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集萃

返回 > 网站首页

【新书传真】诗文入眼满是爱(序)(作者:何恃坚)
作者:  发布时间:2023/01/18  已读:529 次  文章来源:

xxesd.png


诗文入眼满是爱(序)

何恃坚

 

去年国庆前夕,文友沈土城传《周嘉生诗文选》书稿,邀我作序,当时心中不免有些忐忑,因为对周先生不熟悉,无从下笔,以至于不断拖延。文缘相亲,后周老师又亲自送样书及早年出版的《闲吟集》,且短暂交流,发现他跳动着一颗生活韵律的诗心,传递着满满大爱的正能量。

周嘉生:岐风濂水 封面封底.jpg

周先生出生在山水秀美的岭北周村,小时候放牛割草,青少年拉车种地,大学毕业后回故乡教书,曾获教坛新秀,省级优秀教师;后因人才引进来到义乌,从事饰品行业企业高管和顾问,参与了众多大型项目的策划开发,被评为浙江省优秀共产党员,中国商业地产策划营销成功人士。退休后,再度焕发青春,如同在《六十寿辰抒怀》写道:“我把六十作十六,花甲少年正当时”。余热未消,任义乌市老科技工作者协会副秘书长、义乌市时尚刨意产业协会顾问,他的人生如“艄公人生”一样,一路击水一路歌。

《岐风濂水》共分五个小辑,前四小辑为诗歌,第五小辑为散文,形成一个有机的诗文小集,取名来自周先生故乡岭北周大宗祠古戏台上一幅楹联:“绿水潺潺流不忘濂溪道脉,青山簇簇溯下尽岐邑仁风”。岭北周氏岐阳启姓,汝南封郡,东阳分流,岘北发族,形成岭北特色的尊崇周公仁风,濂溪理学传统文化。

细读周先生的诗文,给人最强烈的感受就是真情实感。诗句大都来自日常生活的诗心涌动,面对一草一木、一砖一瓦、日月星辰、春夏秋冬,他都以诗意的眼睛体察万物,表达对生活的敏感,对世间的虔诚,对人间的深爱。

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写道“土里长出过光荣的历史,自然也会受到土的束缚。”现代生活、乡村变迁虽然淡化了固有的生活习惯,治理方式,但在传统文化熏陶下成长起来的周先生对故土情结依然如故,愈发具象,心中流淌着浓浓的乡愁,故乡的山水草木,人文景观都给了他以新的启发,碰撞出诗的激情。

故乡虽然是一个穷山沟,早年在那里过的是苦日子,但离乡方知故土贵。正如他在《青玉案 家乡路》中写的:当年最怕家乡路,香担来,臭担去,挑到山腰且小拄。气喘如牛,汗下如雨,地在更高处。光阴荏苒桑榆暮,提笔却写思乡句。若问闲情为何许?游子千里,风筝一线,系在出身处。

故土乡思是一个容易引起共鸣的话题。人到老年,难免有落叶归根之想。去年,他在故乡岭北周造了两间新房,取名“归根居”,并作诗一首发在微信上,短短几天阅读量达数千人。正如他在《水调歌头 爱吾庐》中写的:“劳燕筑泥窝,老夫爱吾庐。

丰富真实鲜活的日常细节蕴含着生活哲理。发现细节、感受细节、思考细节,最能引起感情的共鸣。一组“屋顶”系列看似平常,其实不仅是我们的物质,也是我们的精神,不仅连着我们的过去,也联着我们的未来。在《花语篇》中,他写过许多咏花诗,但偏爱菊花。家里屋顶每年都种许多菊花。“生来甘伴篱边草,不与群芳争妖娆”。“老根无意抢风头,只为人间送清香”。“此身甘入君子伍,胜入庙堂戴乌纱”。因为他性情如菊花,菊花诗写的就是自己的志趣。《如歌散板》中收入了岭北历史沿革、山水名胜、古建遗韵、名人风采等文稿,试图用文字见证历史沧桑,揭秘神奇,感悟生命,传承文脉。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周先生诗歌创作不单单沉浸在个人的“小我”之中,在《盛世颂歌》《抗疫赞歌》二辑中就彰显了他拥有了融入世界的气度与眼光,家国情怀深深地扎根在他的内心深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在惊心动魄的抗击新冠疫情斗争中,他有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用诗的形式反映人们的精神和情感,以自己的激情与信心去鼓舞人们的斗志,真实地记录抗疫斗争史,为社会提供正能量,在《梦里战疫》一诗中写道:“困守高楼不自哀,尚思为国消瘟灾。此身恨无回春术,梦里请得华佗来。”当他以微信为载体发出后诗,立即引来了许多读者的和声点赞。

微信是一种新的传播媒体。微信诗,短平快。有人说周先生每逢佳节便有诗,他说自己是每逢感触便有诗。灵感有时就是易碎品,刹那而过。当他在灵感助推下触发诗情时,立即写下来,当场发出去,配之以图片,让人如临其境,给予带来阅读的快感和回味。他曾戏说,不求自己的诗能流传多久,只想为当下的社会提供向上向善的正能量,这或许就是他诗歌创作的本意吧。

 

何恃坚: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义乌市作家协会主席,金华市人大代表,文章散见于各类报刊,出版长篇纪实文学《三鼎长歌》《义乌不能忘记-谢高华》;主编《冯志来文集》《古邑赤岸》《至美大陈》等地域文化丛书。


高兴中国社会主义…….png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科普文化交流委员会 主办  
金华市科普作家协会  义乌市科普作家协会 协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