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集萃

返回 > 网站首页

【乡愁】老屋门前的那根电线杆(作者:缪文中)
作者:  发布时间:2022/12/27  已读:371 次  文章来源:

老屋门前的那根电线杆

缪文中 /

 

不知不觉中,入驻春盛小区已经十年了。

十多年前的铁山背枣树林,如今已变成一排排崭新四层半楼房的春盛小区;我生活了四十年的义合村已夷为平地,上面生长着一片绿油油庄稼。

四叔在原义合晒场的地方刨地,赭黄的泥土在他的锄头下散发出芬芳的气息。他的帽子和外套挂在旁边的桃树上,享受着冬阳的温润。他的左侧,大白菜、九头芥、大蒜在大地母亲的滋养下茁壮成长;被寒霜侵蚀后的萝卜叶蔫蔫的,萝卜却露出了雪白丰腴的腰;一行三株的豌豆苗和小麦整整齐齐地列着队,像是等待检阅的士兵。

微信图片_20221227120603.jpg

微信图片_20221227120608.jpg

冬至前后,山背塘旁边的乌桕树已卸下红妆,前几天还是辛白一片的乌桕籽,已被鸟雀吃得所剩无几。它旁边的楝树上,却挂满了一串串金黄色的楝树籽,在蓝天下显得十分刺眼。我有些疑惑,同是秋天的果实,楝树籽怎么就无鸟雀搭理呢?莫非它上辈子造了什么孽?

微信图片_20221227120550.jpg

微信图片_20221227120556.jpg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艾青的诗句再次勾起了我浓浓的乡愁。

站在长满茅草和野艾的田塍上环顾四周,忽然,一个熟悉的身影闯入了我的眼帘。

那不是老屋门前的电线杆吗?

蓝天底下,被风吹雨打了三十多年,铅华褪尽的电线杆依然昂首挺立着。自村子整体搬迁后,它已经在这里孤独地度过了十个年头。

微信图片_20221227120543.jpg

跟大多数电线杆一样,它也是一根混凝土浇成的圆柱,有十米高。它是离我家最近的一根,三十多年前就笔挺地矗立在门前的水渠边,这一站,已近半个世纪。它擎着四根拇指般粗细的电线,为整个村庄带来了光明和欢乐。

刚立起来的时候,它比周边的树木高出一大截,惹得梨树、柿子树、梧桐树羡慕嫉妒恨,银杏和水杉却欲与它试比高;细长的柳条像一把笤帚,在风的使唤下,轻轻地为它拂去身上的尘垢。那时的它,像一位明星,受到众多树木追捧的同时,还得到历经岁月磨砺的那一片青砖黛瓦的敬仰。于是,它觉得自己是高高在上,一副趾高气扬的样子,根本没把周围的事物放在眼里。直到村里出现了四层楼,身高超过了它,它才放下高贵的身姿,进而变得从容淡定。

  电线杆的腰部还残存着一个锈迹斑斑的铁圈,估计是以前那盏40瓦圆型路灯和高音喇叭的基座。路灯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前洪村的电工季天生来装上去的。自从路灯亮起来以后,附近的村民都会在晚饭后来到它旁边,大人交流农事、分享收获、探讨耕作规划,孩子们则在一旁尽情地嬉闹。有时,两三个顽皮的小孩会在大人的怂恿下进行爬电线杆比赛,看谁爬得又快又高。那时,它的身边总是被欢笑声、吵闹声、孩子的哭声等各自声音围绕着,俨然成了老村左邻右里的露天议事堂。“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世事的变迁让人无法捉摸,而今想起,却是回味无穷。

九十年代以前,路灯和高音喇叭并排而立,是电线杆的一对忠实伙伴。后来,不知什么原因,高音喇叭被拆掉了,只留下那盏圆型路灯一直陪伴着电线杆,直到完成了它使命。遇到天气晴好的日子,老妈会在电线杆上绑一条塑料绳,另一头系在门前的梧桐树上,用来晾衣服和被子。我想,那也是它当年的贡献之一。

进入信息化时代,车马很慢的日子已一去不复返了。

眼前,孩提时曾经玩耍的水渠、土丘、晒场、池塘都已走入记忆,只有几间破旧的祠堂还在风雨中伫立着,与电线杆绵绵细语。它们的言语中,有对近几十年来快节奏的牢骚,有对翻天覆地变化的疑惑和不解,但更多的是对时代变迁的通和、包容和理解。

“千磨万击还坚劲,仍尔东西南北风”。花开花落几十载,老屋门前的电线杆依然坚守在这里,它义无反顾地守护着我们缪姓族人的根基和祖辈们耕耘了几百年的土地。它阅尽沧桑,伴春秋禅思;它豁达乐观,与风雨交融;它经受了岁月的洗礼,传达了高尚坚贞的气韵和风骨;它告诉芸芸众生,什么是人生的真谛。

斜阳里,脱光叶子的桃树枝在蓝天下勾勒出一副绝美的线条画,老屋门前那根电线杆的影子正在鸟雀的歌声中慢慢拉长,拉长......我知道,它的初心坚如磐石。

“天若有情天亦老”,它的坚守让时间在我心里有了重量。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科普文化交流委员会 主办  
金华市科普作家协会  义乌市科普作家协会 协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