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集萃

返回 > 网站首页

蒋永伦:浅谈太极拳伴奏乐的选择
作者:  发布时间:2014/12/18  已读:2332 次  文章来源:
 

琴瑟太极

——浅谈太极拳伴奏乐的选择

蒋永伦

有句成语叫“对牛弹琴”。讽刺弹琴者的弱智和牛的愚笨。谬也!正如我们对流传至今的许多成语存在误读,对此成语的解读也有翻案的必要。首先,牛并不愚笨,而是极有灵性的、勤奋踏实的、人类的忠实朋友;其次,对牛弹琴者,亦非弱智,而是既有音乐素养、又有爱心的智者。研究表明,在奶牛场播放音乐,既能促进牛犊的生长,也能大大提高母牛们的产奶量。

牛能听懂音乐。实际上,天地间万物生灵都能听懂音乐。

人类自从有了语言,便有了音乐。人类与音乐的关系是如此紧密,音乐对人类的影响,甚至可以说,排在绘画、书法等艺术的前面。

音乐可以满足人的情感需要、审美需求,当人与音乐融合在一起的时候,人的灵魂便沉浸在爱和宁静中,这种深切的人文关怀是其它艺术无法给予的。音乐给人带来真挚的爱和温润的情感的同时,潜移默化,也培养了人的品德思想,使人有了更好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因而改善了人际关系。音乐影响人的情感,更能提高人的身心健康,当人听到旋律、节奏、和声等熟悉的音乐时,受伤的身心既得抚慰,也能找到失去的爱与自尊。

太极拳被称为“立体的诗”、“流动的画”、“凝固的雕塑”、“东方之芭蕾”。既称芭蕾,自然与音乐有了关系。音乐在太极拳中的作用有三:一曰入静,一曰调息,三曰协奏(和鸣)。

太极拳主静,是以静御动、松静为本的健身运动,正如瑜珈、禅坐等其他修身养性的运动一样,入静是先决条件。习练者要内观其心,排除所有的私心杂念。当人无法凭借自身的意识入静时,便可借用音乐这种形式。

“太极”“与古老的中医有着相同的渊源,皆出自《周易》与《道德经》,皆以阴阳理论为据。中医讲阴阳、寒暑、冷热、内外等辩证,而内外兼修的太极拳,正是吸收了中医的这些理论,同时结合气功的吐纳导引术等而形成——这些正是太极拳能强身健体、减少疾病、提高人的心理健康、平衡协调能力的根源。和太极拳有着同样韵律、节奏的音乐对调整人的呼吸有很大的作用。

太极拳讲阴阳开合,虚实分明,刚柔相济,缓扬柔和如行云流水,而同样有高低长短、虚实快慢的音乐来协奏,可以把太极的神韵完美地凸现出来。

源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太极拳,一招一式、一动一静,都与在时空上用轻重、缓急、节奏为灵魂的民乐相吻合,非常适合用民乐来伴奏。

中国古典民乐,以宫、商、角、徵、羽五声调为基础,重旋律、节奏,轻和声,与中国古老的绘画书法一样,讲究内涵和神韵,在世界音乐史上独具特色。

在众多的中国古典民乐器中,首选古琴。

“琴棋书画”是古代士大夫阶层的必修,这里的琴就是古琴。古琴,亦称瑶琴、玉琴、七弦琴、至今已有三千年历史,是世界上最早的弦乐器。古琴因其清、和、淡、雅的风格在四君子中居首,而古琴曲也是太极拳大师们的首选。

    《潇湘水云》、《广陵散》、《高山流水》、《渔樵问答》、《平沙落雁》、《阳春白雪》、《胡茄十八拍》、《阳关三叠》、《梅花三弄》、《醉渔唱晚》是十大古琴名曲,其中用作太极拳伴奏乐最多的是《梅花三弄》、《阳关三叠》、《广陵散》和《高山流水》。

“巍巍乎志在高山,洋洋乎志在流水”。叙述伯牙和子期知音之遇的《高山流水》,因为无比优美的旋律和深刻内涵,成了中华民族智慧和文明礼仪的结晶,1977年被灌入金唱片,奔向太空,代表人类去向星外文明问好。由它改编的各种版本的乐曲也深受太极拳爱好者的喜爱。

    所谓曲高和寡。古琴的浅吟低唱更适合表现孤高文人的清风傲骨,因其音色较弱、旋律单调,逐渐式微。代之而起的是属于“下里巴人”的古筝。

古筝,又称汉筝、奉筝、瑶筝、鸾筝,是汉民族特有的弹拨乐器。古筝,因其音域宽广,音色清亮、音韵典雅含蓄,旋律流畅优美,成为雅俗共赏、老少咸宜古典民乐器。     筝曲也成了广大太极拳习练者使用最广泛的乐曲。

适合太极拳伴奏的古筝名曲有:《渔舟唱晚》、《高山流水》、《出水莲》、《春江花月夜》、《汉宫秋月》、《寒鸭戏水》、《彩云追月》、《平湖秋月》、《长相思》、《紫竹调》等。

我相信,和我一样,这些乐曲中,《春江花月夜》是许多人的最爱。

《春江花月夜》改编自古琴曲《夕阳箫鼓》,是抒情写意的名曲:节奏多变,旋律优美,内涵丰富,意韵高雅。春风拂面,江水静流,鲜花摇弋,皓月当空,夜色璀璨,这是一首赞美迷人夜色的抒情长诗,描写江南水乡的风景长卷。《春江花月夜》成了中国民乐中的经典。

各种版本的《春江花月夜》,有长短,有快慢,短的可用于杨式、陈式太极剑,稍长的可用于“凤凰剑”,再长者可用于有节奏变化的陈式太极。

在拉弦乐器中,马头琴曲和二胡曲,是及极拳伴奏中被用最多的音乐。《二泉映月》、《空山鸟语》、《月夜》、《良宵》是二胡曲中经常用的。

马头琴,是我们兄弟民族蒙古族的典形乐器,它的特点是深沉粗犷,激越昂扬。“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狂风呼啸,牧歌欢唱,马头琴曲恰如其分地描绘出大草原的苍茫辽阔,它们节奏缓慢,悠远混厚,有起有伏,正好与太极拳绵长的呼吸、动静的开合相吻合。马头琴曲有《在那遥远的地方》、《我从草原来》、《草原牧歌》、《远飞的大雁》、《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等。

在吹奏乐器中,使用最多的是箫和笛子。箫的声音低沉舒缓、哀怨凄澈;笛子声音明亮清沏、欢快悠扬。箫的名曲有:《清明上河图》、《月儿高》、《妆台秋思》等。笛子的名曲有:《西湖春晓》、《春到湘江》《牧民新歌》等。

事实上,单独的箫和笛很少用于太极拳的伴奏,它们更多的用于和其它古典民乐器的合奏协奏,如琴箫合奏曲《渔樵问答》、《关山月》、《阳关三叠》、改编自佛乐《清心普善咒》的《笑傲江湖曲》。笛子古筝合奏曲《雨碎江南》、《女儿情》、《牡丹花开》;笛子与琵琶合奏曲《十面埋伏》、《茉莉花》、《菊花台》、《将军令》等。

太极拳流派众多,南北有别。在伴奏乐的选择上,不但要根据不同的流派选择音乐,而且男女习练者因其风格洞 也可有所选择。同样是松静为本,男士更倾向于沉稳大气,而女士则偏向慢柔飘忽,因此,对喜欢鲜花的女士来说,十二花神是不错的选择。花神曲有众多的版本。最有名的是史志有创作的《十二花神曲》:正月梅花、二月杏花、三月桃花、四月牡丹、五月石榴、六月莲花、七月蜀葵、八月桂花、九月菊花、十月木芙蓉、十一月山茶花、十二月水仙。或清丽、或婉转、或悠扬,或明快、或幽远、习练者不但可以根据自己钟爱的鲜花或花神选曲,而且可以每月一换或每季一换。

融“儒释道医武”于一身的太极与中国古典民乐有相似的渊源,由祭祀庆典朝贺歌舞产生的民乐也与宗教有关。用于太极拳伴奏的音乐中,与道家有关的如《玉箫声和》、《碧涧流泉》、《迎仙客》等。与佛教有关的如《出水莲》、《云水禅心》、《禅院钟声》等。而与儒家文化有关的更是不胜枚举。

儒家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主流文化,中国的古典民乐大部份属于此,典型的是近几百年发展起来的戏曲文化,如昆曲、京剧、越剧、豫剧、粤剧、秦腔、黄梅戏、河北梆子等。现在京剧深受中老年人喜爱,因此其中的唱腔选段也被用来太极拳、太极剑、太极扇等的伴奏,如现代京剧《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红色娘子军》中经典选段。

现代化的电声合成音乐也在太极拳伴奏中大量使用,当然这些炫酷的电子音乐更适合舞台表演和各种比赛的太极。传统的太极追求的是内在的修身养性,而这些简化的太极拳更注重外在的表现形式,更多震憾人心的视觉冲击,因而被赋予更多的商业目的。

萝卜白菜,各有所爱。现在可供太极拳习练者选择的伴奏乐已非常多,合适的就是最好的,但有一个原则,伴奏乐不是陪衬,而应与太极拳琴瑟和鸣融为一体。

那么,是不是所有的太极拳都需要音乐伴奏呢?非也。有两种人是不需要的,一是初练者,因他们还未掌握太极拳的韵味节奏,音乐非但不能使其入静,反而使其分心;另一种则是真正的太极拳大师,因为已经修练到神明阶段,对大师们来说,外在的表现形式已不再重要。身处高山之巅的云台之上,有风雨雷电来伴;身处荒僻幽远的密林之间,则有鸟鸣兽吟相随;即使身处嘈杂喧闹的街巷,也有车水马龙的市井之声和鸣。在大师们澄澈空灵的心中,总有人世间最美妙的音乐在回响,那就是:天籁。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科普文化交流委员会 主办  
金华市科普作家协会  义乌市科普作家协会 协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