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语】金虎一跃乘风去,玉兔轻盈送福来。科普文化交流网向各位科普作家致以新春的祝福:兔年吉祥,工作顺利,阖家幸福,所想皆成。为繁荣科普创作,活跃新春佳节的气氛,义乌市科普作家协会与科普文化交流网联合推出《玉兔贺春》系列作品,欢迎各位科普作家踊跃创作,稿件请发至:823596203@qq.com。
父亲是我们的榜样
何建农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科普教育专委会副主任,金华市科普作家协会主席)
我的父亲何新标,是我兄弟俩、我儿子的义乌中学的校友、学长,这是义中建校八十周年时从校友录中发现后追问父亲才得知的。
父亲一生低调勤勉,言传身教,是我们晚辈的良师益友。
1948年,义乌师范毕业,即从事教书育人工作。上世纪五十年代初,从小学教师岗位选调至新建的县机关干部学校任职,后又调往县文化馆工作。1956年。被县委任命为毛店乡党总支“第一书记”。1957年1月,乡党代会上再一次全票当选为“第一书记”;同年5月,当选出席义乌县党代会代表。
父亲乐于为民办实事、做好事,群众口碑特好。 “文革”中许多干部忙于拉帮结派,时任佛堂区委委员的父亲却热衷于社会经济事业,具体负责发动群众投工投劳,建成了义乌县城通往佛堂区域多个乡镇的第一座可通行消防车、救护车的大桥(原来靠码头船渡、通行时间较长)。
1977年,父亲任义乌江江湾弯道治理改造工程总指挥,我是下乡知青,快乐的与农村生产队社员一起参加治江挖土、挑土劳动。那年大年三十到正月初六寒气逼人,全体治江人员回家过年,唯我(时年17岁)一人昼夜留守江心小岛,看守挖土机、推土机等设备,家兄每天三次骑自行车往返30里,为我送饭菜,心感无比温暖。父亲说,我是治江主要负责人,我的儿子不留守工地谁留守工地?!
应组织安排,从事三十多年行政岗位后,调至事业单位工作。结果父亲退休工资,比他当时的下属(办公室文书)还少71元/日。父亲心态特好,与他老人家相同时间参加工作,相仿资格条件的多名同事都离休了,他却无音讯,父亲说相信组织一定会公平对待;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已离休的亲友让父亲写信给浙江省委组织部说明情况,但父亲口上答应,就是不动笔、不联系。
(图前排左一是父亲,左四是后任浙江省委副书记、省政协主席周国富)
退休后的16年中,父亲发挥余热,在多家单位做科普宣传工作,几乎每天坐公交车第一个上班,最后一个下班,力所能及的大事小事不管份内份外都抢着做,同事们都非常喜欢他。76岁告老还乡,发挥特长,认真做好社区及楼道健康与卫生墙报编辑并定期出刊,多次被评为“金华市科普工作年度先进个人”, 被义乌市委宣传部评为“书香家庭”。 父母俩老有所为、助人为乐事迹多次上了报纸和电视。在父亲的影响下,我们一家三口几十年坚持科普创作,均较早地加入了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家中还有俩人光荣地出席在北京举行的“第七届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全国代表大会”。
离开前一天,父亲还微笑为我们做了个吻别的动作,没有痛苦、没有呻吟,非常安静。心底无私天地宽。父亲的95个春秋,以良好的心态,忘我的工作,书写了有价值的人生。
父亲是我们足下的光、心中的灯,是我们的骄傲,是我们永远学习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