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集萃

返回 > 网站首页

【端午特稿】节逢端午粽香滋(作者:潘爱娟)
作者:  发布时间:2022/06/03  已读:2127 次  文章来源:

节逢端午粽香滋

潘爱娟

 

“节逢端午粽香滋,檐下楣前艾一枝”。又是一年端午时,五月的空气中,到处散发着淡淡的清香,那是端午节到来的节奏。

端午的前几天,我跟随女儿来到了位于大陈镇的灯塔村横店自然村,这里住着女儿中学时代的同学兼好友。平时里,常听女儿说起这位同学,说她不仅人长得漂亮,而且特别能干,做清明馃、烧高粱酒、包粽子、蒸糖饧样样来,她白天在一家事业单位上班,她干这些都是周末和晚上时间,一个才三十来岁的职场女性能如此拼,在当今社会可谓是凤毛麟角。

端午01.jpg

汽车她家门口停下,就远远地闻到了粽叶的清香。我们进去的时候,她正坐在客厅里包粽子,从早上四点到现在已经包了六个小时了。从乌米粽到豆馅粽,前面整齐地排列着五盆绿叶粽了。她热情地招呼我们吃水果吃野生红豆制作的粽馅。她告诉我们,下午有600个粽子要送,上午必须包好,粽子煮的时间长,还要凉一会才能装袋。我不忍心耽误她的时间,就坐在她的前面看她包粽子,只见她麻利地把两片粽叶交叉叠放,左一拧右一转,便形成了一个圆锥形。然后抓一小把糯米放进折叠好的粽叶,加上馅料后再放一些糯米抚平,最后将上面的粽叶折下来包住糯米,用一只手捏紧包好的粽子,另一只手在外面扎上细细的棉线或棕榈绳,一只有棱有角的粽子就包成了,动作之快让我好生羡慕。

端午03.jpg

端午由来有很多说法,最为流传的是纪念屈原一说。公元前278年,诗人屈原在写下了绝笔之作《怀沙》后,抱石投汨罗江殉国,楚国民众为了不让鱼虾吃他的肉身,就把蒸熟的饭团投进江里。为了纪念他,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人们都会往江里投粽子,这就是端午吃粽子的来历。

端午节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包粽子、煮鸡蛋、佩香囊、赛龙舟、插艾叶、悬菖蒲……端午节的习俗,每个人都能说出一大串。

在端午众多的习俗中,我最喜欢的便是包粽子了。在我们那个年头,能吃到粽子也就一年两回,一次是正月初一,另一回便是端午节。年初一吃粽子象征耕种,端午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屈原。

微信图片_20220603075053.jpg

粽子的清香,总是裹夹着童年的味道。端午临近,母亲从离家不远的尚经市买来粽叶,拿回家后让我用剪刀剪去粽叶尾巴上节杆,浸泡在脸盆里,上面压上一块小小的石头,以防叶子上浮。待粽叶泡平整后,拿到池塘里清洗干净。包粽子的米也要先浸泡,这个过程有的长,有的短,一般情况下,糯米淘洗后泡二、三十分钟便可。那些年,做粽馅是我的专利,把烧熟的红豆加上糯米饭搅拌均匀,搓成一个个中间粗两头尖的粽馅。我们那个年代的粽馅只有一种,那就是豆沙馅。做粽馅的赤豆或红豆是自家种的,米也是用自家种的谷子碾的。至于粽线,基本上也就是棕榈叶了,那年头,村子里竹不多,棕榈树却不少,农家房前屋后都有种,把棕榈叶撕成条状做粽线,不仅牢固,而且暗溢清香。待糯米泡好,粽叶洗净,粽馅做好,然后把粽叶和捆绑的线妥妥地放在前面,便可以动手包了。母亲包粽子的时候,我们姐妹们几个抢着结棕榈绳、送粽叶、递剪刀,生怕母亲不给我们吃粽子。

粽子包好后,烧火的任务就落在了我的身上,当然这也是我乐意干的活,我一边烧,一边期待着锅里的粽子,等粽子出锅,我们姐妹几个就可以大快朵颐了。

端午02.jpg

时隔数十年,我们的生活条件一年比一年好,包粽子的馅也不再是单一的豆沙,现在的粽馅有蜜枣、鲜肉、大栗、蛋黄、松子,甜的咸的,只要你想吃,什么馅的粽子商家都可以给你做。如今的我自己也学会了包粽子,要什么馅随时都可以买到,但我还是喜欢童年时母亲包的豆沙粽。

微信图片_20220603075059.jpg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科普文化交流委员会 主办  
金华市科普作家协会  义乌市科普作家协会 协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