蛙蝉鸣奏里的夏
吴优赛
蛙蝉是夏日之精灵。“蛙歌蝉语夏日长”“蛙塘蝉枝月深交”“蛙蝉蜂蜓蝶莲花,蚁蚊蝇蚱蛇藏草。”“蛙蝉互赞声声慢,云月携游步步娇。”……道出了夏日田野生物的多样性,展示了自然、和谐、共生的诗意画卷。
图1:夏荷青山映乡村(2014年8月23日,红峰村)
童年的家乡,周边多水田、池塘,塘塍、渠边长着肥嫩、茂密的夏草,水稻田里栖息着多种水生生物。在寂静的夜晚,稻花香里,蛙声如潮,怀着对丰收的期盼,和着大地的脉搏,彻夜地鸣唱,犹如一首和谐动人的乐曲,使寂寞单调的农村夏夜变得多姿多彩。
有一年夏天,带着家人回老家小住。到了夜晚蛙声起伏,妙美入耳。但家人因长期生活在城区,一时无法适应这样环境,久久不能入睡。到了第三个夜晚,家人居然适应了,在蛙声鸣奏下,睡的很香很甜。
南宋·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描写黄沙岭夜里明月清风、疏星稀雨、鹊惊蝉鸣、稻花飘香、蛙声一片的情景。从视觉、听觉和嗅觉三方面描写,展现了山村乡野特有的情趣,表达了诗人对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图2:夏日荷塘和谐曲(2016年7月19日,福田)
青蛙是以蛾、蚊、蝗虫、蝼蛄、椿象、蝇类及稻飞虱等农业害虫为主要食物的,是动物世界中最出色的“农田卫士”。据有关资料显示,一只青蛙每天能吃70多条害虫,一年可吃掉15000多条害虫。
蝉,为夏天而生的。为夏天深情歌唱,为大自然增添浓厚的情意,人们称它为“昆虫音乐家”“大自然的歌手”。蝉声,无疑是纯美的音色、明朗的节律和优雅的乐曲。
蝉能在黑暗中,树起抗争的理念,心系超越尘寰的执着,用漫长的时间酝酿、凝聚飞天的能量,高歌颂扬生命。初夏的蝉声,是矜持的,偶尔的几声鸣叫里带着几分羞涩,蕴含着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而盛夏的蝉声,变得激越高亢起来,往往等不得这边唱罢,那边又抢着登场。
图3:枣园蝉蜕(又名蝉衣、蝉壳、知了壳)(2016年7月7日,楂林)
雄蝉会鸣,雌蝉不会鸣。蝉是用膜振发声,发音器构造分为大小两室,内有鼓膜。当体内壁肌肉收缩,便振动鼓膜发声,加之镜膜的协助和共鸣室的反响,声音就分外响亮。
蝴蝶,是昆虫王国的美人。如落英、流云,时而嬉戏追逐,翻飞于万绿丛中百花间,婆娑起舞,轻盈柔美。明·高启《美人扑蝶图》:“花枝扬扬蝶宛宛,风多力薄飞难远。美人一见空伤情,舞衣春来绣不成。乍过帘前寻不见,却入深丛避莺燕。一双扑得和落花,金粉香痕满罗扇。笑看独向园中归,东家西家休乱飞。”一个正在绣花的怀春少女,眼看一群蝴蝶翩翩飞来,不免引动了自己的情思,于是起身扑蝶。几经寻觅,终于扑得一双,得意之余,发现落花的香气染满一身,余下的蝴蝶向园中飞去。全诗以叙述为主,描绘了一个天真活泼而又多情的少女形象,极富生活气息。
图4:蝶恋花(2012年,何斯路)
蜜蜂是勤劳的象征。为农作物传粉增加其产量,为人类提供了充足的食物来源;是一位勤劳的酿造师,跑尽千里路,博采万朵花,精心酿制成甜甜的花蜜。人们常说的“蜜蜂精神”是:勤劳精神、团队精神、奉献精神、求实精神、自律精神。
唐·罗隐《蜂》:“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赞美了蜜蜂辛勤劳动的高尚品格,也暗喻了作者对不劳而获的人的痛恨和不满。明·吴承恩《咏蜂》:“穿花度柳飞如箭,粘絮寻香似落星。小小微躯能负重,器器薄翅会乘风。”,是众多咏蜂诗中的经典之作,描述蜜蜂利索、灵巧、动人的身姿。
图5:蜜蜂花蕊采蜜(2013年,义亭)
蜻蜓,是世界上眼睛最多的昆虫。整个身躯细长、苗条、柔美、轻盈,时儿盘旋空中,时儿轻轻戏水。“南宋·杨万里《小池》:“小荷尖尖才露芯,早有蜻蜓落上头”,从“小”处着眼,生动地描摹出初夏小池中富于生命和动态感的画卷。一只蜻蜓停靠荷尖,万物之生趣,精致又和谐。
在蛙、蝉奏鸣声和蜂、蝶、蜻蜓的翻飞中,一个生机盎然、热烈奔放的夏日翩翩降临。经过蓬勃的、烈日炎炎的、挥汗如雨的夏日,春华才会转化为秋实,付出才会有所收获!
(原载:《浙江科协》杂志2022年第6期43-4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