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集萃

返回 > 网站首页

【门券天地】临海江南长城
作者:  发布时间:2022/03/16  已读:1216 次  文章来源:

门券天地:临海江南长城


临海市江南长城(台州府城墙、临海古城墙)景区位于临海市区,汉昭帝始元二年(公元前85年)起在临海设县,东晋太守辛景为抵御孙恩始筑城,是一座融千年古城深厚底蕴、江南名城秀丽山水的历史文化古城,素有“小邹鲁”和“文化之邦”的美誉。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12年11月17日,入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image001_2.jpg

江南长城景区按景观布局和内容,可分为晋代城墙、东湖园林、巾山文脉、神龙古刹、紫阳街居、北固胜景六个区块。旧城长6000余米,现存约5000米。旧城有七门,门上皆有楼。现存瓮城4城,敌台(墩台)数十个。城墙北枕大固山,南接巾子山,前绕灵江,东滨东湖。城北部最为险峻,逶迤曲折,气势恢宏,城依山、山傍水,水抱城,山、水、城相融,构成了“青山入城,江水环郭”的独特景观。有“江南八达岭”之称。城墙除御敌功能外,还兼防洪,四个城门及瓮城结构都别具一格。

临海古城墙,有着悠久的历史。自晋代开创以来,已有1600余年,迭经唐、宋、元、明、清诸朝不断修筑增扩,其主体部分一直保存到今天。城上胜地众多,有顾景楼、白云楼、烟霞阁、平海楼等亭台楼阁,还有民族英雄郑成功使用过的古炮-“大将军”、元末农民起义首领方国珍称王祭天的望天台,清雍正皇帝御笔摩崖石刻和中津古渡遗址。image003_2.jpg

在北宋之前,主要是以军事防御为目的地,其城墙形式依山就势,并根据防倭的军事要求,利用当地的自然地理特点进行城防城墙的修建。高度达到7米的城墙,城门上方建设用以防御和眺望的城楼,为围剿攻向城门的敌军设置的瓮城,利用天然的河流灵江修建的护城河等等,都是为了强化了这座“江南长城”的防御功能。

image005_2.jpg

古城墙沿江修筑而上,依山就势,逶迤曲折,雄险壮观。尤其是北固山一段,建于危崖之巅,飞舞盘旋,敌台林立,雉堞连云,城楼高峙。更有其独特之处是,临海古城墙两侧,古木参天,常年苍翠,城墙掩映在青绿丛中,更增添了一分灵秀。

image007_2.jpg

临海古城墙,除了御敌的功能之外,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作用,就是防洪的功能。城墙有三分之一的长度是沿着灵江修筑,台州府城正位于灵江入海近处,江水与潮水相碰,水位升高,时常漫上城来。城墙有如大堤,千余年来抗击着洪水的冲击。为此,临海城墙在修筑设计上,采取了特有的措施,把瓮城修作弧形,特别是把“马面”迎水的一方修作半圆弧形(其余一方仍为方形),在全国古城墙中,十分罕见,目前所知尚属孤例。

image009_2.jpg

明朝名将戚继光在临海八年,抗击倭寇九战九捷。期间,戚继光与知府谭纶整修临海古城墙,创造性地加盖了二层中空敌台、遗存之今。戚、谭随后奉调蓟州,修建北京附近的明长城。他们抽调江南三千兵士,将其在临海筑城经验运用到明长城修建工程中。因此,南北长城在规格、形制、构造上,共同点颇多。北国长城的空心敌台源自临海,被中国古建筑学泰斗罗哲文先生赞誉为北方明长城的“师范”和“蓝本”。

image011_2.jpg

江南长城周边现形成风景区,区内“两山入城,一山双峰,前山后山,左湖右江,江湖环城,城围街区,山水城相融”的优美地理环境和秀丽自然风光,其城墙之雄、山水之秀、文物古迹之多、古街古宅之完整,在浙江乃至江南也很少见。

 

(作者:吴优赛)

 

(特别鸣谢浙江省收藏协会旅游文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钱江券潮》副主编、徐彬家庭门票收藏馆馆长徐彬老师悉心指导,并提供门券!)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科普文化交流委员会 主办  
金华市科普作家协会  义乌市科普作家协会 协办