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古文脉的生生不息
——记杭州市富阳区十大文创人才赵国栋
卢曙火
【作者简介】卢曙火,高级经济师。杭州大学中文专业毕业。曾在浙江人民出版社、江苏文艺出版社、《浙江日报》等出版发表长篇纪实文学、诗、科幻小说、长篇小说(选章)等300余万字。中央电视台、浙江电视台曾连播他为第一编剧的30集电视童话剧《小蚂蚁和小甜甜》。曾有30多部(篇)著作获国家、省、市级奖励。其中浙江科技出版社出版的《严济慈》2015年获浙江省第24届树人出版奖和华东图书一等奖,并列入浙江省精品文化工程重点项目;《沿着母亲河漫步》2015年获杭州市作家协会、《杭州日报》等举办的征文比赛一等奖;《美容文化的拓荒者》2002年获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中流砥柱”大型纪实文学优秀作品奖。曾多次被评为杭州市优秀作家、浙江省优秀科普作家。事迹收入《浙江大学中文系系史》。历任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理事、浙江省科普作家协会常务理事兼科学文艺委员会主任、《浙江科学文艺》主编、杭州市科普作家协会副秘书长、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
有一位名人曾经说过:“书籍是在时代的波涛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贵的货物送给一代又一代。”
确实,书籍是人类精神文明的载体,其中的古籍,是文化遗产中的一份珍贵宝藏,是研究中国社会面貌和生产、科学发展史非常重要的依据。加强对古籍的保护,是延续中华五千年文明的重要举措。
杭州富阳正大彩印公司是浙江省联合出版集团定点的印刷企业,已有36年历史,在办企业的过程中,公司总经理赵国栋特别重视古籍的保护工作。他认为,古籍保护在整个人类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今天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作用,是一项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举措。
为了让历史文明的社会价值、科技价值、史料价值发挥到最大,赵国栋30多年来,潜心研究制版、工美设计、工艺技改工作,突破了用胶印机彩色印制传统手工元书纸及宣纸的难题,研制了书画裱杆包头专用装备,提高了裱杆包头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在古籍线装书、包背书、古书画的影印中研创出自己一套独特的拍摄工艺技术,为保护中华古籍古画作出了杰出贡献。他的作品频频在行业竞赛中获奖。2017年9月,他设计制作的《梅兰芳书画集》获得中华印制大奖金奖;2019年4月《古籍兰亭图贴拓片》长卷在中国(温州)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上荣获2019“快鹿杯”工艺美术创新设计大赛特等奖。
鉴于赵国栋对保护古籍和科普工作上取得的成就,目前担任了浙江省印刷协会常务理事、杭州市富阳区印刷行业协会会长,2022年10月30日当选浙江省科普作协第九届理事;是中国古籍保护协会会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把杭州富阳正大彩印公司列为“中国造纸印刷科普创作基地”。赵国栋被杭州市富阳区评为“十大文创人才”。
(一)
古籍文脉如一条川流不息的历史长河,从先秦诸之百家到唐宋诗词……流过昨天,流至今天,流向明天,波涛迭涌,泽润着知识的岁月……
走进杭州富阳正大彩印公司,整洁、静谧的生产环境,听不到机器的轰鸣声,职工们在生产线的一台台电脑上有条不紊地忙碌着,进行着书籍的编辑、排版,校对、扫描等工作。给人印象最深的是4楼古籍陈列室雕花檀香色的仿古屏门内,那一排排一柜柜陈列着的曾经印刷的精美仿真线装古籍。
如果说,藏书丰富的家庭被人称为“书香门第”,那么,这里即可称为“文山书海”了。
赵国栋认识到,一个企业要为社会作出贡献,要在市场上具有竞争力,必须高度重视企业技术进步,采用国际一流的工艺技术,才能担当起时代的重任。
公司印刷设备采用的是国际先进的德国产海德堡胶印机,但由于正大彩印的印刷纸张,是中国特有的手工元书纸和宣纸,这种柔软、透风的特制纸张,原来透气性好的特性,在这里变成了漏气,海德堡印刷机无法把宣纸从进纸口吸进去,输纸成了一个印刷中的大问题。赵国栋组织技术人员攻关,这个困扰成批印刷的难题终于得到解决。现在他的海德堡印刷机,能够印刷更加柔软的丝绸制品,如成批印制丝绸扇面上精美的图案。
宣纸上的书画作品完成后,需要进行装裱,裱画时每一幅画的两头各有一根裱杆。为了增加美观度和色调的统一,需在每根裱杆的两头进行锦料包头,原先的裱杆包头,是用电熨斗进行手工操作的,工作量大,质量难以保证。这引起了赵国栋的思考,他利用自己掌握机械设计的专长,亲自动手巧妙地设计了一套专用设备,使该工序段的工作效率提高了数倍且质量远高于手工加工。
赵国栋在工作当中,还重视采用多种渠道培养一支从事古籍影印、古书画高仿复制、装裱、书籍装帧、装具制作的专业技术团队。他经常把社会上一些对古籍印刷保护有高深研究的专家请进来给员工们上课,如请浙江图书馆古籍部的专家给员工上古籍保护修复装裱课。中国传统书画装裱修复技术历经晋、唐、宋、元的发展,古籍古画装裱修复技艺具有独特、完备的工艺流程,需要采用独特工具、材料、款式和工艺。由于装裱修复技艺内容复杂,古籍保护时需要掌握不同朝代的绘画、纸张、绢缎特点等系列知识,老师们给员工的讲解,使员工们增进了业务知识。不仅请进来,也走出去。赵国栋抓住机会,带技术骨干到西泠印社、省图书馆、国内著名藏书楼等地去参观学习,开阔了员工的眼界。有一次,一位从国家图书馆过来考察的专家,看到他们印装的高质量的《四库全书》仿真本,问这样的好书是否由有几十年操作经验的老师傅做的,赵国栋回答说,操作者是一位年轻的熟练工,使专家十分惊讶。
(二)
赵国栋为社会作出贡献是多方面的。2008年上海世博会时,杭州富阳正大彩印为英国馆设计制作了宣纸团扇,为中国馆设计制作了《历史文化名人图》,成为世博会的一大亮点。
“中华再造善本工程”是由国家投入巨资,财政部、文化部共同主持,国家图书馆具体承办,集中国内一批顶尖学者共同参与,通过大规模的复制出版,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古籍善本的一项气势恢弘的系统工程。通过成系统地复制出版、合理保护、开发,使其化身千古,为学界所应用,为大众所共享,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事业发展。“中华再造善本工程”第二期项目定点影印单位,影印彩绘刻本《孔子圣迹图》等难度较高彩印仿真部分40多部,在赵国栋组织员工全力以赴努力下,承担的任务已保质保量圆满完成,得到了广泛好评。
《富春山居图》是元朝画家黄公望所绘,以浙江富春江为背景,全图用墨淡雅,墨色浓淡干湿并用,极富于变化,被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此画明朝末年曾遭火焚,被烧成一大一小两段。前段较小,称“剩山图”,现藏浙江省博物馆,后段画幅较长,称“无用师卷”,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2010年《富春山居图》成画660周年,中国邮政欲发行以整幅该画为蓝本的特种邮票,让这幅命运多舛的画卷首次在方寸中再现。赵国栋作为《富春山居图》邮票首发式的直接参与者,他接受了要求按《富春山居图》传世名画1:1仿制、与《富春山居图》邮票配套发行的任务。通过大量的资料搜集、研究、设计,使“剩山图”和"无用师卷"仿照原画合壁,并采用纯手工宣纸彩印,终于使这幅长12.69米,高0.33米的名画仿真再现。画卷上峰峦叠翠,松石挺秀,云山烟树,沙汀村舍,布局疏密有序,仿制画在工艺上及外观上保留了原画的神韵。2010年3月20日,在富阳举行《富春山居图》特种邮票首发日,吸引了全国的集邮爱好者前来索取邮票首发现场各界领导名人的签名,使得被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首的《富春山居图》再度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
家谱是一种特殊的历史文献,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联接起来的家族世系繁衍和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中最具有平民特色的文献,有许多历史名人的考证就是通过家谱得以实现的。俗话说“盛世修志”,近年来,修家谱之风也盛行起来。为了满足民众的需求,赵国栋也把家谱的印制纳入公司的经营范畴。目前,杭州富阳正大彩印公司在家谱的编辑、排版、印制技术上相当成熟,近几年,已印制省内各地及外省各类家谱上百种,获得了客户的好评。
富阳是国内有名的“中国造纸之乡”,“富阳竹纸”属首批成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一。纸的发明结束了古代简牍繁复的历史,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发展,纸的历史不应该忘记,现已无法看到古代造纸完整的作坊制作整套工艺及生产过程。但对我国造纸术加以挖掘、继承、保留、弘扬,是中华民族子孙义不容辞的职责,也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和保护。鉴此,赵国栋被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聘为特邀编辑合作设计编印出版了由李少君供稿的《富阳竹纸》一书,详细介绍了富阳竹纸的文化探究和制作技艺。
几年前,在杭州富阳正大彩印公司北面的高桥镇凤凰山麓泗洲村考古发现了目前全国最早、最完整、最大规模的宋代造纸遗址。“欧州还处于无纸时代,富阳造纸已非常先进,这么大的古代造纸作坊,世界其它地方还没有。它应该作为国宝,列入十大考古新发现之首。”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科学史教授潘吉星参观后说。目前,该遗址已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富阳区也启动了保护泗洲造纸文化遗存工程建设,拟建一个展示印刷古文化、古遗址、古技艺博物馆和一个集古造纸遗址旅游休闲等功能一体的文旅综合体。富阳正大彩印的古籍印刷部分将列为博物馆的一部分。
由于富阳正大彩印公司在古籍保护方面取得的成就,已被杭州市多所高校确立为大学生文化创意、艺术设计、观摩实践基地。利用现有的产品设计室和设备、操作人员及陈列馆的历史资料、实物,开展大学生创意设计实践,各种工艺制作设备的示范操作,熟悉文化创意产品的生产工艺流程,了解艺术产品的发展历史,培训校企两用人才,现已实习的学生有数十批,已参观的大学生有数千人。
赵国栋还打算在现有基础上,再添置部分与教学相适应的制作设备,不断完善各项硬件和软件设施,为更多的大学生及艺术类职业技术院校提供实践创作的场所,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印刷、造纸技艺、历史进程和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