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想重温听母亲播报新闻
潘丽仙
母亲走了,带着一脸的慈祥和安宁于2022年8月10日上午10:52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当噩耗传来,犹如晴天霹雳、五雷轰顶!脑袋里一片空白!敬爱的母亲,您在我们千般无奈、万般不舍的痛苦中,任我们千呼万唤,您还是走了。
母亲的一生平凡而伟大。她勤劳善良、默默无闻、含辛茹苦生养培育我们三姐妹茁壮成长、成家立业。母亲教给我们做人的道理以及面对生活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用毕生的精力和辛勤的汗水,营造了我们一生享不尽的精神财富和幸福之本。如今正当我们要深深地报答她老人家的养育之恩、亦享天伦、安度晚年之时,却驾鹤西去,给家人们留下无尽的遗憾和思念。
回首往事,我们泪如倾雨,千言万语也难以表达对母亲的思念之情。逝者如斯,痛在生者。目睹母亲的遗容,往日慈祥的音容笑貌一一浮现在我们的脑海里。成了我们挥之不去的心痛。
母亲出生寒门,三岁丧父,上有一个比她年长三岁、从小患小儿麻痹留下后遗症、走路一瘸一拐生活不能自理的姐姐、下有一个嗷嗷待哺、只有几个月大的弟弟。生活的重担压得母亲和外婆喘不过气来。七八岁正是孩子们求知长身体的最好时机,可母亲哪里有这好命,她小小的年纪不得不辍学在家,用柔柔弱弱的身躯陪着外婆挑起一家人的生活重担。
母亲看到村里大部分同龄人都去上学了,非常羡慕和渴望。她非常酷爱学习,平时只要干完了农活家务活,一有空就悄悄跑到学校围墙的窗台下偷听老师上课。就这样久而久之如饥似渴的,母亲跟着老师学了许许多多简单的生字和词语。
再后来,母亲经人介绍认识了兰溪师范毕业从事教育工作的父亲。婚后不久,父亲便被上级部门分派去了一所离家60多里的乡村学校任校长。父亲忙于学校工作,加上路途遥远,很少有时间回来。照顾一家老小的重担又压在了母亲一人的肩上,我的祖母七十岁就患青光眼,生活不能自理。母亲每天天没亮就早早起床,烧水、做饭、养猪、喂鸡。然后精心侍奉祖母,给祖母穿衣、洗脸、送粥,扶她上厕所,冬天的早上,逢天晴还要背祖母去屋外晒太阳。照顾完老的还要照顾小的,母亲把我们三姐妹安顿好后,匆匆忙忙扒拉几口,就三步并作两步急急忙忙赶往生产队干活挣工分。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母亲每天都有干不完的活忙不完的事。母亲含辛茹苦精心侍奉祖母27年如一日,祖母去世前,用尽全身力气握住母亲的手舍不得松开。
母亲为了支撑这个家,为了培养我们茁壮成长辛苦操劳了一生。长大后,我们三姐妹各自成了家立了业,都发誓要隔三差五常回家看看年迈的父母,绕膝而坐,倾听他们诉说心中的安与好、苦与乐。
“找点时间,找点空闲,领着孩子常回家看看……”几年前,陈红的一首脍炙人口的歌曲传唱了大江南北,也唱起了多少年轻人对父母无限的关爱和思念。以至于今天从收音机里听到这首歌,仍能让人十分的动情。
世界上最无私的爱是母爱,最博大的天空是父母的心胸。父母对儿女的关爱是世上任何一种文字都难以形容的。记得小时候,年少不更事,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完全没有懂得父母对自己的呵护是那样的专注,那样的倾心。直至到了自己为人妻、为人母,把同样的一份爱传承给自己的女儿,才真正懂得做父母的心境。
俗话说,儿行千里母担忧。早先的时候,父母要我常回家看看,倒不是要我去看他们,而是他们要看我。父母给我血肉之躯,呵护我成长,把我送入人生轨迹,却因此耗尽了他们的心血,逝去了他们一生最美好的时光。长大成人自立后的我,理所当然地要常回家看看。
刚参加工作时,我给自己立下了个规定:每个星期必须回家一趟,看看父母,尽尽孝心,享受亲情的关爱与满足。后来结了婚生了孩子,以孩子小工作忙为由,变成了每个月回家一趟。
每次回家,固定的节目就是听母亲“播报”村里一个月内发生的“新闻”。隔壁三伯真有福气,辛辛苦苦养育的一双龙凤胎今年双双考上了南京大学,孩子的学总算没白上,父母辛苦一点,也很值得;村东头老陆家最近喜事连连,上个月老陆的大儿子考进了沈阳军校,还带回来一个漂漂亮亮的女朋友,这个月她的小女儿又要到加拿大留学了,有知识有本事就是好;不过你三婶最没福气了,今年刚刚50岁就去世了,正值好年纪,刚过上好日子,怎么说没就没了呢?母亲的语气中透出淡淡的伤心和遗憾。
说完别人家的事,自然而然就聊起自家的“新闻”。你爸爸最近又加工资了;你大姐家的颖颖在大学里当上了学生会主席,还荣获了二等奖学金;你姐夫又被提干了;你小妹最近买了新房赚了不少,现正在开开心心地搞装璜呢……母亲总是把家人最高兴的事说出来,与她一起分享。把不愉快的事埋在心里默默承受。
每次播报完“新闻”,母亲总是一脸严肃,告诫我:在单位里要尊重领导,团结同事,积极工作,热爱学生,千万不能打骂别人的孩子,作为老师一定要有耐心和恒心,还要有高度的责任感;隔壁邻居一定要搞好关系,记住“远亲不如近邻”的道理。说起这些,母亲总是一套一套的。
常年工作在外,关于故乡这家长那家短的“新闻”,对我来说已不是那么重要了。但每次回家,我都是静静地坐在母亲身边,望着她那慈祥的脸庞,给她梳梳头,捶捶背,坚持一两个小时的聆听,对母亲而言已经很满足了,她说出来的是一种惬意快感,而我咽进去的却是浓浓的母爱。
娘在,家在。人生尚有来处。如今,母亲走了,再没有谁能像她那样默契地分担我的孤独,分享我的幸福,我就像丢掉影子的孩子一样惶惑。丧母之痛,一痛再痛。直至今日,我更加理解“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句俗语的真正含义。我多想母亲能像东升西落的太阳那般回到我们身边,让我重温听母亲播报新闻时那激动幸福的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