如,“平安和顺兴家业,景明春暖旺财运”说的是户主从事运输业,“色香味形多雅趣,烹调蒸煮俱清奇”讲的是饭店经营,“修就一番新气象,剪去千缕旧东西”自然是理发店。这些春联,无疑是观察当地民间风情的一个有意义的途径。

上了中学后,我也曾意气风发,跃跃欲试挥笔写春联。无奈工夫不到家,字写的歪歪扭扭,自然荣幸获隔壁大哥的点评“鸡爪一样的字,也敢出来抛头露脸?”。因技不如人,从此不再做“丢人现眼”的事了。

如今,“手写版”的春联越来越少了,普通家庭门口贴着的春联几乎清一色的印刷品,也就少了一些品读的乐趣。每当跟孩子谈起当年贴春联的轶事,看着惊讶的表情,自己或多或少都有些迷惑:那些远起的记忆,真的发生过吗?

 微信图片_20230122172638.jpg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科普文化交流委员会 主办  
金华市科普作家协会  义乌市科普作家协会 协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