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义乌红糖文化论坛”在佛堂古镇举行
主题:推进文化建设,传承红糖文化
近段时间来,义乌红糖这一个传统的甜蜜事业,喜事连连。2014年12月初,“义乌红糖制作技艺”,正式列入第四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今年元月5日,浙中地区首家以“义乌红糖”为主题的义红红糖文化艺术馆正式开馆;元月22日, “2015义乌红糖文化论坛”又在佛堂老街举行。
这次论坛由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科普文化交流委员会、义乌佛堂文化旅游区管理委员会、义乌市老科技工作者协会主办,义红红糖文化艺术馆、义乌市科普作家协会、亚模文化传播、聚一堂协办。论坛主题:推进文化建设,传承红糖文化。市政协、佛堂文化旅游区管委会、市农合联、市文联、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科普文化交流委员会、市老科技工作者协会、市农技推广中心、义乌中学、市科普作家协会、市文化馆、市非遗中心、江南画院、聚一堂、义红果蔗研究所、都市快报、浙中新报、义乌商报、义乌电视台等有关单位领导和专家20多人参加论坛活动。大家畅所欲言,为义乌红糖文化保护、传承、弘扬、发展,献计献策。
义红果蔗研究所所长吴德丰介绍了义红红糖艺术馆建设情况和下一步计划。该红糖艺术馆面积约400平米,位于佛堂老街中街18号,前期投资60多万元,以雕塑、百子灯、农民画、剪纸等多种艺术形式展示义乌红糖古法技艺。艺术馆分古代制糖场景雕塑区(收获甘蔗、牛拉绞糖、熬制红糖、丰收回家等4组雕塑)、制糖工具展示区、红糖历史介绍区、红糖文化艺术品展示区、多功能厅、养生糖水吧、红糖产品展示区等7个功能区块。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科普文化交流委员会副主任、《话说义乌红糖》主编吴优赛作了“传承义乌红糖文化”主题发言。通过义乌红糖战略发展机遇期、传承的有利条件、存在问题等方面的分析,提出了义乌红糖文化要充分发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两张“金名片”的作用,做好政策创新、理念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产品创新、营销创新等“六个创新”,在保护中传承,在弘扬中发展。
金华市国家现代服务业综合试点项目专家王建明说:义乌红糖包含了商业文化、历史文化、养生文化、民俗文化、农耕文化等多种文化元素,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义乌悠久文化的延伸。可通过跨界合作与创新,促进义乌红糖产品转型换代。建议建设一个集种植加工、创意研发、展示博览、商贸服务、主题酒店(婚礼大院)、甜蜜乐园等功能区于一体的国际一流的义乌红糖主题之城,兼具公益性与产业化,融糖文化展示与休闲旅游、文化交流与产业研究于一体。
市农合联副主任、市农技推广中心主任金宇生说:从农业的角度,义乌红糖等主打农产品供不应求,有较大市场空间。要加强整合、提升、营销、包装、文创和借力等工作,农旅结合,建立义乌江两岸“十里糖香”生产观光旅游区;加入时尚元素和高附加值开发,网络信任销售;做好戚家军和鸡毛换糖这篇文章,发挥新媒体作用;开发“红糖、火腿、南蜜枣、丹溪红”有机组合的“乌伤红、中国梦”系列产品。
市老科技工作者协会会长楼林禄深情的说:我们老科技工作者协会成立以来,也着重对义乌红糖产业开展了调研活动,其调研成果得到市委市府的肯定,李书记还专门作了批示。义乌红糖它代表着家、代表着根、代表着童年。这就是一种真正的乡愁文化,一种乡土文化的召唤。义乌红糖蕴涵着义乌人民“勤耕好学”的精神,红糖文化由此演变发展为“鸡毛换糖”文化,义乌红糖文化可以说是义乌现代市场文化的基本源头。
市政协副主席刘峻对这次论坛给予充分肯定,认为这次论坛正逢市委十三届八次全体(扩大)会议暨市政府第六次全体会议作出《关于加快推进文化建设、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决定》之机,开得十分及时。他指出:义乌红糖是我市首个国家级非遗项目,这个意义深远。义乌红糖应当按跨界的文化产业或文创产业来做,一二三产业都跨了,是一个很有前途的产业。要理清义乌红糖的历史,特别是戚家军与鸡毛换糖这段历史;义红红糖艺术馆还要提升,加入更多元素(如货郎担,老照片等)。资源整合,开发外埠基地;蔗田开发要与旅游结合,如在蔗田中间搭观景台、观光游道、木糖车雕塑等。同时,要重视高端产品开发、制订标准、改进工艺、打响品牌等。
此外,佛堂文化旅游区管委会主任吴军民介绍了佛堂旅游建设情况,市非遗中心办公室主任叶英立介绍了义乌红糖申非遗的历程,与会领导和专家还兴致勃勃的参观了义红红糖艺术馆。同时,还举行《话说义乌红糖》首发和赠书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